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次六年级(数学)学业水平测试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考试刚一结束,六年级的老师们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这道题的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命题者给出的参考答案是“错误”,可老师们出现了两种情况,判断为“正确”和“错误”的几乎各占50%。于是我与命题者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他认为:“自然数包括0,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错误’。”判断为“正确”的老师认为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5页明确指出:“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相似文献   

2.
研究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部分试题最易出现错误,甚至高考命题者给出的答案就有部分错误。现摘录评析,供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观近几年高考单项选择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总是围绕一些知识点多次重复命题,其主要特点是:①题干的关键部分或四个选项惊人的相似;②有些试题的正确答案“雷同”。  相似文献   

4.
在很多书籍和每年的中考试题中.经常见到“把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这种类型的题目,仔细揣摩就会发现:有些题目设计得不够科学、合理,有很大的漏洞:而有的答案往往出现“问牛答马,画蛇添足”的错误.学生在解答这类题时.即使内心有所怀疑,为了得分,也只能沿着命题者划好的路线走下去.长此以往,势必会误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了使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现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考试命题不宜“条件过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示学生注意。解题时必须充分利用命题中所有条件(条件不会过剩),进行分析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否则解题就不够严谨,甚至错误。条件过剩的命题,往往导致学生思维推理紊乱,乃至陷入死胡同不可自拔,故命题不宜“...  相似文献   

6.
有些化学命题,由于命题者精心安插了一些“模糊语言”,从而使化学命题的云遮雾绕,扑朔迷离.答题者若不能周密细致地挖掘模糊语言中的不确定因数,往往会因“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出差错.对于这类命题,必须谨小慎微,才能得其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7.
沈金林 《物理教师》2006,27(2):11-12,14
一个好的物理命题能使解题成为培养一种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体验从学习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理性认识的过程.然而,我们很遗憾的看到。时下流行的大量为供机械强化训练而“克隆”的物理命题中,由于某些命题者不负责任的“大胆”,其中充斥了科学性的错误、荒谬的情景.这些谬误流传,实在害人不浅.本文试通过对一些物理命题中典型错误的解析,提出科学命题中应注意的几个侧面,既为命题者提供借鉴,也为广大教师在选题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考命题者常常利用熟悉的句型结构,或者一些固定搭配来制造陷阱,让考生在非常神气的心情中快速地得出错误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粗略归纳了常见陷阱题的类型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对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巧识陷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研究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部分试题最易出现错误,甚至高考命题者给出的答案就有部分错误。现摘录评析,供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数教科书上对排中律适用范围的表述是有缺陷的,部分作者对“排中律适用于下反对关系的命题”提出的质疑和责难也是错误的。错误地理解了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就会导致“排中律不适用于下反对关系的命题”的错误结论。如果在正确理解排中律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把二律统一起来考察,不犯“推广”二律使用范围的错误,则自然会得出“排中律适用于下反对关系的命题”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高考计算选择题中,命题者往往在题干中设置了层层干扰条件,以洞查考生心理素质和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技能。考生在分析题干中的隐含条件时,往往没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得出与实际不相符合的答案,这恰好与命题者心理轻松合拍。现通过实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2.
在中考试题命题中,命题者往往会在题干中设置层层干扰条件.丽考生在分析题于中的隐含条件时,往往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得出与实际不相符合的答案,这就中了命题者设置的圈套.现通过实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些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命题者常设置一些“陷阱”题.它具有较强的引诱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因此当大家遇到这种习题时,极易掉入“陷阱”而导致错误.本文就如何解答这类问题介绍一些方法技巧,以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所谓“迷惑”题,就是指命题者对物理概念、规律、现象和事实等,在题目中加以变化、分解、隐藏,故意设置障碍或陷阱,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学生引入歧途,形成错误理解,最终导致错解的一类疑难问题.这些经过命题者精心设计的“迷惑”题,已形成了我国各级各类物理考试试题的一种风格和命题趋势.本文拟对“迷惑”题的“迷惑”及对策作一些探讨,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生做作业粗心,令人头疼不已,虽苦口婆心地说教,但他们早已麻木,错误依旧,这该如何是好?为了寻找解决之道,我尝试着从书中寻找答案。把专家、名师的“思想玫瑰”移植到我的“试验田”,悟出其中的真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作业错误量。  相似文献   

16.
命题失误有多方面的表现,比如试题本身的条件是矛盾的,解法错误,答案错误等等.本文从两个例子谈谈对他人命题失误的反思,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 ,各中小学校为了创牌子、争面子 ,几乎都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教学活动随着升学指挥棒转 ,“猜题押宝”现象屡屡发生。正是这种“猜题押宝”的现象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投机钻营、考试作弊”的不良品格。许多教师不管是非曲直 ,一味要求答案和专家答案的一致性。这样一来也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把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同时也为培养“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基地。鉴于这种现状 ,国家教委的命题方式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为了杜绝“猜题押宝”现象 ,命题方式由刚恢复高考制度的“五大…  相似文献   

18.
像解答其它学科的习题一样,高考作文也是在“给所问做答案”。答案是否准确,让命题者称意,首先要解决“符合题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各中小学校为了创牌子、争面子,几乎都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教学活动随着升学指挥棒转,“猜题押宝”现象屡屡发生。正是这种“猜题押宝”的现象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投机钻营、考试作弊”的不良品格。许多教师不管是非曲直。一味要求答案和专家答案的一致性。这样一来也就禁锢了学生的恩维,把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也为培养“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基地。鉴于这种现状,国家教委的命题方式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0.
班级:高二(7)班。 事件:单元检测结束后,我将答案张贴出来,要求学生将试卷自己批阅后再交上来。在张贴答案时,我忙中出乱把两道选择题的答案抄错了。学生将批阅后的试卷交上来后,我有意识地检查了那两道题,只有3位学生纠错后在旁边打了问号。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我上课时这样说:“我在张贴答案时有意设置了两个错误答案,看谁能找出来?”课堂上顿时像炸了锅似的,学生为了在集体中显示自己的能力,以取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注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排查中,他们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据理力争,毫不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