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SPLAY是青少年喜爱的个性张扬的表演活动。COSPLAY表演所蕴含的对象、行为、服饰、道具等要素,可以与信息技术中的一些主题相结合。通过对相关主题的扮演,无论是Cosplayer,还是观看演出的同学,对相关主题都能产生耳目一新的认识,领会难以理解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朱洪秋 《班主任》2010,(11):52-53
在学校德育管理中,服饰发型问题是最难管理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学生服饰发型问题的出现,症结在哪里?应该从哪里入手解决?应该如何解决……对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一开学的第一堂课是进行严格的军训。军训结束,我顺便强调了学校对发型服饰的要求:男同学提倡留平头,女生不能留披肩发。一天晚上,我按照要求检查孩子们的发型服饰。一个高个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脸庞瘦削,头发上边和  相似文献   

4.
流行歌曲得到青少年的特别钟情并非偶然,它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大众参与心理。他们万没有想到一些极其普通的日常生活心态也可以公开的表演方式唱出来,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这在名人、伟人独占一切文艺领域与豪言壮语充塞一切传媒的年代是不可能想象的,而卡拉OK的兴起更是这种大众参与合乎逻辑的自然延伸。由此,当流行歌手们以那些出奇的服饰、发型、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近代的历史上,发式风俗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标志。小说《红楼梦》受当时服饰制度的影响,发型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式。试通过对原著中男性和女性发型和发饰特征的归纳分析,结合两个民族的服饰制度和等级制度,来揭示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发式状况和社会文化特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服饰制度,尤其是满汉两族的发式风俗和演变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好奇心强.好奇心是青少年认识事物、探究事物、寻找问题根源的一种内驱力,如果引导正确,它会转变成一种积极的求知欲,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过,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有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特别是在课堂上,对一些新鲜但又与教学不相关的事物的好奇心,经常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的仪表服饰,就是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目标.一个教师新换了件衣服,他一进教室,不少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欣赏、观察他的服饰,琢磨他身上发生的微妙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讲课了,从而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发型的改变,或是纪念章、胸花、校徽等物的变  相似文献   

7.
唐诗中服饰描写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人类自身穿着与装饰的总称,包括由头至足一切穿戴(带)之物.细究起来,它不是仅为遮身,而是人类物质与文化的融合.精神与审美的体现.所以,当服饰这一民俗事物出现在唐代诗歌中,我们只有深入地理解它所包含的内容,才能真正读懂唐诗.否则,我们就难以认识唐代社会生活,难以窥视唐代诗人的心灵,难以领悟唐代独特的艺术,也就难以欣赏唐代诗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于2003年9月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许多盎然生机,但重新审视走过的历程,总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有些儿童和青少年选择竞技体育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有些儿童和青少年不参加运动?为什么有些儿童和青少年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为什么有些儿童和青少年能坚持运动?对这些问题可以用遗传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来解释,其中个人运动动机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服饰话语的符号性决定了它对服饰的呈现只能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实现,所以服饰话语中的服饰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精神性.中国现代作家对作品中的妓女形象的服饰描写是经过深思熟虑、选择后的呈现,具体呈现什么和呈现的方式都渗透着作者对服饰意义的理解,也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志,掺杂了作者对于服饰的想象.  相似文献   

10.
薛晓阳:青少年偶像崇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许多青少年为偶像所迷恋,甚至痴迷和疯狂。今天,约请各位,想就这一问题进行对话和交流。希望各位专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刘岚:偶像崇拜的确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作为一个成年人,有时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结。有时它确实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比  相似文献   

11.
正四、仕女的五官和发型1、造型画仕女画要力求个性,刻画时要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动态的渲染之中。对面部的刻画不仅要美,而且眼神要平和宁静,人物要美而善良、不妖娆。发型和服饰都需相得  相似文献   

12.
反证法是一种最要的证题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并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为什么对反证法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呢?主要有三个原因,或者说存在二个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不少青少年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品质问题,诸如性格孤僻、情绪抑郁,敌视他人、不擅交流.唯我意识严重、对人冷漠等等,这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众多家长的一致关注。不少青少年学生之所以存在心理问题,而且呈加重发展趋势,其根源还在于他们难以得到社会,尤其是来自于父母和教师的充分的关心和理解,他们迫切呼唤着情感温暖。  相似文献   

14.
高一开学的第一堂课是进行严格的军训。军训结束,我顺便强调了学校对发型服饰的要求:男同学提倡留平头,女生不能留披肩发。  相似文献   

15.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热烈追求,没有不想通过衣冠服饰来美化自己的。问题在所爱的是否美,年轻人又应该怎样装饰自己才算美。为什么有的人并不着意修饰,淡妆素裹,却显得素朴自然,落落大方,看了叫人舒服,有的人尽管重粉艳抹,一味怪、奇、贵,反而叫人反感呢? 人对自身的装饰,主要指的是衣冠、服饰、美容、发式之类。它作为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并不是人类一开始就有自觉意识的。我们的祖先原始人曾经有一个漫长的阶段,还不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身。他们用树叶、兽皮包裹身体,为的是御寒、遮羞,用植  相似文献   

16.
仔细品味我十年来不断磨砺打造的民主、开放型教学风格,总有一块冰令人难以释怀。冰,我的学生。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真像一块冰,苗条的身材,漂亮的脸蛋,文静、不爱说话,在班上没有多少语言和朋友,却担当着班级最时髦先锋, 与杂志上最新款式的服饰搭配和发型变化时刻保持着紧密联系。高二,我屡次发现一位男生和她在教室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青少年移民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缺乏归属感,对居住环境、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就业状况难以适应等诸多问题,既不利于青少年移民的健康成长和移民家庭的稳定,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文章通过对湖北省襄阳市安置点的调查走访,发现问题的发生主要由青少年成长心理特点、安置点客观环境、移民家庭影响等因素所致,并从政府积极参与、社区加强建设、社工组织帮扶、学校救助、青少年移民自我成长等几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社会传媒空前发展,造就了青少年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教育问题,为此,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家庭及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关注、关爱和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是新世纪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多年的教育实践中,许多教育事件在常常提醒着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去关注——为什么部分学生违纪后对老师的批评教育都采用消极抵触情绪与态度?为什么他们会用犯更多的错误来对抗教师的教育,自甘消沉?为什么他们会令家庭头痛,令学校的老师、同学厌恶,甚至遭到社会拒绝?这沉重的代价难道只是“他们”的过错?其实,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有的孩子身体好、智商也很高却往往不能成才?为什么有的博士被小学文化的人给骗住?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屡见不鲜,自杀的青少年还常常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为什么会对一次失败的考试愁眉不展,以至于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绝望?  相似文献   

20.
邓文圣 《师道》2020,(1):37-38
前段时间,在福建福州,一名中学生因对学校统一发型管理有不同意见,而写了一封长达1800多字的投诉信。信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强制发型统一,超越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禁止项,学校的硬性推行扼杀了青少年追求个性美的权利。在这位学生看来,把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甩锅"到"发型"身上是教育的缺失,"学校的良苦用心"是畸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