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一个国家能否培养出具有健康、全面的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也关系着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青少年阶段是进行公民意识培养的最佳时期,思想政治课在高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网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纵观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3.
伍琼中 《广西教育》2013,(43):90-91
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还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为此,应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充分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精神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公民行为;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湖北教育》2011,(9):1-1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恩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的确,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意识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迫切需要,这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不仅是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也是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其结构由“公民思想体系”与“公民心理”两个层次构成,内容包括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宪政意识、责任意识、纳税人意识等。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理论的思想基础和人文基础。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当前应建立以公民意识培养为立足点的大学德育体系,创建公民意识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储朝晖 《中国德育》2010,(12):73-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合格公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需要明确目标,切实贯彻落实。公民教育就是教人明了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这个国家有哪些责任。权利和义务是双向的,有义务的人必然拥有权利;如果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也无法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关系着整个国民素质,现阶段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养成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公民意识主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时应该考虑和研究成立专门的公民教育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8.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不仅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基层组织,而且是大学生接受文化教育、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阵地,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加强法治意识教育、培育法治精神。一方面,公民意识的核心要素就是协调权利与责任的法治意识,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现阶段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市民社会的兴起以及和谐社会的倡导,公民意识的培养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决条件,而公民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素质的核心内容。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角色赋予了他们特有的文化属性。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11.
实现政治现代化已成为加快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对如何实现民主政治提出许多有益的观点.对加快我国的政治现代化有重点的意义。本文试从培育几种公民意识.如何培育公民意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实现生命形式与生命意义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的自我认知,包括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公共意识、法律意识、监督意识等内容。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执政的基本方略,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公民意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法治、推进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当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等方式,提高全社会的公民意识,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3.
李筱琴 《文教资料》2011,(28):209-213
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课题,是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未来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决定了我国现代社会建设的程度。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从国家、社会到学校各个层面都存在着问题。如何在困境中获得突破从而成功构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国外的经验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我们应从国家、社会和高校三个层面进行突破,从理论教育到实践教育都要进行重新构建,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呼唤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鉴于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还面临着基础比较脆弱、培育体系不健全、培育环境不完善、培育方法不得当等诸多困境,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应该通过多元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以政府为主导规划设计的公民教育体制,同时还应该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公民意识的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从观念入手,首先要准确界定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含义,并厘清错误观念,从而为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除了理论熏陶之外,民主实践应当成为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基本手段。只有两种手段紧密结合,才能有效促成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杨庆江  刘翠鸿 《教师》2012,(19):30-32
“公民教育是全部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无公民则无法治之国。塑造现代公民是建设法治围家、提高国民素质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相似文献   

17.
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法治价值,是构成法治社会的要件。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公民意识的重要作用。为此,就要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主体意识是在法治状态下公民对自身权利和地位的自觉意识。它是在商品经济阶段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而不断扩充自身的内涵。由此形成的主体意识诸因素(公民、权利、责任、政治参与、法律等意识)反过来对法律建设产生特别的铺垫作用,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观念要素。  相似文献   

19.
朱蕾 《文教资料》2010,(34):199-201
针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缺失,作者从市民社会自身矛盾发展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高等教育滞后的视角.分析了导致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通过一系列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了解在大学生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创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