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训练的基本内容,“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也获得了“如何传播信息”的“语言智慧”,这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培育学生的语言智慧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追求的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有效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效”日渐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成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词。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活动化教学是在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创新为基本保证 ,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提高其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我们实施探索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语文活动化教学 ,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态度、习惯。一、追求“活”,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 ,结合并利…  相似文献   

4.
林守真 《学周刊C版》2011,(7):147-147
著名语文教育家崔峦老师曾就“怎样上好语文课”做过这样经典的论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段论述凸显了“简单语文”理念,而且内涵十分丰富。崔老师阐述了删繁就简、返朴归真后的语文教学特点,简单不乏味,简约不肤浅,追求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本味、本质。语文教学要达此目标,笔者认为应在语文课堂上善煸三把火,这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嘉雯 《考试周刊》2012,(64):37-38
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耍“追求朗读教学的诗意美”。这是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出声的读,大声的念书,也不只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它是强调学生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因此.语文教学应在情感朗读训练方面有所尝试,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新课程标准更关注教师课堂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它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实践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活动。教学有没有效益,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语文活动教学?一般的说,它是指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主体的高级活动为基本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以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为辅助的教学形态,即语文领域内的活动教学。语文活动教学并非仅仅适用于语文活动课,相反,它更多时候应体现在常规的语文学科知识课堂教学中。它既可以以独立的形态实施,也可以与其他教学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活动教学不是追求课堂表象的繁荣,搞些花架子。它更为关注的是,学习者本身的思维与情感应该高度融入课堂,在活动“场”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不仅…  相似文献   

8.
向敏 《现代语文》2008,(9):14-15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度提倡人文性这一观点,已成为广人语文教师的兆识。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日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小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杨敏 《现代语文》2005,(6):76-7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为中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曾经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客观化,追求确定性、抽象性的目标,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这种尝试不能说完全  相似文献   

10.
学会拒绝     
“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 ,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学形式的单一 ,教与学关系的失调 ,导致了教学效益的低下。有鉴于此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必须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指导下 ,变革沿袭已久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 ,这将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优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阅读汇报课”则不失为一种体验创新特色和展示语文教学形式变革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创新课型。“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在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和广泛涉猎的基础上 ,自由畅谈阅读收获、体会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创新课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理解、语言品味和语言运用等活动,让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咀嚼品味芬芳馥郁的语文的“味道”.这是语文教学的独特韵味和美好追求.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倾听,要注重口语训练,强化朗读,以写促化,激发想象,揣摩品味,传神表演等,力争教出语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13.
李湘蓉 《湖南教育》2002,(17):36-37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这四个基本理念,实际上是在总结了我国五十余年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后形成的对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的看法和思想。它是五十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中思维活动的结果。从整体上看,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概论,并将它摆在首条位置。我们首先就必须明确,这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理念。我们可以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看成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先生有文章分…  相似文献   

14.
何杰 《语文学习》2020,(1):75-79
一母语教学效益差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自从走上语文教师这一岗位,我一直在试图改善自己的语文教学。这中间走过不少弯路,也有一些收获。回顾自己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有不少值得总结思考的地方。刚工作时,我自认为口才不错,在众人面前亦有些表现力。彼时年轻,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因而教学追求形式活泼、学生喜欢。于是,在课堂上一会儿给学生放音乐,一会儿组织课堂活动,一会儿讲流行歌词,一会儿又来激情朗读。  相似文献   

15.
目前,语文教学提出了“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这实际上是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追求语文课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从形趣、情趣、意趣在三种不同审美趣味形态探析其相应的美感效应。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作品的“内蕴力”催动学生在文学按受活动中由“入手其内”到“出乎其外”,取向“高致”,产生最佳的审美领悟效应。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必须彰显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这不仅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文”、“道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这一“统一”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华丽,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比例明显过重,从而大大地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导致语文教学华而不实。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因此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主要由课堂教学、晨读、课内课外作业、课外阅读以及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组成。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这早已成为所有老师的共识。作业精批精改,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特强,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学习的“黄金时间”。然而,晨读这个非常宝贵的十五分钟,却大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的晨读处于让学生自由处理的“散乱”状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马计娜 《成才之路》2014,(20):91-9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变为“主导”,学生应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自主探究的主人。为使“主人”这一角色得以真正确立,语文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情,使其愿学、爱学、乐学、会学,这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坚持不懈的追求。而要让学生进入“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境界,就需要发挥情感的激励与调控作用。一、发挥情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作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学活动亦然,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伴相生、和谐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发生与发展。语文教学应把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而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乃语文教学之灵魂,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学习动力的激发,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思想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是语文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和有效开展的动力,如果学生的语文学习染上了积极的情感色彩,那么学习活动就会走向有效与高效;倘若语文教学过程中缺失了情感因素,尽管学生也能学到一些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技巧,但却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陈守娥 《教师》2011,(19):37-3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牵动着语文教学全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这是因为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学生作文与作家写作虽难度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它应当真实地反映作者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认识能力、知识积累、智力水平、审美观念和文字功夫等,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改变了以前盛行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学又成了“终日练”“题海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