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人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2.
穆紫 《大理文化》2010,(6):35-39
本来计划是去周城的,不过,最终,还是去了无为寺。去周城,是要坐车的,而LULU,一个辞掉英语老师工作的年轻女孩,更希望去一个能步行就  相似文献   

3.
本对汉初陆贾的“无为”论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陆贾“无为”论是在总结秦亡教训上的一种以道入儒的思想学说,其基本内容是以儒学“仁”、“礼”为纲,以道家为表,儒学为里;“无为”为用,“仁治”为体,而融合儒道两家,将儒家“仁义”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本还研究了陆贾“无为”思想的孟、苟思想的渊源及对汉代大一统政治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全球炎黄子孙的共识与心声。然而,要想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得以弘扬,必须明确回答如下一系列问题:第一,中华文化究竟优秀不优秀?为什么优秀?第二,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究竟还值不值得弘扬?为什么值得弘扬?第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对于我们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回答不了第一个问题,便无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回答不了第二个问题,便无从体现时代性;回答不了第三个问题,便无以明确我们民族肩负的伟大使命。上述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点,即中华文化之精魂——弄清…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学说大抵都以“致用”为目的,诸子百家无论其学说在“哲学”或“为道”方面建树多高,也必有其社会政治之归止。但是由“哲学”或“为道”的学术原则方面看,老子的政治主张又是由其“哲学”或“道论”之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包括其社会政治主张的矛盾与分歧,也是由其“哲学”或“道论”中合乎逻辑地产生的。概括地说老子的政治思想有“无为无不为”与“贵柔”两个方面,其中“无为无不为”是由形而上的道论,亦即绝对的“大象无形”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引申出来的;“贵柔”是由形而下的“器”的层面,亦即相对的“有无相生”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引申出来的。二者的区分体现着老子学术上的一大转折。  相似文献   

6.
道教的最高追求、根本信仰是道。道教继承了道家思想中道的哲学内涵,视道为宇宙的本原和主宰,并将其演化为宗教的至上神,以它为道教的根本信仰,由此推演出道教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和人生观。道教的道之追求不仅是一种理论探求,也是一种现实行为,重视道对治理国家整顿政治秩序和帮助人生命永存提升生命境界的作用和意义,有着丰富的人生论内涵,由此形成了道教独特的人生境界论、人生价值观、生存环境论和性别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7.
聂希 《华夏文化》2008,(3):23-25
“友”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先秦儒家的改造与发扬,它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枝繁叶茂。在如何选择朋友、与朋友相处等问题上,先秦儒家提出的仁义、忠恕、诚信等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8.
论节俭为人类之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节俭为人类之美德阎文以儒、道、墨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道德学说特别强调"节俭",认为这是人类美德善政的具体表现。尽管各家学派在此问题上的出发点、侧重点与归结点有所不同。在中国古代最先提出节俭是人类美德这一命题的是墨家学派。在《墨子》书中有《节用》、《...  相似文献   

9.
论老子之“德”[美]A·J·巴姆"德"是自然之所以成为自然,或任何事物遵循、仿效它自己的自然本性的能力。"道"和"德"不是两个不同的事物,然而它们又是能够区别得出来的。如果说,"道"是自然的,"德"是"道"自然地行动能力的话,那么,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而言,本世纪的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而作为对外开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外文化交流事业,对我国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华文化也将通过对外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庄之道与孔孟之道既相抗衡又相通。一方面,二在本体论、伦理观、认识论、方法论上都存在根本分歧:老庄之道是天道、利己之道、出世之道、动之道、不可感知之道.孔孟之道是人道、利他之道、入世之道、不变之道、可感知之道;另一方面,二在政治观上又共同反对不“道”、“霸道”,主张“重民”、“王道”,在人生观上又共同追求超越自我,求得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12.
范曾 《中国文化》2006,(1):1-14
由周成王時青銅器之“宅玆中或”(《何尊銘文解釋》)銘文,知“中國”一詞最晚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已然出現,末是國家之名稱,居於中而別於四夷而已。彼時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周朝,對周邊的民族,一般取鄙夷下屑的視角,往往取名下恭,若獫狁、鬼方等等。從那時起,周已是名符其實的國家,而周  相似文献   

13.
重论阴阳五行之学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阳与五行开始各有其不同的来源,但在后来如春秋时代起,已非阴阳自阴阳、五行自五行的状况,而是在二间出现互渗、融合的趋势。最初阴阳说之影响大于五行说,后来五行说被纳入阴阳说,于是二结合起来被用于解释世界。五行概念在此过程中有很大变化。即五行原被视为构成万物的物质元素,继则转换成宏大的宇宙结构框架,即一个万物在其中按五行法则生克流转的时空世界系统,于是五行在战国末作为骨干支撑性概念确立起阴阳五行说体系。  相似文献   

14.
修养论是对人性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从中提出培养理想人格的方法的理论。修养论受到古代儒家的重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儒家学者提出了一些有关修养论的思想内容。郭店简《性自命出》中提到:“喜怒哀悲之气,  相似文献   

15.
张江舟于当今一线画坛的中青年画家中,素以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并进,学术文章与创作实绩彰显而知名。  相似文献   

16.
"巧"与"拙"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具体而言,巧拙论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尚巧论,以《文心雕龙》为例,有意对艺术创作规律之"巧"加以探索;二是尚拙论,从"辞拙意工"和"巧于外而拙于内"两个层面肯定"拙"的价值;三是巧拙相参论,意在将"巧""拙"对举,从"巧拙相济"和"巧拙相半"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四是大巧若拙论,它包括与自然契合、不期然而然之遇、绚烂之后的平淡美三个方面。巧拙论的多重意涵与诗学意义,有待我们深入揭示。  相似文献   

17.
本主要探讨《墨子》一书在我国古代军事防御理论上的贡献。主要对防御理论和防御方法作一探究,从而证明《墨子》一书同《孙子兵法》一样是我国的又一部兵学奇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防御理论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楚辞》文风华艳奇瑰,感情激越昂扬,它也是屈原悲剧的一生的一个缩影。本文试从忧国忧民、哀时伤逝、凄迷恍惚三方面解析《楚辞》的感伤之美,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9.
论立象尽意之认知语言学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象尽意"虽源于《易经》,但却不是国人特有的表情达意方式,而是人类之认知共性。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立象尽意"实质上就是以意象、意象图式表征主体的认知与情感,其根据在于意象、意象图式之心理可操作性。就意象、意象图式之心理操作方式而言,"立象尽意"主要有直接与间接两条途径。直接立象尽意即直接选取特定物"象",寄托情思,表征认知;间接立象尽意即通过隐喻,将意象、意象图式从一认知域投射到另一认知域,给人启迪与遐想,或者通过转喻,让源域意象、意象图式为目标域提供心理可及。  相似文献   

20.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幼年时期接受私塾教育.中学时期就读于上海澄衷学堂、复旦公学、唐山路矿学堂等接受新式教育,并在1910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农学.后来转人哈佛大学地学系专攻气象学,由此奠定了一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