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位价值论     
本文认为区位,即地理位置,具有经济价值,其表现之一是级差地租的存在.区位具有价值的原因在于它代表着区位因素之间的空间联系,从而响影经济效益.交通条件和经济核心是影响区位价值的两项主要因素.不同地点之间的区位相对价值可通过区位潜力模式加以比较。区位价值在区域具有经济活动和对外经济联系时才存在,并因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活动类型等的差异而不同,因此区位经济价值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2.
朱立新 《新高考》2007,(1):61-64
一、知识拓展高中地理区位涉及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运输点与线的区位、商业中心与网点区位等内容,体现了地理学  相似文献   

3.
区位问题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不管是文综卷还是地理单科卷,几乎年年都要涉及区位问题。因此,将区位问题作为专题复习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产业活动在一个地方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也就是说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区位条件。对产业活动的区位分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高考的考点,因为它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产业活动的区位分析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代山东历史上既有约开商埠,又有自开商埠。通过对各开埠城市的开放过程与区位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对外贸易的良港,内陆开放城市则大多是铁路交通的要道,各开埠城市之所以能够被辟为商埠,就是得益于他们的区位优势。对外开放又使他们的区位优势得以尽情发挥,二者相辅相成,使开埠区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文章还对各开埠城市的发展进行横向比较,认为区位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区位条件优越与否是相对的,对于区位的理解与把握也必须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入手。近代山东开埠的历史说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区位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不断地改善区位条件,发挥区位优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文综卷中,区位问题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但其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工业区位分析每年重点考,农业区位则出现较多,城市区、城市带、交通点区位也都有涉及,另外还有交通线、海港、商业区、旅游区等区位问题。从近年的命题规律及教材中区位知识体系看,区位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五种常见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7.
区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处中国西部的青海尤其如此,一是从区位条件看,远离且国人口经济密集区,地处偏远,利弊兼有;二是就自然区位看潜在优势众多,科学研究区位问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有助于正确决策,兴利抑弊,促进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8.
区位对于区域经济的兴衰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它能够加速或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区位条件是动态的,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区位的变迁,进而导致区域经济的兴衰。历史上扬州三次繁荣又几番沉沦,与其区位变迁息息相关。交通便利、政治稳定、经济区的形成等是扬州繁荣的基础,反之则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9.
主要分析城市高新产业区对区位择优的需要,界定区位的概念,通过归纳影响城市高新产业区择位的因素,总结出城市高新产业区区位择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一、讲清概念是基础 区位问题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地理事物的区位分布、分析其区位因素、找准其主导因素、评价其区位选择的优劣等方面,对于涉及到的"区位"、"区位因素"、"区位主导因素"及"区位选择"等基本概念,虽然教材未作明确的阐述,教学大纲也未作具体要求,然而笔者认为,占用一定课时来讲清这些概念的含义,对于顺利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地理人教版必修二人文地理部分第三章第一节,本节系统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在本节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区位的概念,是后面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城市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是区位理论的开篇。  相似文献   

12.
一、"区位"问题的考查类型综观近年"地理区位"类试题,考查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②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③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④分析评价某类区位的最佳选择;⑤分析某类区位  相似文献   

13.
芮闵 《中学生阅读》2008,(1):122-124
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地理高考中有关区位问题的题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大体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住主要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相对于其他旅游地和客源地的位置与关系,旅游区位具有相对、系统、辩证、动态的特征,同时与游客的感知密切相关,这决定了旅游区位创新的广阔空间。通过改变旅游区位的存在属性和社会公众的心理感知,旅游区位创新可以起到化劣为优、转危为机、点石成金、锦上添花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区位弱势旅游地而言具有特别意义。在哲学、心理认知规律、旅游决策与行为原理、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旅游区位创新主要从改善交通、科学竞合、提升感知、凸显文化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陈立新 《新高考》2010,(2):54-55
区位因素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重点。也是地理能力形成与培养的重要载体,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区位分析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是高考的重要考点:由于区位分析综合题中各种新图形层出不穷,加上试题具有“设计立意独特、  相似文献   

16.
区位理论是中学地理学科人文地理的核心知识,亦是在中学各级各类考试中的高频知识点,所以本文从区位因素这一部分知识的复习策略进行研究,让学生掌握区位分析的基本思路,强化区位理论的思维能力,突出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区位因素的复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存在着区位条件的差异,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正确的区位选择, 对企业获取生产要素,从而获取最佳投资收益至关重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21世纪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课本新增加的区位论,集中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地理事物的区位分析和区位选择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区位分析就是对地理事物存在的客观条件评价;区位分析则是根据客观条件论证对决策可行性的判定.面向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区位论的教学应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遵循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韬 《中国考试》2006,(11):37-39
人文地理的区位问题是高考复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试卷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它包括工业、农业、城市及交通区位四大模块。如何准确地掌握四大区位的基础知识,并逐步提高区位问题的分析能力是历届师生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力图从学生学习方法的角度切入,详解区位问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进入高三复习之后,有很多的同学地理Ⅱ卷综合题部分得分情况不太理想,尤其是区位问题。而区位问题又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内容涉及到工业区位、农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交通线、交通点)、商业区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