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哲学阐释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所提出的三大阐释学原则之一“视域融合”旨在剖析阐释者如何与原文互动并进行理解的过程。在翻译中当译者带着自己的视域进入文本的视域中时,需要使自己的视域与原视域进行最大程度的融合,本文将根据视域融合理论,从形式、内容和意象三方面来分析比较苏词不同译本的视域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翻译高潮,晚清翻译一直受到翻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从文学系统外部来审视翻译本身,从赞助人的角度考察翻译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来说,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两次视域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陈瑞玲  吴飞 《考试周刊》2009,(25):32-33
汉英语言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译者经常需要面对双语转换过程中的一些障碍。然而人类的逻辑思维有共通性,译者可以运用逻辑分析扫除翻译中的一些障碍。本文从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探讨了逻辑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译论在译界掀起了一股新的旋风,为翻译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最初它受到学者的追捧,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局限性与狭隘性也逐渐显露。从迦德默尔的视域融合下来看,女性主义译论是女性主义独特视阈的体现,它忽略了与公共视阈的融合,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历史偏见,并且该译论过分强调女性的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对翻译本质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视域融合”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核心理念是“共生”与“和谐”。从教育教学视角来看,这一理念的确立根植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和文本三者借助于对话与理解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其实,视域融合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方法,也体现教学的和谐特质,同时是教学的本质源起和终极追寻目标。  相似文献   

6.
关联翻译的两轮明示一推理交际过程,是由译者与原作者以及译者与读者构成的两次视域融合的对话过程。译者与原作者的对话交际过程实质上是译者视域与源语文本共有视域融合形成新视域的过程,而译者与读者的对话交际过程本质上是译者把形成的新视域固定下来,形成目的语文本,是译者视域与目的语文本视域及目的语读者视域相融合形成另一新视域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两个新视域同中有异,交叉互补,第一个新视域是前提与基础,第二个新视域则是目的与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强 《文教资料》2014,(22):69-70
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提出“效果历史”这个概念强调的是理解的历史性,而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视域:文本的视域和解释者的视域,视域融合成为“效果历史”的永恒任务。平等对话乃是为了推动视域融合,视域融合乃是要达到相互理解。历史教学其实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要把文本及作者的“原初视域”和解释者的“当前视域”交织融合,引领学生在历史的解读和探究中,认识历史,生成观点,构成理解,提升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8.
视域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译者翻译的实质。译者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由译者的文化意识、历史意识以及读者意识决定。本文基于视域融合视角,从这三个方面对译者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徐立群 《海外英语》2015,(3):145-146,149
中医英译中存在的多元翻译现象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从视域融合视角对中医英译过程的分析表明,中医文本的特殊视域及不同背景译者的视域经过第一次视域融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新视域。由于对译文读者视域的不同理解,译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翻译新视域,由此产生不同的译文。此外,文化因素、译者语言水平等都会造成译文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医英译中存在的多元翻译现象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从视域融合视角对中医英译过程的分析表明,中医文本的特殊视域及不同背景译者的视域经过第一次视域融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新视域。由于对译文读者视域的不同理解,译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翻译新视域,由此产生不同的译文。此外,文化因素、译者语言水平等都会造成译文差异。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中的理解与视域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的意义不在其所传播的话语中,也不存在于教师身上,它存在于教师与其他教育者的视域融合之中。在教师教育中,教师与教育知识都是处于历史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知识的增长变化一起构成一种内在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教师与教育知识构成一个统一体,构成一种运动关系的效果历史。任何教育知识的理解与接纳都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的自我理解与接纳。他们的视野与教师教育的课程安排间的融合与抗拒,推进了教师理解的创造性发展。视域融合并不完全是一种"共享"、共识,它一直包含着一种深刻地质疑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苔丝》是19世纪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在其众多中文译本中,张谷若先生的译文尤为经典。张先生的译本主要在于译文用地道的语言再现了原文意境,保留了原作风姿,从而使得译文与原文达到了对等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译者翻译策略的多元化是文学翻译中的普遍现象,也是译者主体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阐释学的视域融合理论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它一方面化解了翻译策略二元论,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认识到,翻译活动本身并非简单的语符转换,而是融入译者主观审美和历史境遇的艺术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加达默尔(Gadamer)的"视域融合"说为基础,以英译汉为例,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视觉思维,分析这一思维过程包含的三个步骤:接受、想象和画面构建,进而结合实例阐述进行这一思维过程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名著复译剖析--以阐释学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迦达默尔阐释学理论论证了名著复译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由于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特殊历史时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目的性翻译.译者视域和作者视域永远无法完全融合使文本的阐释呈多元开放的趋势,效果历史又赋予不同时代的译者复译同一文本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熊鹰飞 《海外英语》2013,(2X):139-140
翻译症是翻译实践中的常见病,针对这一普遍的问题,从翻译过程探讨翻译症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指出翻译过程在避免翻译症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学习了西方当代哲学家加达默尔的解释学中的“视域融合”观后得到不少启示。教师要提倡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多元解读,采取一切积极有效的方案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心理图式,把内在潜质通过所要修习的文本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8.
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经历了三次转变,贯穿这三次思想转变的是伽达默尔对亚里斯多德实践智慧伦理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真理与方法》作为伽达默尔的代表性哲学著作,更为典型地体现着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的伦理学特点.借助国内外专家的哲学解释学研究成果,阐述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核心概念:视域融合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9.
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中的核心概念,文章探讨韦利英译中国古典哲学《道德经》的情况,旨在对外国译者英译《道德经》时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和字词等方面的独特理解进行客观的、合理的分析,并肯定视界融合能为文学文本意义的阐释和翻译提供一个新的审视角度。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种解释,由于解释学主要涉及理解、意义、读者与文本之间关系等内容,翻译与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解释学与翻译研究结合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