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青"这个文言词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常见于报纸杂志。可似乎很少有人会思考,"垂青"为何能表示对人重视之意。"垂青"源于"青白眼"这个典故。说起"青白眼",大家可能明白其意。《汉语大词典》:"眼睛平视则见黑眼珠,上视则见白眼珠,此谓之‘青白眼’。""青白眼"说的是阮籍的故事。《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白眼,  相似文献   

2.
“戛”读jiá,是一个拟声词,如“戛戛、戛然”。“戛然”有两个意思,一是形容嘹亮的鸟鸣声,一是形容声音突然中止。这个“戛”常常被人误写为“嘎”。例如: ①路上不时有中巴喘着粗气在母亲身边嘎然而止……(《邹当荣小小说精选》)  相似文献   

3.
“青睐”和“白眼”是两个意思相对的词语。“青睐”意为对某个人或某种事物喜爱或重视;‘名眼”则是表示轻视,是看不起人的一种表情。关于这两个词,还有一段典故呢!魏、晋交替时期有~位著名诗人,叫阮藉,是“竹林七贤”之一。他有一种会使‘清白眼”的本事,对志同道合的人,用青眼(两眼正视,眼球黑的多)相看;对其不欢迎的人,就白眼(两眼斜视,眼球上白的多)相待。据《晋书·阮藉传》载:阮藉母亲死的时候,秘喜去吊丧,他以“白眼”相对,科喜十分难堪,不快而退。随后税康带着酒和琴前往,他便换了‘请眼”,表示欢迎。至今…  相似文献   

4.
编缉同志: 今来信请教一问题: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阿Q正传》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在这句话中“三更四点”指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刻或时段? 《高中语文教案》解释为:“三更四点:  相似文献   

5.
《西门豹治邺》一文中一再出现“民人”与“人民”两个词,“民人”与“人民”有没有不同?如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如无不同,为什么不一致起来?本文试图初步提些个人看法,与同志们讨论。《西门豹治邺》中,“民人”出现过两次: ①豹问其故.对曰:“……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②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按《史记》原文,此下还有: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中有“排”“摸”二字,值得说一说。先说“排”。“排”,可作“排列”,“排演”,“排除”讲。不同场合,意义各异。如《孟子·膝文公上》:“决汝汉,排淮泗。”这个排可作“排泄”讲。阮籍《咏怀》诗:“人情有感慨,荡漾焉能排?”这个“排”可释为“排遣”。《史记·樊哙列传》中有“哙乃排闼直入。”此“排”  相似文献   

7.
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在点明了古仁人之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后,感慨地叹道:“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对此句,课本释译为:“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而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斯人”究竟指的是谁呢?课本没有注明。我的看法是这样: 作者篇首小序,写了滕子京守巴陵郡以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政绩,而且在“守”前加“谪”,高度概括地交代了滕子京虽遭  相似文献   

8.
“而”释     
《赤壁之战》“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一句中的“而”字,课本未作注释,也许作一般用法的词。因此一般译文都省去未译,有的为照顾语气完整,变通(或省去“而”另增补的)译成“怎么……呢?”我以为这个“而”字可训成副词“岂”,译成“难道……吗?”清·吴昌瑩《经词衍释》“而”字条下有云:“《博雅》曰:‘而,岂也。’此文《释词》不载.《孟子》:‘不贡而能之乎?’言岂能也。《论语》:‘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二十年:‘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言岂由人也。《襄二十四年》:‘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而,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做“因材施教”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教施教”这一典故出自《论语·先进第十一》: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小说《阿 Q 正传》(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有这样一句话:“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 Q 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其中的“三更四点”确指何时?谈点个人意见。“更”和“点”都是古代的计时单位。五更中每更包括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11.
邓健 《学语文》2004,(4):47-47
在人教2003年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菜园小记》一课中,前半篇课文有四处用了“韭菜”,后半篇又有四处出现了在“韭”字上增加了草字头的“韮菜”。这不免让人生疑起来:“韭菜”是什么?“韮菜”又是什么?二者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视眼睛为心灵的窗户,古人也很早就懂得了眼能传神的道理。“白眼”一词最初见于《易·说卦》:“巽为木,为风……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额头),为多白眼,  相似文献   

13.
“青睐”一词据说与“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有关。阮籍为人放荡不羁,爱憎分明。曾感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刘邦成名”的便是他。据《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俚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嵇康,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14.
问: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首次出现“诗眼”这一诗歌鉴赏术语。试题要求指出王维《过香积寺》颈联“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并分析这两个字为什么是“最精练传神的”。这一题型对中学古代诗歌的教学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五人墓碑记》中有一个句子:“谁为哀者?”课文没有注解,而《教参》中释为:“谁是哀痛的人?”我以为这种解释是不确切的。我们先看两个相仿的句子:  相似文献   

16.
宗尧 《家教指南》2004,(2):15-15
读了本期刊发的《惨痛的代价》、《自酿的苦酒》两篇文章,感慨颇多。在扼腕之余,不禁想起了文学大师契诃夫的名作《怪谁》。故事说,有个养猫人养了一只小猫,为了从小“培养”小猫的捕鼠能力,他天天用老鼠训练小猫捉鼠。几个月后,小猫长成了大猫,可它的捕鼠能力却没有了,见到老鼠,这只猫就吓得逃之夭夭......人们不禁要发出疑问:如此的后果,应该怪谁呢?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养猫人不一定有,但如此教育子女的父母却不乏其人,俞大龙、丁丽的教子“经验”不就是最好的佐证吗?俞大龙盼子成龙心切,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政策”,包揽了儿子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7.
清末1911年“皇族内阁”有满族阁员几人?其中皇族占几人?有无蒙族入阁?这个问题在多种史学著作中众说纷纭。主要说法有三:其一,满八蒙一皇五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等六院校合编《近代中国史稿》认为:“在总理、协理和各部尚书十三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仅四名,蒙古旗人一名,满族八人,而八名满人中,皇族又占五名。”①持同一说法的还有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史论文集》收入的刘桂五《辛亥革命前后的立宪派与立宪运动》和李宗一著《袁世凯传》等。②其二,满九皇五说。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认为:“在内阁大臣十三人中,满族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陋室铭》有“谈笑有鸿儒”一句。何谓“鸿儒”?新版《辞海》说:鸿儒,“犹大儒。旧亦泛指渊博的学者。《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课本的注释采用此说,认为:“[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有学问的人。”但是,“鸿儒”一词有比《晋书》更早的出处,它的含意也不局限于字面意思。  相似文献   

19.
1.青眼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自眼,喜不怿而去;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后人便以“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器重。  相似文献   

20.
张志达 《学语文》2002,(4):8-48
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何故哉?”其中的“亦”字,历来的高中课本无注,想是认为当解作“也”,其实不然。古汉语申,“亦”可作表承接的副词,有“又”义。《集韵·昔韵》:‘亦,又也。”如《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国语·吴语》:“乃令左军衔枚溯江五里以须,亦令右军衔枚逾江五里以须。”《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