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教师上课拖堂几乎成了一些学校的普遍现象。有的教师拖堂两三分钟,有的五六分钟,有的甚至拖到了下一堂课上课时间,还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这引起了学生强烈不满。最近,在我校组织的学生评教问卷调查中,在“你最讨厌的教师课堂行为”一项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写了“最讨厌老师拖堂”。  相似文献   

2.
陈惠芳 《上海教育》2004,(6S):38-38
教师上课拖堂,漠视下课铃声显然是一种很不好的教学习惯。一方面剥夺了孩子宝贵的课问休息时间,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下堂课教师的情绪。如果教师进教室,学生都低着头做着上一节课留下的作业,都沉浸在对上一节课知识内容的记忆中,对这节课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对新知识的学习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铃响后仍继续讲课,谓之拖堂。笔者做了一次关于拖堂的调查,调查了某校初二和高二各一个班的学生共102人。结果发现,同情老师但不赞成拖堂的占48.04%,怨恨的占26.47%。笔者的结论是:拖堂,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劳动。1.学生对拖堂的看法一种是同情。这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拖堂是出于对学生认真负责。如有的学生说:“拖堂要多费口舌,难道老师不想多休息一会儿吗?”“教学内容多,老师才压堂的。”但是,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又都是“既感激又生气”,因为他们要在课间十分钟去喝水、活动、上厕所。  相似文献   

4.
教师拖堂,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到了规定的下课时间而未按时下课,继续延长一段教学时间的现象。教师拖堂的原因具体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备课不充分。有的教师由于备课无计划性,一堂课讲多少,练多少,有多少个知识点需要传授,该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怎样进行,心中无数,安排不当,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导致拖堂现象发生。二是教师时间观念不强。有的教师认为拖延一点下课时间没关系,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其实不然,现代教育要求教学要讲究效率,教师要向课堂要质量,而不是要求教学时间的延长。教师拖堂看似事小,其实其危害不容忽视。一是教…  相似文献   

5.
据我了解,拖堂现象在一些中小学还较为严重,学生对此很反感。拖堂现象在有哪些弊病呢? 其一,拖堂教学效果不好。当下课铃声一响,上面老师还在振振有词地讲课,下面学生却无心再听下去了,真正听课的寥寥无几。 其二,拖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下课铃声一响,学生就会产生习惯性思维——下课了!  相似文献   

6.
一堂课要想讲的成功,就需要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发散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就需要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准备一个比较精彩的导入,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充满一种渴求欲。在导入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语言简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教学切入角度、课堂知识整合迁移以及学生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对彭芬老师执教的《祝福》课例展开评析。小说教学普遍着眼“三要素”的情况下,本堂课选择回归“有意味的形式”——叙述者视角,将其作为教学角度,提升学生小说鉴赏水平,勾连多篇文本进行整合,增强知识的迁移力度,并着眼于写作能力提升,运用比较教学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堂课无疑是一个成功且有意义的示范,为更多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选择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有些老师能够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的很巧妙,这样的课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无论是精美的课件还是与学生的情感互动,都能够如鱼得水,给人的感觉是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既充实了课堂内容又丰富了课堂形式,这样的课可以说是完美的。但是有些老师却不是,不管课件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拿来就用,使得多媒体的使用占用了过多课堂时间,要么拖堂要么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因为随意而为的课件使得学生整节课不知所云,或者整堂课受限于多媒体,老师无法处理预设外的内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很多思维碰撞的闪光点被无情抛弃,这样使用多媒体还不如传统课堂。由此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的利与弊也一直存在争论。本文将对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堂课引入得好,这堂课就上好了一半。一般教师都有同感,引入新课比进行新课更难。因为数学是训练思维的科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节数学内容的学习是否感兴趣,思维启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的引入是否在具有科学性的前提下又具有艺术性。同一节数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引入新课大多是不同的,当然效果也是不同的。同一节内容同一个教师教,  相似文献   

10.
心中的铃声     
教师上课拖堂,漠视下课铃声显然是种很不好的教学习惯。一方面剥夺了孩宝贵的课间休息时间,另一方面严重影了下堂课教师的情绪。如果教师进教室,生都低着头做着上一节课留下的作业,沉浸在对上一节课知识内容的记忆中,这节课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对新知识学习是很不利的。为了提醒教师不要拖堂,可以在教室挂一只钟。这说明学校也看到了教师平工作中的问题,提醒教师要注意准时上、下课,还孩子们应有的休息、娱乐时间。孩子而言,控制权在教师那里,当教师微着说:“马上就要下课了,还有几个习题想讲完了再下课,可以吗?”孩子们能说吗?所以,作为教…  相似文献   

11.
究竟在下课铃响过之后 ,老师们还有什么话没有说?武汉市汉阳区某中学一堂课 ,胡老师评讲试卷 ,一道考题讲得兴起 ,下课铃响了。铃声停了之后 ,胡老师继续讲下去 ,拖堂2分多钟。她说 ,问题讲到一半 ,索性就“借”点时间讲完 ,免得下堂课从头再来 ,那样耽误时间。胡老师争辩说 ,老师总是好心的 ,想往学生脑子里多“塞”一些东西。当天下午的武昌区某重点中学 ,李老师先后给2个班上同样内容的课 ,各上2节 ,其中第4节课拖了大约4分钟。她说 ,上课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比如维持纪律啦、为让更多的学生弄懂一个问题而反复讲、讲到尽兴的地方再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一堂课教学的内容有了,目标设定了,重难点也找准了,剩下的任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获取该堂课的知识,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课堂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该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而个别辅导是个别学生获取该堂课知识的必要补充。如果没有认真履行好“辅导”这一重要环节,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内容、准备得如何充分、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要离开了“个别辅导”,教学成效就不显著。因为每一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感、意志、性格、志趣的不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途径、方法、能力也就…  相似文献   

13.
南阳 《教育文汇》2008,(12):1-1
最近在某中学看到一摞学生评价教师的调查表。在“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问号后面,一半以上学生填写的竟是“不拖堂的老师”和“拖堂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课堂结尾是指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时 ,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 ,对所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和应用 ,使新知识有效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方式 .实践中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 ,尤其是年青教师 ,十分重视新课的导入 ,教学的中间过程也组织得有条不紊 ,但结尾却草草收场 ,显得虎头蛇尾 ;有的教师对教学结尾虽然作了设计 ,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往往是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嘎然而止 ,或者拖堂进行总结 .这些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进…  相似文献   

15.
备课小议     
要讲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如何把自己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把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重要的是如何缩短这个过程.这的确是一门艺术。有的老师因为一句话引导不得法,一个例子举得不恰当而导致了一堂课的失败;有的讲课并无轨车;有的照本宣科,知识点没讲到位,让学生听着明白,做题糊涂,有的出现冷场,卡壳、拖堂,甚至漏讲,这些都是备课不充分造成的。要备好课,首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要立足于了解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弄清本与本、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讲,高一第一学期讲,第…  相似文献   

16.
就教材编写的内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若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同一章不同小节的内容做一定的调整,不仅会使整堂课的知识体系更连贯,而且也更符合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严密性,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越学越聪明。无锡市一中蔡剑秋老师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他在课文教学的同时,每周抽出一堂课的时间为初二学生专门开设了思维训练课。蔡老师的这一实验,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借鉴作用,而且首先对教师自身如何提高素质、提高业务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现从蔡老师众多的教例中选取若干,分期发表。因为是选载,所以各篇在内容上并不都连贯。希望这组教例的发表,能够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尤其希望正在进修提高中的青年教师能够注意学习。至于如何向学生讲授,则要以自己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基础出发,不要照搬蔡老师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课堂上,时有出现老师讲授内容太多、时间太长甚至拖堂的现象,给学生留下总是讲不完的感觉。而学生呢?想思考,没时间,只能被动接受。这成了老师与学生抢时间,还是没有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惰性,思维的密度、深度就难以达到。这将阻碍学生的后续发展。我们应该从思维的角度为课堂“瘦身”,老师尽量精讲,把精力放在课堂思路的关键环节、重点问题和思维难点上,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内化,变“接受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建构进自己的经验系统。形成“活”的、具有“再生性”的知识,最终在省时省力与增效增率之间找到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关注学生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公开课前听到这样的语言,学生一脸真诚地对老师说:“老师,这堂课你一定会上好的。”为什么不是“这堂课我们一定会学好的”?还会听到上完课后老师对学生说:“谢谢同学们的配合。”到底是老师配合学生?还是学生配合老师?我们经常在公开课上考虑安排学习内容,考虑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考虑如何把课堂展示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却很少考虑学生的困惑有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够不够深入,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学生学得是否快乐。这里就有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问题。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考试科目的学习,而不关注与考…  相似文献   

20.
课之蕴     
张新 《新读写》2013,(7):78-79
作为一个从教数十年的老师,上过多少堂课自己也记不得’了。但是自己做学生时听过的两堂课却至今历历在目。一堂是松江二中老师张藻的几何课——张老师并不是我们班的任课老师,只是代了一堂课;另一堂是复旦大学班主任老师胡奇光的课——其实这也算不上是真正的课,而是开学第一天照例都会有的那种“开场白”。时隔数十年,我之所以还对这两堂课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这两堂课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观念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