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循环杂志"为样本,调研分析其文章类型、阅读量分布、服务菜单栏等数据,并从用户、内容和服务三个角度出发,提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建议,从而提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恽海艳 《编辑学报》2016,28(6):577-580
根据学术期刊的特点,阐述学术期刊如何选择微信公众平台类型,以及如何通过后台功能的设置和开发来提升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分析几种典型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优势,介绍学术期刊经营和推广微信公众号的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陈静 《出版广角》2021,(20):72-74
当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存在内容粗加工化、活跃度低、粉丝规模小和功能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运营好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使学术期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能力,扩大学术传播影响力,拓展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空间.本文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移动阅读的行为特征,基于互联网思维探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实践.  相似文献   

4.
科技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盈利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驰  李禾 《编辑学报》2019,31(2):204-208
科技学术期刊由于内容较为专业,阅读人群相对较小。在传统发行、广告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大环境中,如何利用期刊的公众号将流量与资源变现,值得研究探索。作者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23种国内科技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样本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平均微信传播力指数(WCI)达584,样本中大部分期刊微信公众号根据平台定位与受众,采用了有针对性的盈利变现模式。  相似文献   

5.
程绍燕 《视听》2023,(8):158-160
微信公众号对于扩大学术期刊的传播、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学术期刊缺乏新媒体人员力量,对微信公众号重视不足,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单一、推送频率不高。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中要有新媒体思维,根据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以需求为导向来设定内容,强化与读者的互动以保持读者黏性,提高推送频率以保持活跃度,培养新媒体人才以保障微信公众号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学术期刊如何通过微信平台实现有效宣传,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基于对我国90余个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基本现状的调研,以及600余名科研人员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需求的调查,指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与用户期待的差距,提出学术期刊不同类型微信功能选择的建议,旨在为学术期刊构建优质微信公众平台以提升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齐国翠  石应江  李哲 《编辑学报》2017,29(2):175-177
基于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头像的调查情况,总结并分析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头像选择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头像主要取自于4个方面:期刊封面、独立设计的logo、刊名和主办单位标志.分析了以上4种情况的利与弊.认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头像的设计与选择应体现品牌,删繁就简,美感与艺术并存,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宋泽江 《编辑之友》2017,(12):34-37
微信公众平台的迅速发展虽然给学术期刊的转型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给学术期刊的版权保护带来了新的危机.当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定位不清、与学术期刊和版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也明确,运营商在微信公众平台学术期刊的版权保护中无法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此,首先要明确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要目标,商业利益为次要目标;其次,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转载学术期刊已发表的文章,需要学术期刊和版权人的书面授权,原创文章则需要版权人的书面授权;再次,运营商不仅要完善公众平台的认证制度和技术保护机制,建立版权分类登记制度,还应当加强与版权管理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协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流量枢纽",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也逐步成为了学术期刊在移动端的门户。为了探索学术期刊在传统发行、广告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大环境下如何将流量与资源变现,本文选取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30个学术期刊公众号,对2018年4—6月公众号发布文章数、阅读数、点赞数、微信传播力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优秀案例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30个公众号共计获得近2000万阅读数,篇均阅读数超过4000,平均微信传播指数(WCI)值高达577。因此,部分学术期刊通过转变思路来适应新媒体运营规则,在运营及盈利方面取得了亮眼的业绩,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自媒体平台,能够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图书馆的关注和青睐,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数量也逐年增多.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成功申请微信公众平台的过程为例,就微信公众平台的申请流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提高了学术信息传播与推送效率,丰富了学术信息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学术信息在学术生态中呈跨平台传播态势,微信公众号、知识服务平台和期刊官方网站是重要的学术信息推广媒介。[方法/过程]以CS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统计C刊微信公众号开设情况,分析C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数据和同期CNKI论文下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C刊微信公众号运营能力有待提升,运营数据显著影响CNKI平台论文下载量。提出C刊公众号运营应进行持续性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薛婧媛  游滨 《编辑学报》2019,31(3):313-315
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设立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众多学术期刊扩大传播、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作用,从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入手,着眼于提高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学术友好度,探讨有针对性的内容策划和用户友好的形式策划,以微信思维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进而助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访问期刊官方网站、微信搜索结合实地走访调研的方法,总结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并利用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号定位过于局限,整体建设水平低,对科技成果宣传力度小。在此基础上,以加强林业科技成果的宣传推介为着力点,从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和内容推送3个层面,提出了林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用户体验设计视角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延章 《编辑学报》2017,29(4):380-383
从用户体验设计的视角研究“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设计策略.从设计前提、设计重点、设计特色和设计保障4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以把握用户体验设计、丰富服务内容与感官形式、突出情感基因互动、体现敏捷与极致设计的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设计策略.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设计可结合互联网思维,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为用户搭建内容、情感和体验相结合的互动平台,提升用户体验效果,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对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帮助企业客观评判微信公众号价值,指引自媒体微信公众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影响力。[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熵理论构建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价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以4 876条微信公众号数据为样本,展开实证研究,并同清博指数、新榜指数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提升对策。[结果/结论]模型评价维度完整,变量更丰富,能够修正文章造假对影响力的数据偏差,评价效果较好,更能真实反映微信公众号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吕冬梅  陈玲  李禾  丁广治 《编辑学报》2022,34(2):198-200
为研究科技期刊学术论文通过微信推广的方式与效果,通过统计2020年《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公众号上学术论文微信推广数据,分析相关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数据,探索科技期刊推广学术论文并尽量实现最大传播效率应注意的因素。结果显示,《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公众号对纸媒文章,尤其是全年24期封面推荐论文以及学术专题的微信推送数据效益较高,提示科技期刊选择微信公众号进行学术论文推广时注意符合平台的传播特点——紧跟行业热点、选择头条推送、优化标题及内容等,从而制作出有趣、有料的学术论文推广文案,推动期刊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讨学术期刊运营微信认证服务号的优势,引发学术期刊对微信认证服务号应用的重视.通过分析学术期刊运营微信认证服务号在具体应用上的需求,指出学术期刊运营微信认证服务号的品牌优势、信价优势及安全优势.其中品牌优势在于认证期刊品牌,提高品牌到达率.性价优势在于用户分组,实现精准服务;客服接口,实现人工客服体验;公众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实现兼职低成本高性价比运营;支付接口,实现用户及运营方双方的安全便利.安全优势在于认证保护各方权益,授权提供更安全的信息服务.随着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铺开,认证服务号将是学术期刊运营的优势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标准。[方法/过程]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检验修正,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最后选取30个具有代表性的政务微信公众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对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理论层面上,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服务质量的科学评价和管理不断提升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公众号成长记:从信息发布渠道到资源整合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刘冰 《编辑学报》2016,28(4):388-390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作为炙手可热的社会化媒体,微信公众号很快地成为各大媒体品牌延伸的必争之地,处于数字化转型的科技期刊也不例外.随着科技期刊对微信公众号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微信为公众号提供的服务不断完善,科技期刊公众号在不断成长.科技期刊公众号信息内容从最初的纸版内容的信息重现,转向以纸版内容为基础加之独立生产的适于社交网络传播的内容产品的组合形式.已有科技期刊公众号告别了单纯信息供应模式,进入了信息服务与功能服务相结合的模式.用户导向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特征,功能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黏度.而在“互联网+”的运作模式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更是可以作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盘活平台上个体与机构的各种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文章对这一成长做一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