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为大学生思政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提供思想指引。因为高校在融合方式、师生认知、网站建设以及教育体系构建上仍存在诸多不足,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仍需优化,所以,高校要进一步提升师生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优化思政教育体系以及红色文化融入方式,促使思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资源,也是承载此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对红色文化内涵及思政教育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展开,提升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本次研究从红色文化及思政教育工作的含义着手分析,阐述了目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现状,包括影响力不足、灵活度不够等问题,最终重点探究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希望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莹  赵向阳 《成才之路》2023,(33):29-32
河南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浓厚的革命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河南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中,对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更实质性的意义。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政课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和策略,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应当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并结合当前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堂融合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丰富课程内涵和拓展育人功能。目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着红色文化体验感受限、红色信息整合度较弱及红色文化教学深度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应从红色文化时代性入手,做好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提升红色文化体验感,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组建红色文化网络社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加强思政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思政教育教学形式等路径,助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高校作为党和国家培育优秀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应积极地将红色文化引进思政教育,让红色文化助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但在推进过程中依旧存在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不足、融入效果不佳等问题,高校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策略,推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第一课堂教育、第二课堂教育与红色文化结合,创新发展融入路径,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我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红色文化引导学生塑造价值观,是我国高校理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首先对红色文化内涵进行介绍,并进一步分析红色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所遭遇的阻碍。同时也将针对主要阻碍,提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在这项工作中还存在红色文化认同危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有待深入、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尚需加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尚需优化完善等问题。对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价值认识,不断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感;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开发特色更鲜明的创意产品;充分发挥融媒体技术优势,构建红色文化共享媒体平台;紧跟融媒体时代发展,促进思政教育的融媒体分享。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重要的育人课题,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实现高校思政育人价值目标、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但当前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在思想认知、理论素材整合、实践资源开发、联动保障机制建立等方面面临现实困境,亟待改进.从全面提高认知,拓展思政路径;挖掘理论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开...  相似文献   

10.
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红色基地具有教育引领、价值塑造和文化熏陶等功能,将红色基地所蕴含的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所趋。本文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发展需要和思政课改革需要出发,针对红色基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情况,从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与高校优势互补和资源贡献以及深度融合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与红色基地共建路径,以期推动红色基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迫切要求,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但在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仍然面临对红色文化存在价值认知偏差、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互相脱节、对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学生受网络文化冲击比较强烈等困境。对此,高校必须突出价值引领,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全方位推进红色文化育人,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育人途径,切实传承好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12.
<正>红色音乐文化是指以革命歌曲、红色经典歌曲为代表且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立足红色音乐文化内容与教育功能,深入分析红色音乐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内在机制与重要意义,对于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效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由张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引入红色教育的意义并对引入后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探讨,相应提出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一是关注红色教育内涵净化网络虚浮内容空间;二是注重价值引领,强化案例教学,挖掘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三是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四是增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与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对赓续红色血脉,丰富思政教育内涵;强化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深入分析重庆红色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出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深挖重庆红色资源,融入"四史"...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因此,高校首先应努力解决当前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的现实困境,增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其次应构建“宣讲—服务”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加强“三全育人”,创建红色文化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进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红色文化融入后得到拓展,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6.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能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又能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深入挖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将其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以“融入”的必备条件,构建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评价效果创新的“融入”基本模式,从而提升以文化人、以史育人、以史鉴人的红色文化育人效果,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地域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育人价值的文化形态,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使命的重要依托。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深度融入地域红色文化,可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优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快教法创新等多种路径,积极推动地域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显著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拥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本土红色文化的熏陶,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本文分析了将辽宁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构筑思政教学顶层设计、整合思政课红色文化资源、优化思政课育人载体等方法,以期丰富高校思政课内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涵养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河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思考对党、民族、青年的时代价值;从教学导向出发做“学、思、悟、践”教学定位、赓续红色基因;从课程设计出发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打造多样化教学平台。河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时代价值的角度,对党、民族及新时代青年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目标角度应统筹规划教学环节,砥砺青年思想品格;在课程设计角度应理论教学结合实践体验,助力平台搭建。总之,河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着重把握理论发展性特征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创新力,凝聚思想共识、提升红色文化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入手,指出融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健全红色文化入校园机制,建设学生红色文化社团,建设红色文化网络平台,社会和高校协同推进红色文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