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的精准化耦合,是提升高校育人实效性的重要蹊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又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载体。其精准化耦合机理体现在教育内容的耦合、教育价值理念的相同、教育对象的相通、教育实践的契合。但当前精准化耦合存在着耦合的内容程式化、耦合的方式单一化、耦合的主体能力局限化、耦合的重要性认识浅显化等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应进一步完善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耦合的顶层设计、健全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耦合的运行机制、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耦合的保障机制、完善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耦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精准思维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精准思政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供需错配”“供求失衡”等问题的积极回应,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应然之法.大数据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力量,能够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从理念到行动全过程,实现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教育内容、精准开展管理服务、精准评价教育成效.当前,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仍然面临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限制、信息茧房与技术异化挑战、精准化评价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应当从搭建精准思政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加强精准思政过程管理、构建精准思政评价体系三方面探索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琳 《成才之路》2024,(9):33-36
精准思维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之中,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助于适应社会变革、顺应网络时代发展趋势,对于解决教育供给与新时代大学生实际需求割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高校面临着教师尚未形成精准思维、“信息茧房”与个性需求相互囿制等问题。对此,高校必须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剖析以精准思维驱动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性,依托“精准定位教育对象、精准搭建教育平台、精准引领舆论导向”三点对策实施精准思政,旨在化思政教育“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变革提供技术支撑,为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手段。大数据时代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既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根本遵循,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内在需要。然而,大数据支撑下高校精准思政面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学生需求匹配度不高、教师队伍缺乏数据治理能力、精准化变革教育存在数据伦理失范等困境。要解决这些困境,克服大数据带来的挑战,需要高校与教师精准供给、精准实施、精准治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支撑功能,为高校实施精准思政开辟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特质,亟待把握发展规律,厘清运行机理,聚焦精准思维,以精干高校思政教育队伍为基础,创新教育介体,优化教育环体,精准把握信息、精确靶向目标、精心供给需求和精研优化教育,在实践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精准化。  相似文献   

6.
<正>伴随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持续发展,大学生惯于以技术手段为媒介学习知识与获取信息,并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相对注重自身话语权。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为思政工作精准化改革与创新提供强劲支撑,帮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系统性、全面性分析师生信息,同时精准识别学生需求、评价教育成效、推送课程教学资源,带动思政课教学精准化改革创新。然而,如今高校思政课教学依托大数据技术实施改革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部分思政课教师数据治理观念淡薄、大数据供给有所不足等限制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数字时代高校实现精准思政,要厘清思政教育应用数字技术的价值导向,选择准确的作用对象,设立精准的供需渠道,建设长效的创新机制,并以全面立体的教育评价实现对教育对象的精准推理,利用技术手段和教师智慧的有机协同实现对思政知识的精准化输出。同时,构建“全境多维”生态化精准思政场域和“物理+网络”交互性精准空间,辅以高质量的针对性教学服务,保障数字赋能的高校精准思政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精准供给视域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还面临教学供给理论与话语创新不足、教育供给模式有待改进等现实困境。为使红色资源精准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在深入分析精准供给视域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本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创新要有理有据、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话语创新要有滋有味、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式创新要有声有色等三大路径。  相似文献   

10.
精准思政是对数字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要求的积极回应,具有彰显高校使命任务的时代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等现实意义。数字情境下高校精准思政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人本至上的基本要求、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精准分析学生诉求、构造数字化教学场景、优化精准教学供给方式、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正在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发展进步的各领域全过程,数字赋能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教育范式的发展趋势,更是增强精准化、实效性的有效方式。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系统观念打造“数字思政”体系,全面提升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发展前景。人工智能具有精准把握思政课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准评价思政课教学效果等价值意蕴。然而,当前高校系统内普遍存在着思政课教师的整体人工智能教学素养不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合力不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重点在提升思政课教师人工智能教学素养、多方主体参与开发与建设、健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促进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以期有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数据重塑和优化。在深入阐述大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所面对的现实阻碍,如精准思维导向尚未形成、思政课教师队伍核心素养缺乏锤炼、数据平台建设滞后、数据安全和伦理问题频发等,并从把握思政精准化核心要义、强化师资培育、搭建大数据平台、完善安全机制的角度提出实践策略,以期在把握“精”和“准”有机统一中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精准思政是精准思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是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成效,深入挖掘分析学生数据,对学生进行精准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育人方式。高校实施精准思政,要对精准思政的育人力量基础和信息技术支撑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持续优化高校精准思政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5.
董烨 《江苏高教》2023,(9):110-113
进入新时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是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对象新特征的必然要求,文章借助大数据学生画像技术探索高校精准思政实现路径,形成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基于基础数据资源整合进行需求分析和标签设计,构建学生画像模型,以问题检测为切入口精准识别学生需求,精准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对育人效果进行动态反馈。及时评估调节,帮助思政工作者把握育人时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和实时预警。基于学生画像开展精准思政工作时,需要加强高校数据资源建设,提高思政教育大数据集成程度,同时还需加强学生画像技术伦理监管,遵守大数据道德观念。基于学生画像技术构建的高校精准思政工作可以实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对思政工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是高校开设覆盖面很广的一门课程,并以其基础性、现代性和中国化的课程特色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思政教学中显示出独特性。为实现思政教育与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学习协同发展,提高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精准思政与智慧思政相结合。首先,对思政目标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目标进行契合度分析,实现精准思政;其次,运用智慧教育助力建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实现智慧思政;最后,从政治文化自觉与道德话语层面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话语表达范式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思政教育常态化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核心特征与实践途径展开讨论。研究认为:(1)“打造智慧生态的数字课堂,实现全过程育人”“拓宽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助推高校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全视野育人”“强化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实现全方法育人”“提升思政课程的师资水平,实现全目标育人”,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2)数字信息来源的碎化特征、数字知识传播的多元特征、数字教学体验的自主特征、数字交流表达的感性特征、数字资源生产的活化特征与数字反馈评价的精准特征,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特征。(3)健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体制机制、树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精准理念、培育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建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方法、提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准入门槛和完善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知识体系,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内涵进行分析,认为精准供给是辅导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点,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需遵循精准原则,精准识别爱国主义教育的难点,对准青年学生思想、情感、行为上的教育难点施教,做到思想精准引领、内容精准供给、载体精准搭建、方式精准有效,以提高辅导员思政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面对"00后"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种困境。基于数字化改革背景下,要科学把握精准思政内涵,充分运用信息智能技术,将精准思维理念落实到思政教育中。在实施精准思政过程中,要从确立精准思政育人理念、精准研判不同学生群体诉求、精准设计思政教育内容、搭建教育数字化平台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精准度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教学精准化是以精准思维视角,在教学全过程实现各要素各环节的精准对接,形成高效协同的教育新形态。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精准化发展,为破解教学现实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内在机理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促进了思政课教学矛盾运动发展,驱动教学内部各要素有效协同,提升智能化育人实效。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精准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实施科学精准的教学工作、推送个性化的精准教学内容、创新人机交互的精准教学方式、开展客观精准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