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从课堂提问的目的性、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课堂提问的设计艺术性三个方面阐述设计好课堂提问对激发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来自学生的最鲜活的资源。文章从培养思维的发散能力、为后续学习作铺垫、原创题的源泉等方面谈初中化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功用。  相似文献   

3.
以埃里克森和兰宁提出的“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为抓手,整合事实性问题、概念性问题和激发性问题,探索让碎片化、随意性的课堂提问结构化的思路。通过对《傲慢与偏见》课堂提问进行整合,发现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提问可以自下而上,从局部事实性问题走向整体概念性问题,从表层事实性问题走进思维深处的概念性和激发性问题;也可以自上而下,从学科核心概念出发设计多层次的课堂提问,从而促进协同思考,建构高阶思维,真正达到从知识的获得转向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设计劣构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强化学生从课堂到生活的迁移能力.本文从选择恰当的问题情境巧设劣构性问题、利用学生的认知障碍创设劣构性问题以及关注问题的灵活性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学课堂劣构性问题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堂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目前课堂评课中出现的由于简单线性思维所导致的课堂评课的单一性、封闭性和静态性现象,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视角,本文从课堂系统的复杂性出发,认为课堂评课要由单一性走向系统性、封闭性走向开放性、静态性走向动态性。  相似文献   

6.
李仁甫老师执教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课堂实录”品读为主任务,设计了“拟题”“补白”“点评”三个课堂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品读经典的课堂不死板生硬、不一味灌输,而是用“文质兼备”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既落实知识,又充满趣味。本文从课堂表达的情境性、课堂思维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意趣性三个角度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的引导智慧、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课堂的审美体验,领略李仁甫老师“互文镜像,夫子风范”的课堂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7.
组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创造性思维是集中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有机组合,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因此,中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应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诸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一题多解、一问多答、一空多填、一图多画等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朝着各个方向发散开去,达到流畅、变通、独特.……  相似文献   

8.
赋权,增能,建构自主课堂,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的价值取向。建构自主课堂,自主学习是核心。自主学习从哲学层面上讲,是由主体性为内核,以自决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从教学论角度看,自主课堂是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相统一的课堂。建构自主课堂,必须超越“技术层面”,树立整体思维。  相似文献   

9.
思维性课堂,是指以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活动为中心活动的课堂教学。构建思维性课堂,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中枢,主动探究和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机械论范式的滥觞、教师仁爱心的缺失以及整体性思维的割裂,使得职校的课堂存在主体地位失衡、信息传递受阻、资源整合片面、课堂调控乏力、授教关系不顺等问题。在生态理念的关照下,可以从课堂的生命性,眼中有人;生活性,心中有术;生成性,教学有效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变革,构建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分析 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与集中思维相对的思维方式,它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以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本文将从难溶盐的溶解度和溶度积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案例入手,简明阐述发散性思维在课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和创造力有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所以,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材必须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 一、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精心设计课堂的中心议题,可以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我努力钻研教材,结合  相似文献   

13.
"进阶性任务"的提出起源于学习进阶理念,学习进阶刻画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梳理文献资料,定义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进阶性任务",从"进阶性任务"的特点、结构、实施策略等角度进行研究和阐述,并结合案例剖析进阶性任务如何实现儿童思维转换升级。  相似文献   

14.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  相似文献   

15.
陆海钊 《广西教育》2014,(10):113+126-113,126
从概念讲述、问题情境、习题讲述和物理实验等四个方面,探索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仁娥 《考试周刊》2013,(50):88-89
<正>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所给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索研究、逆向反复比较,从而找出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结论或假说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其主要特征是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在构成智力教育的各要素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居于核心地位。高三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是英语  相似文献   

17.
“课堂生成性资源”和“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两个常见概念。关于“课堂生成性资源”,叶澜教授是这样界定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对建构数学课堂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学课堂文化由四个部分组成,即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知识经验和语言符号。建构数学课堂文化主要应该在数学观念的重建和数学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两个层面进行努力。也就是说,要对数学观、数学教学观、数学学习观从建构主义的角度进行重建,对数学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应该特别重视思维的过程性、开放性、创新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永恒追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分别从编制情境性问题、关注问题中的知识关联度、选择最佳问点、设计有创造性思维的问题等方面,阐述课堂提问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较强的学科,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重视知识的组织方式,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批判性,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