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中叶后,广东、福建、江浙等地的中日走私贸易逐步发展起来。到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福建地区的对日贸易特别活跃,超过了广东和江浙。这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明末隆庆开禁的地点就在福建漳州月港,虽然“严禁贩倭奴”,但海商还是想尽办法通过月港赴日贸易;在明末清初特殊的政治环境下,郑氏海商集团以福建为基地,垄断了东南沿海的对日贸易。这些因素都为福建对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3.
江户前期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规模空前,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但是该时期通常被简单地概括为明清中日交流,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论述该时期文化交流的独特性,并进一步明确其性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17世纪,中日两国分别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两国虽然没有建立在正式外交基础上的文化交流,却以文献典籍和旅日华侨为重要载体,通过繁荣的民间交往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这对两国特别是对日本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发展最为强盛的时期,这时的中日交往更为密切。在彼此交往的历史上,有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中日交流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群书治要》于唐朝灭亡后,在国内失传,但唐文宗时已传入日本,后经日本江户幕府主要儒官家族林家几代人整理校正出版,清乾隆时返馈回国,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生的中日贸易冲突起因于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因为它所采取的临时保障措施与WTO的规定不符。中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被迫采取相应措施。贸易冲突对中日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双方只有在磋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才会出现双赢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为亚太大国,两国关系互为双方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近年来,双方冲突频生,关系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对日本文化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日本文化中有四方面因素对当前的中日冲突应负起责任:一是武士道精神的深刻影响;二是耻感文化与历史;三是义理观与对华贷款;四是重视等级与依附强权。  相似文献   

9.
何晓芳 《考试周刊》2015,(52):16-18
日本空海大师来唐期间曾几次到开封大相国寺修行,拜方丈澄晖为师,学习天台宗密法,现相国寺内设有空海大师堂作为纪念。他精通汉文,创立日文字母平假名,并做《伊吕波歌》传世;他学习唐密,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开山祖师;在书法方面,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合称平安时代三笔。本文以空海大师曾在开封大相国寺修行为缘起,试论空海大师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朴初先生(1907.11—2000.5)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毕生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活动的和平使者和著名活动家,由他发起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打开了中日两国民间外交的大门,为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并为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以时间为序,逐一介绍了赵朴初先生半个世纪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史。  相似文献   

11.
六卷本《中日甲午战争全史》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多年从事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因此这部最新成果引起我的浓厚兴趣并以先睹为快。阅读之后,综观全书感到有以下一些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有其独特意义:一是全面介绍了日本的国势、国情、文化,一改国人此前对东瀛邻国"不屑措意"的狭隘观念;二是广泛考察了中国古代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情况,反映出一衣带水相邻两国的历代友好交往;三是就<日本杂事诗>自身的艺术价值而言,亦可谓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珍品.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文化既具有固有的民族文化发展传统,又具有摄取与融合外来文化的"多元性"、"复合性"、"杂种性"特征。古代日本主要接受与融合以儒学和宗教为中心的中国文化,亦即"唐化"或"汉化";明治维新后,日本转向"文明开化"、"脱亚入欧",吸收与摄取西欧文化,即"洋化";二战后日本则"返亚入美",积极引进美国文化,以走向"美化"道路为其主要特征。在历史上,日本文化受"汉化"影响之深,迄今仍能在各个领域发现中国文化的深刻烙印,而中国文化在近代以后同样受到了日本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战争和冲突     
重装备步兵 希腊步兵也称希腊重装备步兵.他们手持盾牌以保护自己的颈部和腿。这些盾牌是用皮革或青铜制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中国、日本各4部电视剧和2000年之后中国、日本各4部电视剧中出现的谚语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出中日两国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之后电视剧中谚语出现数量和使用的频率,分别分析两国近20年间谚语使用情况的变化,对比两国谚语使用情况异同,提出如何普及和传承谚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日文人笔话是近代东亚原始的国际交流状态下的产物。黄遵宪使日时期产生了不少的笔话,这些年来笔话不断有新的发现。笔话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产生了一批文化成果;笔话中闪现着间谍的身影,但黄遵宪经受了间谍事件的考验。笔话对于研究黄遵宪的思想、创作,对于研究19世纪末期中日文化交流,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亚历史中,朝鲜通信使不仅承担起"传通讯问"的外交使命,而且客观上同时充当了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他们通过与日本文人诗歌唱和、笔谈、书信等形式,间接地源源不断地向日本传播着中华文化。在闭关锁国的日本江户时期,中日文化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不多,朝鲜通信使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福建省宁化县泉上镇屡次遭受兵灾。泉上镇李氏家族通过修建土堡、山寨,倡建乡兵、保民会,以及家族精英的政治优势保障了家族和泉上地区在明清盗乱中的相对安定,同时李氏家族在明清动乱之际完成了宗族的收族活动。文章以此说明在明清交替过程中乡村社会的应对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及在其中乡绅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4,(A0):17-18
翻译的等值性是现代翻译学中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也是译者的追求目标。由于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得翻译的等值性具有相对性,这一相对性体现在语言意义、语言功能、文体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语言间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其中,一部分同形词词义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使用时容易混淆,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就汉语词义多于日语词义的中日同形近义词进行分析,供日语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