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个人化写作"与"私人化写作"在使用中存在着混乱。"个人化写作"作为一种写作方式是很早就存在的,但在90年代形成了"私人化写作"与"身体写作"新思潮。这是"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特定语境下的新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作为个体逐渐受到了重视,个体的人在觉醒中被确立。由于女作家远比于男作家的敏感性,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率先走向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在作品中逐渐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发现,对女性的生命形态的描述。在一些创作中,由于过分突出女性的女性意识、个人化意识,而陷入了狭隘的境地,完全脱离“宏大叙事”的“束缚”,走向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边缘化写作中。他们的这些个人化写作无外乎只是对男性中以话语的一种消解与对抗,并非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日标。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关注社会与人类的、突出女性意识与生命体验的创作格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女性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它为我们的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旨在探讨女性作家们对其个性化写作在认识、理解和县体写作上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个人化写作方式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文章通过对个人化写作特质的观照,描摹了个人化写作的独特风貌,即:写作内容的世俗化、写作对象的"小资"化、写作空间的都市化、写作语言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世纪末中国文坛热点话题之一。这种写作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以它独特的文本对固有的男性权威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从而发出女性自我的声音.因而这种先锋实践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然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西方女性主义的表面化理解以及出版等因素都造成了这种写作在短暂繁荣之后的困境:我们是通过女性个人化写作与后现代具有共同点这一全新视角来揭示这种困境的。而这种操作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对女性个人化写作进行反思之后.建立真正属于中国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6.
个人镜像里的局促处境——“个人化写作”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坛出现的“个人化写作”现象,逃离或摒弃“宏大叙事”、“终极关怀”的传统立场,以个体感性体验为写作资源和价值准绳。这一现象是中国转型期嬗变的社会心态在学上的反映。“个人化写作”因其极端执着于个体感性而失却超越性的精神空问,但其本提供了对现代人普遍处境的深刻观照。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骤然兴起,一种面对个体生命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的"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成为突出的文学现象,它对当时的文学秩序和平庸的写作予以激烈的抨击,表达了自身的文学理想和纯粹的创作理念:拒绝普遍意义的话语实践,疏离意识形态化的重大题材和时代的共同主题,更重视个体感受力和想象力,以个人性、主观性、内在性为表现特征,以自言人身份进行书写的个人化叙事。"个人化写作"的创作实践试图通过对日常生活还原式的客观呈现来刺穿"常人"的坚硬外壳,表达了对经验遮蔽下人类生存的哲理化追问。但是在日渐强势的消费文化影响下,标榜"忠于自我"的"个人化写作"为我们呈现出的却是一种几乎无可避免的欲望化奇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女性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 ,它为我们的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作家们对其个性化写作在认识、理解和具体写作上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9.
《商洛学院学报》2018,(5):30-33
作为陕西第三代作家的方英文,他在其最新的长篇小说《群山绝响》中表现出非常鲜明的个人化写作特色。一方面,通过还原出个人作为历史活动中的真实主体以及极尽详细地展示农村日常生活的细节,小说消解掉了文革历史的政治性以及意识形态色彩,拓宽了文学的表现领域;另一方面,在对文革历史的政治性进行消解的同时,历史的严肃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历史所具有的反思的力量也在减弱,而拓宽文学表现领域背后所出现的是作家价值立场的隐退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骤然兴起,一种面对个体生命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的“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成为突出的文学现象,它对当时的文学秩序和平庸的写作予以激烈的抨击,表达了自身的文学理想和纯粹的创作理念:拒绝普遍意义的话语实践,疏离意识形态化的重大题材和时代的共同主题,更重视个体感受力和想象力,以个人性、主观性、内在性为表现特征,以自言人身份进行书写的个人化叙事;“个人化写作”的创作实践试图通过对日常生活还原式的客观呈现来刺穿“常人”的坚硬外壳,表达了对经验遮蔽下人类生存的哲理化追问;但是在日渐强势的消费文化影响下,标榜“忠于自我”的“个人化写作”为我们呈现出的却是一种几乎无可避免的欲望化奇观。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研究中的“文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一的体形式-论,不能完整地表达教育研究的思想,并且它在相当意义上阻碍了教育研究教育情怀的有效实现。体的单一也使教育研究的体语言平面化,丧失了个性化色彩。此外,在教育研究体中还存在思想与本的分离问题。这些都妨碍了教育研究事业的深入发展。基于以上三点理由,我们认为,扩展教育研究的“本”形式,进行教育本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陈天然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51-53,69
指出人们在写作活动和写作学习中所涉及的写作行为往往是被动性的居多,针对被动写作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写作模式,论述写作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但有利于写作的教和学,而且不会抹杀写作活动的创造性本质。  相似文献   

13.
写作素养论--写作能力与情意素养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写作素养作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和界定,将讨论限制在“狭义”写作素养的范围内。指出其主要包括写作的基本能力和情意因素两大方面。认为写作基本能力为“体感”(包括语感)和“行为感”,写作的情意素养包括人生观、世界观、哲学观,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定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认真的态度,超常的.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等,其核心是“言语人格”修养。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来说,写作基本能力和情意素养的培植不可偏废,后的作用可能将超过前。因此,在写作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写作情意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文化情境对当前文学底层书写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与大众文化的共谋,颠覆原有的文化观念和文学叙事,给文学的底层书写造成困难的同时也孕育了爆发的机遇。当前文学的底层书写由微而显,但怎样摆脱文化上的困境、合理地表述底层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5.
兴起于世纪之交的打工文学以其全新的人物形象塑造独步于当代中国文学,揭开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崭新一页,但打工文学的正名问题却成为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困扰。论文紧扣与打工文学正名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作出学术辨正:其一,关于打工文学的写作对象和写作主体;其二,关于"在生存中写作"与"在写作中生存";其三,关于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的对立。论文指出,当代文学史对于打工文学的书写有必要在打工和文学之间、生存体验和艺术提升之间、精英立场和大众立场之间作出严肃认真的学术判断和价值衡估。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化精神给学注入的个人话语,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批青年作家伤口中主要表现为爱情受到压抑和摧残的苦闷,而革命恰恰可以以暴力反抗和宣泄苦闷,于是有了恋爱与革命的结合,产生了“革命加恋爱”的创伤模式,但是由于传统的农民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个人话语在革命的语境中日渐陷入尴尬的境地,乃至被驱逐出学创伤。这种状况对后来的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世贞的文章学成就受到学界的公认,但在应用文创作的得失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际上,从应用文创作格式化与规范化的要求上来看,王世贞的创作不仅量繁质高,也中矩合度,甚至还能在规范中求变化,并透露出复古派文章向晚明性灵小品文过渡的气息,实为王世贞文章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写作教学的若干理论命题主要以目前同质的、一元化的思想教育存在和实施为目的。强调作文与做人的紧密联系,是将作文过程变成培养符合社会规范人才的思想教育的过程。在写作与生活关系上,通过对“生活”概念意识形态化处理,将对生活认知限制在既定的框框内,为既定“思想教育”的实施准备前提。  相似文献   

20.
《受活》被一些评论家誉为中国2003年文坛“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但这部用心灵写作的小说存在着主题灰暗、绝望,人物缺乏可信性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