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家们曾经一直以为,地核的出现至少是在地球诞生3亿年后的事情,但新的研究发现,地核在太阳诞生后的仅仅3千万年以内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地球的膨胀很有可能和地球自转有关!因为自转的地球,地壳表面的物体都在做圆周运动,因此会产生离心力使得地壳膨胀。这和高速运转的砂轮会四分五裂比较相似。另外还有可能是液态的地幔运动十分活跃,对地壳的压强不断增大的缘故,我猜测地核可能是一种气态物质,因为地核的温度很高,因为在如此高温下物质很难保持固体状态,就如拥有巨大能量的太阳是气态的一样。由于地核为气态高温物体,放出的能量就会使得地幔更活跃的运动,所以地球不断的膨胀。  相似文献   

3.
地球体温有点高 一层薄薄的地壳包裹在外面,向内是温暖的、可流动的地幔,再向内先是液态的外地核,最内部是致密的铁镍金属内地核一一这幅地球剖面图是中学地理课本上的经典图画,地球的“鸡蛋型”内部结构似乎是板上钉钉的科学事实。  相似文献   

4.
地球的地核包括最核心的固体内核和外面的液体外核,在外核之外,是固体的地幔。根据地球磁场产生的理论,由于内核到地幔之间有压力差,还有大约1500℃的温度差,导致了外核热物质比如液态的铁向冷的地幔流动,伴随着地球的旋转,地球磁场诞生了。然而根据过去的测量结果,地球内核与地幔之间的温度差小于1500℃,似乎无法产生现在这样的地球磁场。科学家因此困惑了20年时间。最近,谜底终于揭开了。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模拟地核  相似文献   

5.
地理课本告诉我们,地球内部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和地核。由于地震波在穿越不同的物质时,传播的方式不一样,因此人们根据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划分了地球内部。不过近日,科学家发现,在地核和地幔之间,也就是距离地表2900千米的位置,还有一层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部分。这一新层也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发现的,它位于地幔的底部,那里的物质状态与地幔和地核都不同,特别是温度的不同使地球科学家判定那是新的一层。虽然目前给这一层起个名字,放入课本中还为时尚早,不过地球科学家还是对新层的发现很激动。识别出这一层,对研究地幔的性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的海洋正在不断走向干涸,我们人类对此只能一筹莫展。这是一群日本地质学家最发出的警告。每年,地球地壳的运动要把10亿多吨海水投入地幔,它们几乎全被岩石所吸收。其结局,终有一天,地球会像火星一样干涸。日本东京理工学院的地质学家在构建起关于物质如何在地壳和地幔间流转循环的详尽估算后,得出了上述悲观的结论。大约46亿年前,就在我们的地球刚形成不久,那时紧挨地壳下面就是矿物、无机物,它们还太炽热,不可能承载住水。后来,大约7亿5千万年前,矿物  相似文献   

7.
地热知多少     
紫竹 《百科知识》2000,(9):28-28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从地表向地球内部深入,温度是逐渐上升的。具体地说,从表面每向地下深入1千米,温度平均要升高20℃~30℃。据科学家推断,地壳底部和地幔上部的连接处,温度可达1000℃~1300℃,至于地核内部,温度就更高了,达到2000℃~5000℃。因此地球本身实际上是一个大热球。所谓地热,就是指地球内部的热量,它是一种有用的能源。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正处于它的中年。它现在基本上平静、安详,偶尔来那么一下——我指的是火山和地震,也规模不大,适可而止。我们很难想到,它也曾有过一段狂暴、激烈的青春"骚动"期,骚动在11亿年前达到顶峰。地球的表面是地壳。地壳被分为一些独立的板块。这些板块常年在漂移,免不了磕碰。碰撞之时,有的板块下沉,熔入地幔,岩浆又在另一处喷出来,形成新的板  相似文献   

9.
地球,好大的电容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的地核中什么状态的?许多地球物理学家对地核有状态无法确定.有的认为是高温液态地核,有的认为是固态地核.不过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丹麦的莱曼博士认为地核是固态的,著名的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也认同这个观点.1960年智利发生大地震时,地震波的传播确实显示:地核应该不是液态的,是固态的.但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固态呢?很少有人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海洋板块的最长寿命只有1.7亿年,而大陆板块却可巍然屹立五六十亿年?大陆地震分布和发生的物理机制是什么?大陆矿产资源分布遵循怎样的规律?组成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各个圈层是如何相互耦合,相互作用的?如何保护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以下简称地质与地球所 )是在原地质研究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组建而成的。总体目标 地质与地球所将充分发挥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优势和人才优势 ,以地球系统整体行为下的固体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工程问题为主攻方向 ,剖析固体地球各圈层 (地核、地幔、地壳 )与界面 (核幔边界、壳幔边界等 )的物理、化学过程 ,探求这些过程的动力学解释 ,并运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性成果 ,在矿产资源 (油气、金属矿产、煤成气等 )探查、重大工程 (水电、矿山、铁路等 )的前期地…  相似文献   

12.
<正>在很多神话传说中,地下世界都被描述成燃烧着烈火的地狱。近期,英国杜伦大学的科学家们证实,这很可能是真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地球形成时,铁和镍等重金属下沉到地核,而较轻的元素,如氧、硅、铝等则大多集中在地幔和地壳。但让科学家们疑惑的是,地核质量太轻,不可能完全是由金属构成的,应该还有其他的非金属物质。近期,英国杜伦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地核中除了铁和镍,还蕴藏着大量的硫磺,并推算出这些硫磺的质量可  相似文献   

13.
广闻博见     
小行星撞地球带来稀有金属德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地壳中的稀有金属可能是数十亿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候带来的。德国美因茨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了12年的时间,对陨石撞击地球的遗迹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壤  相似文献   

14.
大地电磁测深法是研究地壳岩石圈至上地幔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深部探测方法。它是以天然交变电磁场为场源的频率域电磁测深法,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差异,可以确定具有不同电性特征的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在本次地热资源勘查中,利用大地电磁法解译断裂带的走向和产状、地层结构界线(热储及盖层)、松散层厚度、基底分布,圈定地热异常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的地球是一颗很独特的行星,迄今为止,它不仅是唯一有生命栖居的岩石质行星,而且还是表面唯一有着板块运动的行星。我们知道,推动这些石头"筏"运动的是板块之间不断上涌的地幔物质,这就好比煮饺子,水开之后,中间沸腾的水就把饺子往边上推。通过这种方式,行星内部的热量能够缓慢有序地释放出来。这样,地球才不至于爆炸。不过,据科学家的看法,地壳原先是完整的一块,裂成板块是后来的事。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相似文献   

17.
正镍的化学符号为Ni,原子序数为28。镍既是亲铁元素,也是亲铜元素,在地球中的含量仅次于硅、氧、铁、镁,居第五位。地球上绝大多数镍都分布在地核中,地核是天然的镍铁合金。在地壳中,镁铁质岩石的含镍量高于硅铝质岩石,例如橄榄岩的含镍量为花岗岩的1000倍,辉长岩的含镍量为花岗岩的80倍。人类发现镍的时间不长,使用镍的时间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三百年左右。我国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含镍成分的兵器及合金器皿。古代云南出产的一种"白铜"中也  相似文献   

18.
古生代大约从五亿年前开始,到一亿八千万年前结束,共经历了大约三亿二千万年漫长的岁月。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迭纪。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地球的发展史和人类的历史试作对照,这样,古生代就好比是人类历史上的古代史,而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等每一段,也就相当于古代史的秦、汉各个朝代。在地球发展史的全部过程中,自然界的形形色色,是不断变动的。从地球形成后,地壳一直是在运动的,经过千百万年,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地壳的运动虽然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引力势能做功转化为热能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固体地核半径大小的方程式为:,在这个公式中C是铁的比热(4.6×106尔格/g℃),ΔT是铁的熔点温度(1535℃),ρ是固体地核的密度(约10g/cm3),G是万有引力常数,代入数据可求得地核半径R增大到1228km时吸引的铁质开始熔化。固态地核实际半径是1251km,与理论计算相差23km。地球天文阶段演化过程中使地球内部物理圈层出现:固→沉→液、固→沉→液、固→沉→液→气这样一种循环往返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地史中,她一直在变化着,只不过有时大,有时小,把大的变化称为奇变也未尝不可。纵观地球历史,至少有8次奇变。第一次奇变,发生在距今40亿年,地球由最初高温熔融状态的红色火球逐渐冷却,密度大的铁、镍逐渐沉到中心而成高温固体状的地内核。密度较小点的高温液体状的铁、镍、硫、硅形成了地外核。而密度再小的氧化铁、氧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铝在下;橄榄石、正辉石在中;上为高温熔融的软流层,这三圈形成了地幔层。地幔层之上才是硬的地壳。在地壳收缩冷却时,地球内大量水汽被挤出而形成了海洋。当时地壳厚薄差别不大,故陆地极少,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地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蓝色的水球。第二次奇变,发生在距今大约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