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认知冲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激发书本知识,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使学生在近乎真实的学习背景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即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而其核心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落实主体参与的重要前提和手段,而设置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提升语文思辨阅读的能力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阅读课堂的作用,利用学生新旧认知矛盾,引发思维冲突;借助师生之间认知矛盾,消除思维冲突;抓住文本自身内部矛盾,激发思维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开展“思辨式”教学,鼓励学生边学习边思考,实现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即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或“不平衡”因素。设置课堂的认知冲突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促使他们去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途径。合理地利用课堂认知冲突,能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完成从“不平衡”到“平衡”的重组,也会改变教学活动相对单调、呆板的状况,呈现出迷人的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5.
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产生的无法同构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新课改后的品德课堂,学生更显自主、社会信息大量涌入,认知冲突不时撞击着学生的道德认知,拷问着学生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生认知经验、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产生的矛盾,能引发认知冲突,提升学生主动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教师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创设真实语言情境、巧用比较阅读和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找到解决语文课堂同质化、学生思维浅层化问题的路径,激发课堂活力,学生也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化学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实验现象、旧知和新知的联系、猜想与事实的矛盾、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差异、学生生活经验、化学史等预设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学生调动自身的潜能,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起来,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促成学生主动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从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促成学生主动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4,(A3):127-128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式创设"问题"、"操作"、"讨论"、"情绪"、"社会"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地产生认知冲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0.
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认知教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引发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引发学生求知心理和教材内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引发社会热点问题和教材内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新知识学习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实践表明,认知冲突有利于学生在矛盾中发展,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智慧,从而累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发和制造"冲突",积极引领学生不断解决"冲突",在丰富多样的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活动经验,并产生成功的愉悦。一、于新知生长点形成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运用原有经验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常会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知识生长点,在新知识生长点形成一定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正>和谐是当今社会的共同追求,同样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课堂教学的追求。和谐的课堂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因为矛盾与冲突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有矛盾才有发展,有冲突才有促进,课堂教学当然也不例外。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中常"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人为地为掌握知识而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那么,什么是认知冲突呢?皮亚杰认为:"认知冲突是个体已  相似文献   

13.
谈化学教学的古诗引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引入的精彩与否与教学的质量好坏有很大关联。在课堂引入中采取古诗设计,以古诗词中的文字描述与化学的现象、方法、原理和概念的关联性以及文学与科学间的矛盾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有效认知冲突,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提升学习效率认知冲突是指人们在原有观念与新经验之间出现对立性矛盾时,感受到的疑惑、紧张和不适的状态。(1)在物理教学中预设认知冲突,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简单学习、接受物理知识,更在冲突过程中形成怀疑,在认知上、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达到“愤恃”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质疑和批判,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情景教学就是利用某一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情感冲突,引导学生注意新知识、关注所学内容.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乐学"的环境与氛围,鼓舞学生自主探求.如何创设学生乐于探究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无疑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结合课堂实例阐述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方法,诸如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引起认知冲突、利用生活和社会问题、利用化学实验或化学史等,恰当设置各种教学情境,造成问题悬念,展开矛盾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如何围绕认知冲突展开教学,让认知冲突成为课堂火种,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使学生在疑惑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辨,在思辨中纠错、明理,使课堂呈现教者动情学者入迷、精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发现教师为尊重课堂生成,而摒弃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的教学行为,直接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续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经历及思维发展.实践中,我们尝试"教师甄别学生已知真伪""延迟评价""适时泼冷水引发思维冲突""创设矛盾生成情景激活思维"等策略,旨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把学生从"已知"引向"未知",促发学习动力.这些实践有效地保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维护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过程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主动参与式课堂是基于儿童认知特点,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行为方式。主动参与式课堂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矛盾冲突,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良好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式课堂中教师帮助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为学习主体间对话和交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下面以"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例,阐述主动参与式课堂,如何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学习,帮助学  相似文献   

20.
认知冲突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新情境之间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这种冲突可以成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运用认知冲突强化新旧知识、情境间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方法即认知冲突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从创设情景、解析问题、重构认知结构三方面运用认知冲突法。在运用认知冲突法时,要注重与其他方法的结合,注重与教学目标实现的结合,以及与调查、积累和集体备课等活动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