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练习5》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学习辩论》,学生在学完《学会合作》之后就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举行辩论会?"看着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我把原先《练习5》设计的《口语交际》一课时安排进行了调整:首先,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何谓"辩论",让学生观看了杨澜主持的《大专辩论会》,然后讨论"我们如何进行辩论?"其次,让学生自由分组,选出负责的组长,抽取辩论话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思想与理念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要成为课程的创造者。我在使用佛山市《信息技术》初中版第二册《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硬件条件以及学生的能力条件,增加了《学做网络工程师》的新课题。课题包括:建网方案设计、动手建网、网络安全三个课时内容。本节属第二课时:动手建网。本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真正动手组建简单局域网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组建一个局域网”的真实任务,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并让他们从中体会出“提出问题→实践尝试→猜想假设→实践验证”的学习方法。二、学前分析1.硬件环境21台…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3节内容。本节一般安排2课时完成。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学习了种群的特征,本节的学习也为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及种间关系,第2课时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第1课时的重点内容是群落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先进篇》,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节,也是把握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孔门四弟子才能和抱负、理解孔子思想和情怀的经典篇目。本章节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文言词汇、疏通文意;第二课时,探究"四子"之志,体会孔子的思想情感。本设计是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5.
课时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和灵魂,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纲领,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不少教师不断地对课时目标做加法,把一节课设计得密不透风,使课堂教学不堪重负。40分钟的课堂,究竟能承载多少使命呢?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准确把握课时目标。下面,笔者结合浙教版三下《我们这样生活》第一课时目标的制定,来谈谈对课时目标设计的认识。一、瞻前顾后,走近目标课时目标的准确制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实中有的教师由于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不到位而机  相似文献   

6.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相似文献   

7.
在常态教学中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符合素养"三力论"的课时教学目标,对于启迪学生"高阶思维"、引领进入深度学习、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建构具有引导意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解、应用、创新的思维阶梯,设计构建由"学科核心素养"到"单元学习目标"的转化路径;再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学情,确定课时的学习目标,将其进一步细化为学科技能进行水平划分,并按照"四要素"叙写出学习目标,构成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学习内容:根据小学音乐第五册《小乌鸦爱妈妈》提炼。学习目标:通过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悟爱;通过爱妈妈的歌曲让学生体验爱;通过现实生活的交流让学生发现爱;通过爱的呼唤让学生奉献爱。学习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爱心、情感教育,使之感悟、体验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处理《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并从中受到启发,使之呼唤、奉献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具准备:歌曲《天亮了》、故事背景音乐《怀想》、范唱歌碟、钢琴、大歌单、头饰、打击乐器、自制课件《爱的呼唤》、歌曲《爱的奉献》相关电教设备。学习课时:一课时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9.
适合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阅读图画书《花婆婆》,了解故事内容,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细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阅读绘本故事书的兴趣。2.从花婆婆的身上,让学生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的美好心灵,并能脚踏实地地履行自己的承诺,努力将世界变得更加美丽。3.做一件让家里、学校变得更美丽的事,能热情关爱我们地球村的生存环境。教学课时一课时。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 《大气压力》是《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大气压力应用实例的观察,发现大气压力的存在。再在了解其存在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由于时间原因,我把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应用分为两个课时分别研究(第一课时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第二课时认识大气压力的应用,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新教材于2019年在五省(市)试点后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文章重点探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提出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的界定及特征;其次,创造性地提炼出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的四大原则;再次,依据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总结出课时教学过程“四环教学”模式;最后,依据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原则对一节概念课做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预习菜单》不但可以有效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而且给我们教师的第一课时预设提供了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菜单》中出现的“情况反馈”进行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国标苏教版第十二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我就在课前设计了一份《预习菜单》,然后根据学生《预习菜单》的反馈情况及时地调整了我原先的教学预设,让我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真正做到了“扎实、朴实、真实”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2009年第7、8期合刊刊登了我的《在阳光里做美的旅行——(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设计》。有读者提出疑问:一般来说,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都安排在第一课时,而你为什么安排在第二课时呢?这里与大家做个交流。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按照"三维目标"和"五维目标"来编写教案、设计课时目标,结果产生了许多问题。现在,这方面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三维目标"和"五维目标"是学科目标,不要机械套用成课时目标;英语教学的课时目标要具体化;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表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foci/focuses of the lesson,教学难点是special difficulties,教学目标是objectives of the lesson;先根据教材确定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再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活动、游戏等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本课时的单词和句型,并能够熟练运用。  相似文献   

16.
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要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自主地、舒展地、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经历温馨的心灵旅行,让他们在诗意盎然的课堂里享受学习的美丽与精彩。《月光曲》一文正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的文章,它文美、曲美、情美。课文的重点与精华是第九自然段,这是《月光曲》的内容。本课时直奔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月光曲》如诗如画的意境。走近盲姑娘,了解盲姑娘,感受盲姑娘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7.
《嘭嘭嘭》是春风文艺出版社“小布老虎”丛书之一,全书以“嘭嘭嘭”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构思新颖。因此,在设计这本书的导读课时,抓住“嘭嘭嘭”这条主线精选相关章节,通过“大声读”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窥斑见豹,也能激发学生后继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工程力学》课程教学面临着"课时矛盾"的困扰。"淡化理论,突出应用"在《工程力学》的教学中却存在不适之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的掌握知识,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种能够有效地解决《工程力学》教学中的课时矛盾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教学方法的分析,探讨出一种既解决课时矛盾又满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标准的促进学习的课时学习价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将课程标准特别是内容标准部分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课时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套课时学习评价工具,建立学生学习评价档案,实时分析、评价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从长远上指导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单元设计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是课时计划的指引,它的起点是学生认知。单元设计可采用"阶梯型"和"登山型"相结合的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分成目标设计、项目探究、综合评估三个步骤。单元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非确定性的过程,应该随着学生学习需要随时调整课时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的"现场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