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是折射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最直接表征,本文基于2000-2015年成都市统计年鉴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Arc GIS空间插值法、空间趋势面分析、GM(1,1)灰色预测模型三种分析方法对成都市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未来发现趋势进行分析发现:(1)成都市人口密度在时间变化上呈现逐年递增且增速明显,市中心和近城区的人口密度增长远远大于郊区地区;(2)成都市人口密度在空间格局上市中心地区和近城区人口聚集,远郊区较为稀疏;(3)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成都市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省2000-2010年人口空间变化的动态特征,以及量化人口在空间和数量上分布的不均衡性.文章利用2000年和2010年云南省各县级行政单元的人口密度数据,借助Arc GIS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人口密度数据作探索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间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均为高狭峰型正偏态分布;人口密度趋势自西向东呈增加趋势,人口密度在南北向的空间分布格局中表现为中部高,南北低;通过交叉验证法得到研究区域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最优拟合模型;对数克里格法插值图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格局划分明显;基于人口密度分级及各人口密度分布等级区域的差异研究表明,整体人口密度呈增加趋势,人口空间分布有向东部、南部扩展延伸的趋向,云南近1/3的人口集中分布于不到1/10的国土面积上,接近2/3的国土面积上居住不到1/3的人口,揭示了云南省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空间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第六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人口重心、不均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黄河流域人口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10年来黄河流域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人口不均衡趋势加剧.人口分布东南高西北低,并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下游地级市形成人口密度高的高集聚区,上游位于高原和沙漠的地级市为人口密度低的低集聚区,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密度空间趋同趋势减弱.自然因素奠定人口分布基本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变化具有较强的正向牵引作用,其次是居民收入水平,而产业结构对人口变化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依据1949-1998年咸阳市人口及GNP统计资料,运用GIS分析手段,对咸阳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中,咸阳市各县区人口增长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城区人口增长迅速;北部经济相对落后县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南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县区。对人口增长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区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依据 1949- 1998年咸阳市人口及 GNP统计资料,运用 GIS分析手段,对咸阳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 50年中,咸阳市各县区人口增长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城区人口增长迅速;北部经济相对落后县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南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县区。对人口增长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区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因此综观诸多地理学研究成果,均将区域人口数量作为重要的人文因素来考查.以行政界线为口径的人口密度统计方法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已显现出诸多局限性,社会经济发展亟需更为精确表述人口密度的一种新方法.人口数据空间化就是在GIS环境下,根据相关理论和实际的应用需求,把人口数据展布于地理空间上.本文通过收集大量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总结得出: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的区域人口密度模拟和微观尺度以及城市内部人口密度模拟方面,较少涉及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密度稀少的牧区人口密度模拟研究.研究牧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对社会经济数据进一步空间模拟的先导和基础,为合理组织牧区社会经济空间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为同类区域人口密度模拟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造区域人口密度函数,分析了台湾地区6个主要都会区近30年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中小都会区逐步取代大都会区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新兴区域;而且,台北等大都会区城市中心人口增长已陷于停滞,并出现了郊区化现象,而中小都会区仍处于人口向都会区及其中心集聚态势。这样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主要与城市的集聚经济及大城市的规模不经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2019年云南省的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为数据基础,以16个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标准差椭圆法、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对云南省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协调关系、时空演变、空间分布方向性及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经济弹性指数为0.04,经济每增长1%,人口增长0.04%,经济增长对人口规模的拉动作用较弱;(2)人口与经济集聚相对协调的地区占总量的62.5%,空间分布的不一致性情况有所改善;(3)人口空间变化不大,重心略向东北方向移动,经济空间集聚有所弱化,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4) Moran's I值较低,空间关联性较小,多数城市呈现高-高(H-H)和低-低(L-L)分布,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协调发展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人口密度是识别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视角,基于网络覆盖数据进行人口分布研究是一个新的方向突破,有利于更加精细化刻画城市人口分布.基于西安市宽带覆盖数据,运用地理分析方法对西安市主城区人口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人口空间格局中,西安市各等级人口密度表现出显著连片式空间分布格局,人口分布具有较强的向心性.(2)西安市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不同区县、街道人口空间密度分布差异较大,人口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古城墙外围附近.(3)经济、政策因素对西安市异常人口高密度点密切相关,影响了内部人口分布.综上所述,通过对西安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优化西安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126个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口密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河南省人口分布模式的全局和局部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河南省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结果表明:30年来,河南省人口空间分布由聚集模式逐步过渡到随机模式;人口重心的迁移分析发现,河南人口重心一直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北方向,说明河南省东北部人口密度较大而西南部人口密度较小,河南省的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南北方向的差异,东西方向的差异相对较小,且南北差异有不断扩大、东西差异有逐渐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是实现教育区域公平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我国社区教育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社区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业已成为教育区域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当前有关社区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教育资源的内涵理解、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的现实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由社区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等。故,结合当前中国社区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实际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围绕地理空间技术在社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研究的层次及视角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利用福州市"五普"流动人口数据,选取流动人口数量、密度、比重等指标分别从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两个层次分析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再结合"四普"流动人口数据,绘制流动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线,从时间动态角度探讨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并依据流动人口密度区位商(Q)将福州市流动人口分成三个类型区,最后探讨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城市边缘区外来人口具有与城市中心不尽相同的特征,解构这些特征,是解构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和空间行为的重要基础。笔者主要分析了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的基本特征与集聚成因,较为详尽地论述了空间集聚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城市外来人口集聚的重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城镇化内涵的人口、经济、社会生活三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得出2012年重庆市城镇化综合水平,应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不高,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出一圈高两翼低的格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重庆市城镇化综合水平呈现强集聚分布格局,形成了五个集聚中心.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福州6个市辖区作为研究区域,爬取了百度地图973个大众健身空间数据、1438个公交地铁站点数据与38423条新浪微博签到数据,采取方向分布分析法、最邻近距离法、核密度估计法、缓冲区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等研究手段,分析其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福州市大众健身空间整体呈现西北-东南走向的不平衡分布并聚集于福州市区中西侧,且这种空间分布与交通条件、人口数量等因素高度相关,提出应加大新兴发展区域及远郊地区健身空间建设力度、完善城市社区15 min健身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资料对中国的失业问题做简要分析。全国不同的地区不仅存在失业率的差异,其失业人口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影响不同地区失业人口构成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以及年龄结构和教育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人口郊区化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理论,以上海为研究区域,结合统计分析、GIS分析技术,测算上海人口分形分维数,依据分形理论对上海区域进行人口分布和郊区化的分维刻画,探讨上海人口郊区化空间推进的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口分布分形维数的测算表明,上海人口郊区化以来,全市及中心城区的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有所缓和,人口分形性态呈现优化,但是上海人口郊区化目前还只是近郊郊区化,还没有发展到远郊郊区化.  相似文献   

18.
鲁东南地区新石器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址是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的发生、演进、发展、传承甚至毁灭都是在古遗址上发生的。文化遗址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其中遗址空间分布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鲁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从遗址分布的自然地形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时期内遗址的高程、坡向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古遗址在某些地区分布具有一定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19.
GIS系统擅长于挖掘和利用空间信息.它能够收集、存储、操作、恢复和显示通过位置鉴别的空间信息.GIS不仅为决策者提供公共设施位置和分布的相关信息,而且它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可视化工具来描述一个问题的背景和结构,最重要的是通过分析GIS提供的备选方案优化了决策分析.本文将GIS技术用于云南省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研究中,从高等学校布局、高等学校规模、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和人口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研究云南省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结构的变化,挖掘高等教育资源与地理环境、人口、经济等相关因素的关系,以达到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为云南省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合理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