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心理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心理调节江苏吴县西山中学薛旦“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思想的奠基人巴班斯基曾指出:“学生是具有复杂内心世界的完整的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并不是汇集使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而是有影响的γ射线,它能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情感,引起愉快...  相似文献   

2.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强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感受、心理状态,注意给学生施以积极的、良性的心理影响,促进教育过程中的良性心理互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过程中的良性心理互动,首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良性心理促动,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重作文指导、轻作文修改的教学状态,教师只重作文的结果而轻作文修改成文的过程,学生写完作文后处于一种等待批改结果的被动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对习作再一次开发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作文修改,特别关注学生习作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改互改中掌握作文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在心理上有如下三种特点。首先,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影响,他们认为上高中的学生是大学生的苗子,将来是“干部”,是“上等人”,而上职业中专的学生将来是劳动大军中的一员,是劳动者,是“下等人”,心里不平衡。其次,是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教育历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这几年的职业中专学生,他们的父母绝大多数是在小学阶段或刚步入初中时就受“文革”冲击,没有接受学校的系统教育,他们在受学校教育上的“缺陷”必然要影响到现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再由于目前经  相似文献   

5.
这个试验指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后的教学效果.用的是四省市编写的小学数学第二册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法如下:准备课,①通过教学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与一般加法对比;②巩固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第一教时(新授),①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用围棋子摆学具,围棋子可分上下两行,逐步增加摆的棋子,让学生对于什么是相同数连加及乘法的意义有个感性认识;②看摆棋子的列式比较 2×5 3×5 4×5 4×5 4×3 4×2 对每份数和份数的变化有清楚的了解.第二教时(新授),①巩固乘法意义.通过摆学具进一步弄清被被乘数是每份数也是相同的加数乘数是份数也是相同加数的个数;②让学生看算式摆学具如2×7,7×2,  相似文献   

6.
当学生完成习作之后,他们都想早些知道自己的成绩,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多少分上。对学生这一心理需要,教师不能忽视,应该及时批改学生习作,早日让成绩与学生见面。针对学生想得到好分数的心理,我改变了按要求给分的评分标准。只要学生取得一点进步,就舍得给分。把评分既看作对作文质量的评定,又看作是一种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手段。比如说,一次,一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学生是在特殊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虽然他们在思想上还很不成熟 ,但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所初步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都比较复杂 ,特别是个体意识普遍较强。这一切都增加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因此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 ,从研究和掌握青年学生的心理需要入手 ,鼓励、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需要 ,诱导、转化一些不尽合理的心理需要 ,使之与社会需要协调和统一起来 ,应该说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相对于外在行为来说 ,心理需要是内隐的客观存在 ,但作为内在的驱…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在作文指导中,教师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乃至遣词造句,对学生讲了那么多,仍然难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呢?我以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丰富的心理活动,没有写作激情,情不动,故辞不发。怎样才能促使学生“情动辞发”呢?那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而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维又往往过多地依赖兴趣、情感等心理因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大多有这样的经历:每届学生中都有佼佼者,他们对语文情有独钟,作文出类拔萃。有的给报刊投稿,其文时有见诸报端;有的积极参加作文大赛,其文屡屡获奖。可是,总也有少数学生情况却迥然不同,他们尽管同样上了那么多的作文课,写了那么多的作文,到头来还是与作文无缘,只好老是望文兴叹。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距离。体育教学中,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爱护时,心理上就亲近,学生进行学习是主动的,与教师的配合是积极的;反之,心理上就疏远.学生学习则是一种形式主义,不是真正地想学、爱学、自觉积极的学。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影响语文成绩的关节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重点研究的课题和难题。学生面对当前各种形式的命题和话题作文,依旧文思枯竭,不知所云,即使生拼硬凑,写出来的东西也很难尽如人意。我在多年的中学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中,发现了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主动的感知——感受——感想——感悟过程的作文教学的心理规律,这四个环节既有先后出现、独立存在的区别,又是一个环环紧扣的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整体,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不论什么体裁和题材,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只要让学生懂得这一心理规律对于写作的意义,遵循并掌握这一规律,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感而想,有事可写,有理可议,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章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了解学生对于写作的心理特点是十分重要的。苏联教育家捷普洛夫指出:“心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它是在人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一是由于自己的生活面太窄,老写学校生活题材,便产生了厌恶的情绪。二是由于写作一律由老师命题,学生往往要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有很大的局限性。三是由于作文命题的重复。学生从小学开始写《我的老师》、《暑假生活二、三  相似文献   

13.
所谓存在价值心理,是人们对自己处在一定环境中的地位或作用的一种心理感受过程。换言之,就是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的自我评价。 每个人在一生的发展中,时时都留心于自己的存在价值,而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则更为敏感,自身的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一是重视积累,拓宽选材天空,走出选材取材狭窄的怪圈;二是张扬自我。培养创新品质,引导学生以写“真”为基础,给学生以充分的想像空间和充分的张扬个性的自由,让学生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三是激励评价,闪现个性火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训练过程要重视学生心理因素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周永康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训练过程的设计,又要重视训练过程中的学生心理因素研究。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优化教学目标,明确训练重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优化训练过程,使之获得最佳教学效益。同时,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  相似文献   

17.
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好作文?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探索者也不乏其人。然而,就研究的内容来看,大都集中在章法上,也有少数人从事内容、材料的研究。他们的著述都能给作文者以指导。但是,作文教学依然是个难题。作文成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我们可以把原因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内因,一部分是外因。就外因条件来说,有前人的经验,老师的指导(当然这两者也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就内因来说,  相似文献   

18.
李明 《现代语文》2006,(2):106-106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许多教师和专家在实践上、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但审视现实,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造成用时多,见效慢,效率低下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作文训练中重视动手写作,忽视学生的思考活动,对学生的思考活动主观上重视不够,或实践中落实不够,出现“动手写淹没了动脑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改变作文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写作要有所“发现”,有了这种“发现”,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才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写成文章,因此,学生必须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表达。一句话,必须要有一种独立精神。在作文教学中,独立精神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可以从三方面进行:首先,要让学生惯写“为什么”,培养他们的否定精神,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在作文教学中,哪怕一个看似非常浅易的问题,教师也要认真对待。因为,重视每一个…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有这样的表述:“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就要求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修改的环节,让修改成为学生习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