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们新闻界自我感觉如何?”这里有几位总编辑和专家的发言,从中可见一斑。在一次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党报协作会上,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同志在发言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乘车,听到两位年轻人的精彩对话。甲:你读今天的解放日报了没有,上面有好新闻哩!乙:傻子才读报,如今的报纸尽吹牛撒谎,只有报头旁边那小块块(年月日及天气预报)还马马虎虎说得过去。社会青年,马路之言,而且是带上了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大可不必计较。然而一位县委书记的正式  相似文献   

2.
自我感觉     
上大学时,一位很儒雅的老师说过一件小事:有一次他上街理发,理完后便去逛书店,遇到几位同事还聊了一会儿.回家后从穿衣镜里发现,自己的内衣领子很别扭地在外面支叉着.当时他感触很深:一上午竟没有一个人给他指出来.  相似文献   

3.
今年第一期的《中国记者》刊登了一篇《关于新闻基础理论研究人员的调查》。其中的一项是:您是否经常与新闻业务人员交往,您认为他们对新闻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的情况如何。 据说,日本的新闻界把专家们视为“天敌”,因他们挑起新闻媒介的错误来入木三分又毫不客气。接受《中国记者》调查的这些专家当然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但是我想,读了他们对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看法,新闻圈中的不少人可能会产生自惭心理。在八位被调查的专家中,除了一位没有正面回答外,其他七位的基本看法是:“重视学习新闻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交谈的双方,如果一方特别想听下去,另一才会讲得津津有味;若是听的人敷衍不感兴趣,那么说的人也会因扫兴而失去说下去的愿望。说话要看对象,播音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想使播音有的放矢,就必须使它具有对象感。中央电台《午间半个时》节目的播音受到许多听众的青睐。这个节目,听众往往是在饭桌前自然地边吃边听,此时传播者似乎与每个家庭溶为一体,成为餐桌前不可缺少的成员;受众听后有  相似文献   

5.
并非小事     
某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一个士兵与一座金矿》,由两位作者署名。这篇报道的结尾处写道:采访结束,再次看了看这位曾被“埋”在金矿之中的普通士兵,“我想,泰戈尔说得好……”明明是两位作者合写的报道,作者怎么成了“我”?读者应该把这个“我”看成两位作者中的哪一位呢?有一些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或特约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看到”、“记者发现”这样的字眼。读者读这样的报道时,难道会对那位在稿件上署了名的通讯员视而不见吗?这问题其实好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合写报道,若文中需要作者出现,…  相似文献   

6.
电影《焦裕禄》、电视剧《渴望》的积极意义是大家公认的,社会效果也是很好的。这就雄辩地证明:影视片潜移默化、恰到好处的正面宣传仍然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所谓“群众对正面宣传教育不感兴趣”,显然是片面武断的结论。在报刊、电台的宣传报道和教师、英模的演讲、报告中,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如有些人对报刊电台发表、广播的涉及道德评价的表扬性稿件,始则(在新闻导向迷途转向时)一口否定,继而(自中央强调正面宣传为主以来)百般挑剔,说什么“为政清廉、拒绝吃请、拒收贿赂、不搞特权为子女谋私利等等,对党员干部来说,  相似文献   

7.
并非苛求     
8月6日,我国女子篮球队在第九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再次战胜南朝鲜队荣获第三名,捷报传来,振奋人心。遗憾的是,我国的通讯社和报社在报道我女篮比赛情况时,不断发生错误,使读者屡受虚惊,挫伤情绪。 8月3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新华社圣保罗8月1日的消息,主标题是《中国女子篮球队负于保加利亚队》,副标题为《失去了进入前四名机会》。细读消息全文,看不出“失去了进入前四名机会”的原因,令人诧异。4日人民日报三版以小号字体发了一则更正:“本报  相似文献   

8.
并非巧合     
去年,自治区的三家新闻单位,各发了一篇关于石河子客运公司的报道,互相对照,不禁令人啼笑皆非。一则是新疆人民广播电台3月份播发的一封群众来信,反映兵团一五○团场一运输专业户,在石河子至一五○团场的路线上合法运营,竟遭到石河子客运公司的无理限制、刁难和扭打。此事经电台记者调查情况属实。一则是新疆日报4月24日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我为农民鸣不平》,反映石河子客运公司的客车在乌鲁木齐火车站招徕旅客,将旅客骗上车后,即宣布不管是什么地方的一律买到终点站石河子的票,十多位中途下车的农民  相似文献   

9.
并非偶然     
唐虎 《军事记者》2002,(8):66-66
人的一生总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婴儿的第一声哭啼,意味着一个生命的开始;入伍的新兵第一次穿上军服,意味着一段军旅生涯的开始……而我第一次写稿,居然一下就上了《解放军报》。这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而且促使我走上了新闻工作岗位,成了《人民武警报》的一名记。  相似文献   

10.
最近,宁乡县图书馆把借书“走后门”这一现象的杜绝提到了一九九一年工作的议事日程,为此,引起了一场较为热烈的讨论,有人以为此乃小题大作,有人则提出:此事不管不行!  相似文献   

11.
并非小事     
一稿两投,文章名家自不屑为,严肃的作者也不肯干。但是,目前在一些业余作者中,一稿两投甚至多投的现象,却颇流行。据说是为了防止编辑犯“官僚主义”。事情该怎么看?常见报刊编辑和工人们费劲地编排出一篇可用之稿后,发现别家报刊已登出来了,于是不得不又忙着拆活,倒版,大家一番辛苦白费,都觉得“受了捉弄”。又见有的文章,别的报刊虽已登出,但编者疏于查看,造成重登,“吃了别人嚼过的馍”,人们也不舒心。因此,我想之又想,得出结论:还是要反对一稿两投。两投、多投成风,流弊良多,绝非“文坛盛事”。就在不久前,有位朋友写的文章,两家一小一大的报纸先后刊登,一字不差。莫非他也在搞一稿两投?我当面提出质询。他叫苦不迭,赶忙解释:“我只给了小报,没往大报投。大报登了又不说明是转载,可冤枉我了!”  相似文献   

12.
电影《焦裕禄》、电视剧《渴望》的积极意义是大家公认的,社会效果也是很好的。这就雄辩地证明:影视片潜移默化、恰到好处的正面宣传仍然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所谓“群众对正面宣传教育不感兴趣”,显然是片面武断的结论。在报刊、电台的宣传报道和教师、英模的演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  相似文献   

14.
薛宝海 《视听界》2013,(4):126-126
模式不是绝对的,节目成功需要很多条件。近日,毕福剑去给广电总局培训班上课,台下听课的恰好有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一位女制片人。女制片人提问:"面对国内高涨的买国外节目版权热潮,《星光大道》是否想过要创新,要学习国外新模式?希望能给《快乐大本营》一些这方面的建议。"毕福剑爽快回答:"几年之内,《星光大道》不会做大的改动,也不会搬来国外节目模式。对于《快乐大本营》,你们比《星光大道》成立还要早,现在不是很好么,内容上可以常变常新,形式上没啥必要改变吧。"  相似文献   

15.
刘云霞  李寿星 《编辑学报》2009,21(6):512-512
"翻…番"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同一样的"翻…番"却常有不一样的结果.笔者研究了互联网中的"翻…番",发现错误者竟占多数.  相似文献   

16.
“吃核酸补基因”的神话终于破灭了。尽管神话的缔造者们仍在且战且退,但麒麟皮下毕竟露出了马脚。一句话,他们底儿掉了。底儿掉了,露出了什么?露出的并不是专家们的无知(真的无知的话,他们既不会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也不会被人们称之为专家),而是一些专家的职业操守露出了大片大片的斑点。媒体在不停地追问:在一个商业利益无孔不入的时代,怎样才能把持住科学家的职业操守固若金汤?是啊,按照常规的逻辑去理解,科学家的职业操守应该是社会良知的一条底线,如果连这条底线也把守不牢,那体面的科学真的就连科学的体面也顾不住了,你…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参加一个档案工作会议,某单位在汇报其档案管理上等级情况时说:因时间紧迫,科室全体同志加班加点,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将3年来的所有文件全部立卷归档,尤其是档案员非常辛苦,临近达标时干脆住在库房里。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本单位的档案工作顺利达标。  相似文献   

18.
晓贝 《出版参考》2004,(11):8-8
近年来,有专家经过考证,指出荷马不是盲人,是明眼人,而且是视力很好的明眼人。他们是从荷马对色彩的描写和对早期荷马雕像的研究中得出这一结论的。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由造成失实的责任者公开署名。读者对个别情节、  相似文献   

20.
关索并非关三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年前偶尔在某文摘报上看到一篇名为《关羽丢失了的儿子》的短文,说《安顺府志》载关羽第三子关索曾随诸葛亮南征,留驻云贵,遗爱民间,不知何故不见史书记载。我读了之后哑然失笑,知道作者一定不熟悉历史,于是便想写文章说说关索。永年师告诉我说周绍良先生早已写过关索的文章,虽然没有将关索的来历交待清楚,但有关资料已收集得非常齐全,已无可写之处。我将文章借来拜读,发现确如永年师所云,遂取消写作念头。谁知读过几遍之后,却发现周先生的一个观点有可商榷之处,于是撰写了这篇短文,望有关专家不吝赐教。周先生的文章名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