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拆招解式的主题是如何在实战中“用正手解决问题”。在本组图解中,刘丁硕在接发球轮次打得非常主动,他通过加力劈长和迎前贴撕两板球成功地压制了对手,随后他把握战机,积极侧身使用正手完成相持中的最后一击,展现了出色的相持以及防转攻的能力。此外,这套战术中刘丁硕在落点选择上比较讲究,没有让主动上手的王楚钦形成有效的连续攻势,在右手选手对阵左手选手时,这种出手顶深落点的方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2.
本期名将赏析是关于许昕的技战术图解,他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锦标赛上作为上海队的第一主力,带领球队时隔15年后,再次问鼎男团桂冠,这四组图都是许昕在全国锦标赛上的实战图,没有到现场的读者可以在这里一饱眼福。第一组是许昕接发球直接用反手拧拉上手后,快速衔接反手撕的套路。许昕是继王皓之后,又一名将直板的反手横打运用得非常流畅的运动员,虽然他还没有像王皓那样厚实的相持能力,但凭借左手持拍这一优势,他的直板横打已经越来越有威胁。  相似文献   

3.
可晨立 《乒乓世界》2014,(12):86-88
不放过任何使用正手的机会 庄智渊接发球直接选择拧拉使他占据了主动,所以在还原中他能够提前做好侧身的准备,图5-6是他拧拉后还原的动作:身体充分向反手位移动,重心移到了右腿上,随时准备蹬地侧身,这点很符合他的技战术风格,一旦有使用正手的机会,他绝对不会放过。三板球之间的衔接很主动,没有出现被对手牵制的情况,即便第二板球是处于一种借力对攻的状态,他也凭借迎前的击球点成功地压制了对手。  相似文献   

4.
提前预判,敢于应变 使用反手拧拉的重要前提就是先预判好击球点,而击球点则是通过步法移动来寻找的。樊振东接发球时的步法调节非常细腻,他采用了两个碎步进行取位,这样能够更精确地找到击球点,保证击球质量。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6,(7):90-93
组图A为王楠的反手台内拉球。王楠擅长中近台的正反手相持,回球速度快。在接发球环节,王楠对于反手位的台内球,通常采用直接台内拉球,从而形成上旋球相持的强项技术。接发球时,王楠首先判断对方来球的落点,握拍手一侧脚向前插入,大臂向身体外侧稍稍张开,前臂端起;当来球落向球台时,王楠开始转腰,使身体正对来球,同时前臂向怀中稍内收;击球时,前臂下沉,手腕自然下垂,摩擦来球的中上部;触球瞬间,身体重心上提,前臂突然向前上方展开,手腕同时向前上方转动;击球后,王楠迅速还原,准备连续进攻。王楠的台内拉球弧线控制得比较低平,速度较快,落点很刁钻。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4,(6):96-97
技术示范:闫铭辉 1997年3月出生 右手横板两面反胶打法 2013年12月进入国家二队 曾获2013年青少年巡回赛男单亚军  相似文献   

7.
1、如果对方发球为侧上旋,拧拉时起手位置要稍高一些,摩擦球的顶部,注重向前发力。2、如果对方发球为侧下旋,手腕要相对内旋得更多一些,起手位置也要更低一点。  相似文献   

8.
反手技术的握拍重在拿捏宽松 在中国选手中,张继科的握板方式是极其宽松的。通常来讲,用虎口夹紧球板,可以使拍形不会轻易晃动,增加击球时的稳定系数。所以,使用这种传统紧凑握法的中国选手较多。但是张继科的握拍在虎口处是极为宽松的,食指下边的三个手指拿捏球板时也比较宽松。这种握法虽然适用于台内技术和前台广泛的全面拉球技术。但到了中台对拉时威力容易减弱。而随着肌肉的锻炼和强化,张继科的中台对抗技术也具备了不败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以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并以第51、52届世乒赛冠军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情况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该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已经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可晨立 《乒乓世界》2014,(11):90-91
本期三组图全部是丹羽孝希在接发球轮次展开的战术组合,分别展示了他在反手台内拧拉之后的衔接套路。第一组图是丹羽孝希在反手位短球的位置采用拧拉的技术进行接发球抢攻,随后进行正手快带的战术组合。这组技战术的衔接比较困难,在一次衔接中包含了长、短和左、右两种不同位置的转换,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调节能力和协调性,才能顺畅地进行快速衔接。  相似文献   

11.
熊志超 《体育学刊》2015,(2):103-106
对王皓式台内拧拉技术难点"握拍压得较前倾,手腕沿逆时针方向弯曲大及肘关节向外抬高到极限的拧拉技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半路出家运动员而言,学习新技术成功与否关键是要过技能负迁移关。在教学训练中设计了心理与技术相结合的动作程序,利用"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来集中内在注意力的训练方法。在拧拉前默念此程序("手腕沿逆时针方向弯曲至极限,肘关节向外抬高至极限",才能发力拧。)来提高内在注意力,不断减轻、克服甚至消除技能负迁移的影响,最终才能掌握新技术。然而对已经熟练掌握王皓式台内拧拉技术的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则无需内在注意力,否则就会破坏无意识能力,使技能自动化的执行受阻,对技能的发挥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是有害的,对此应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