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德国的现代化进程是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典型,其教育改革对德国工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德国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德国的教育改革对近年来中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中国教育的水平,开创中国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汝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尤其是他的日本教育考察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清末新学制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主张"兼包新旧",对我国近代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积极意义;主动延聘外国教习,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核心是: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上世纪乃至今天的基础教育中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阐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分析我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维新时期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从救国御侮的需要出发,极力主张改革教育。他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是民智不开、人才缺乏,而究其原因,是当时的教育所致;中国如欲变法图强,必须培养人才,欲培养人才,则必须改革教育;教育改革是政治改革的基础。他提出了变科举、重师范、兴女学、改革儿童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主张,对清末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家杜威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影响,然而他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影响最大.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了我国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改革、近代教育的科学化、资产阶级平民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学生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年,以林乐知、李提摩太等为代表的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通过书籍和报刊不断阐述教育兴国思想。当时正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人受到了西教士关于教育兴国思想的启发,产生了教育救国、教育改革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不可能单纯依靠教育实现救国目标。但对推动包括中国教育改革在内的早期现代化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世意味着中国融入了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因此,构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显得更为迫切.终身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入世后,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终身教育的思想、理论,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原则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将对我国的终身教育产生更大的影响.入世也意味着我国许多行业的在职人员必须接受"回归教育".构建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用终身教育的思想来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单一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观念,树立教育面向人的一生、面向全民、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运用的两个不同阶段,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又有本质区别。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是电化教育所不能比的。教育技术代表了教育发展趋势,被世界各国视为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张伯苓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引导下,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开创的南开教育体系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其不同时期教育思想的梳理,为当今教育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巨成 《邯郸师专学报》2001,11(2):58-62,65
中国入世意味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因此,构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显得更为迫切。终身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入世后,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终身教育的思想、理论,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原则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将对我国的终身教育产生更大的影响,入世也意味着我国许多行业的在职人员必须接受“回归教育”,构建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用终身教育的思想来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单一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观念,树立教育面向人的一生,面向全民、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实践出发考察纷繁复杂的传统文化,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适合成为教育内容。从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出发,按照工具性、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四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包含以文字为载体的传统经典,作为知识形式存在的传统生活与社会常识,与人类的创作、制作有关的传统技艺,以个人行为为载体的传统道德等四大类内容。这几类传统文化内容从不同方面承担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同使命,构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育的出现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引起了传统教育理想的震荡。面对新的教育方式,如何重新构建教育理想成为时代赋予的重任。本文通过对传统教育理想变迁与局限的反思,结合当代教育实际,对震荡后的传统教育理想进行了重构,探讨了网络时代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3.
网络教育在网络时代浪潮中应时而生,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场域,严重挤压着传统教育.网络教育在科学表征上优于传统教育,而传统教育在人文深度上却胜一筹.网络教育要更好地发展不能沉吟于"有所待",而要汲取传统教育深度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在客家传统家教中 ,客家妇女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责任 ;客家传统家教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家教的一般特点 ,同时又具有本民系的鲜明特色 ;客家传统家教中所蕴含的积极、合理性因素对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也不乏启迪。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使传统函授教育受到严重挑战。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函授教育各有独特的优势,但都存在着影响发展的劣势。传统函授教育只有借鉴与吸收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网络化改造提升传统函授教育,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传统函授教育,才能使传统函授教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传统函授教育的挑战和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各有其独特的优势,都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质量的劣势.如何将传统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一种新型的函授教育模式,既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统函授教育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更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传统文化对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传统文化与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五方面,对传统文化与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是今天高校德育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认识儒家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在高校德育中融入的依据,把握其与高校德育契合的内容,有效利用其融入高校德育的途径,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加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当前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书育人的举措。探讨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国学教育进入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有利于弥补国学教育知识体系的现代阐释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不仅认识到国学教育具有工具性,而且认识到要把国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文化创新和行为准则;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教育的人才观、价值取向、人才结构培养体系、传统教育内容等方面。从中国传统教育对职业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中,我们可以理解从事职业教育的困难所在以及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