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敏  李曼 《考试周刊》2010,(42):232-233
美日同盟一直是美国东北亚战略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美国东北亚政策的基石。冷战结束后,基于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适时强化了美日同盟。本文分析了冷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进而剖析了美国强化美日同盟的最终目的.以及其对东北亚地区安全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利益视角看“一边倒”外交政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原则是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首先是美国 的反华政策严重损害了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其次是与苏联结盟有利于新中国国家利益的 实现。任何外交政策的制定都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一边倒”决策是在当 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做出的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美国外交史上的“中立” ,是美国从建国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对欧洲战争或纠纷采取的基本政策。“中立”政策从其确立到历次施用都是为美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服务的。它对美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美国在建国短短 16 0多年后发展为世界头号强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美国因素对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朝核危机的当事国以及六方会谈的与会国,美国的参与将使东北亚地区安全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对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建构有很多制约,也有很多积极作用。在东北亚安全机制建构的路径选择中,既要尊重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历史存在与合理利益,也要坚决维护本地区与中国自身的安全利益,使地区利益、中国利益与美国利益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外贸易政策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无论推行何种贸易政策都与其国家利益息息相关。自由贸易的本质是“资本的自由”,是服务于垄断资本的幌子;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国家自身利益。中关建交以来,美国对华推行的贸易保护政策从未间歇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全球经济环境背景以及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要求决定了其对华推行何种贸易政策。因此,中国应从改变对外贸易战略、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等多元途径探讨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战前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干涉、扩张和控制。在此期间实行的“大棒政策”、“金元外交”、“泛美协会”及“睦邻政策”,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其实质都是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即建立和维护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二战期间门罗主义的原则(即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得到了美洲国家的普遍接受,拉丁美洲真正沦为美国的“后院”。  相似文献   

7.
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中国提出了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对美国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政策形成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形势,美国做出了一系列反应。但由于它在这一地区实力和利益有限,这些反应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此看出,美国对日行动的底线是不突破和平的、外交的框架,美国对华实行的是不诉诸武力的门户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8.
2004年亚太许多国家在动荡中度过“选举年”,2005年将迎来“外交年”。在过去的一年,澳大利亚、美国领导人连选连任,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领导人保住了执政地位,印尼、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则领导易人。今后多数国家的政策将保持连续性,但具体走向尚待观察。2005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万隆会议50周年。亚太各国政府在新的一年里将把更多精力致力于内政外交,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合作进程日渐加速,东亚也被称为“一个按新地区主义理论分析的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而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冷战后韩国的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发展时期,通过考察其,运行轨迹,可以管窥其区域合作政策之特点:浓郁的中等强国外交色彩;政策重心在东北亚。而制约韩国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的因素有: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局面;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东亚区域内的历史问题以及韩国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外交史中,“自决”观念与“非殖民”原则有着紧密的联系。门罗主义、门户开放政策、威尔逊的委任统治制度、罗斯福的国际托管制度等政策中所包含的“非殖民”原则都可追溯到美国外交传统中的民族“自决”思想。美国外交中的“自决”观念和“非殖民”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但其政策的制定往往取决于美国国家现实利益的需要,而非仅仅考虑到民主和自决,美国反对殖民主义的背后隐藏着对世界霸权地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继《文明的冲突?》一文之后,美国《外交》杂志1997年10月号又刊登了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忽视》一文.读罢,使人感到他的目标不再停留在他的《不是文明是什么?—后冷战世界的范式》一文中关于国际政治所作的解释,即“《文明的冲突?》是提出后冷战范式要素的一种努力”.在文中他把“敌人”和“敌对主义”作为实现国家认同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以及由此分析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忽视的根源,并在谋求美国国家利益认同的目标上,提出美国必要制造敌人,尤其把中国塑造成为未来的新的敌人.这决不是“文明冲突论”的文化解释论调的简单延续,而是明目张胆地鼓吹美国国家利益和霸权主义的政治学.由此看来,亨廷顿不是在为人类社会的“政治学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而是在为以美国为中心的狭隘国家利益而叫嚣.因此,我想绝大多数的读者在阅读他的文章之后,对他的科学态度(精神)和论点不能不作出强烈的反应了.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通过能源出口实现了经济复兴,但能源经济也面临着发展瓶颈.新时期俄罗斯的能源布局将在维持多边合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亚太地区,在东部构建友好、互利的合作地带,以扩大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定位更多地体现着把“东北亚潜力”用于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崛起”上的实用主义原则,俄罗斯的能源政策是由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实力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了不同的对华政策。先后采取了“避免介入”、“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扶蒋反共”政策。“避免介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怂恿了日本的侵略行为;“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政策增强了中国的抗战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大增强了国民党政府对美国的依赖;“扶蒋反共”政策为战后中国政治留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但是制定和维护远东“国际秩序”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分别采取了所谓的“不干涉主义”、“不承认主义”和“好人主义”的政策,而与中国东北接壤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了“两面主义”的政策。欧美大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起到了纵容日本侵略的作用,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是一个重大打击。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美国外交中,以“人权”作为筹码实现其既定外交目标的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政策根源于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发展于所谓的美国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但作为美国对外交往中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工具则是形成于20世纪初期,其后一直在美国外交中时隐时现,到70年代后期卡特入主白宫后,正式作为国家一项主要外交政策提了出来,“人权外交”由此得名,并且对后任总统的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来龙去脉进行探讨,是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国家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国际关系包括国与国之间、各国政党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组织间的关系。尽管制约国际关系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其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相互交往、合作与冲突的基本前提与缘由;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其对外职能在对外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国家性质不同,对外政策也不同;同时,国家的对外政策又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在美国例外论、多元文化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影响下,呈现出注重文化输出与国防安全、倡导技术移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后“9·11”时代,美国又确立了将国际学生教育作为保护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的重要屏障、吸纳海外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途径的政策理念。美国经验表明,国际学生教育政策可以与国家安全、经济贸易、文化外交、全球竞争力等多方面利益相融合,有效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学生流动受阻与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美国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也暴露出深受外部环境牵制、吸引高科技人才政策缺乏稳定性、难以抵御高等教育财政风险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纷纭复杂的外交政策问题以国家利益为焦点便可以变得有条有理,只有用国家利益的概念才能解释国家及其政府的行为。本文通过对国家利益这一概念的界定,分析美国国家利益确定的依据,最后阐述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权”作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面旗帜,在20世纪下半叶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中又成为西方手中的“意识形态武器”,这就是“人权外交”。回顾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从威尔逊最初提出“人权外交”的主张,到卡特政府正式提出推行“人权外交”政策,及至当前的布什政府的外交主张,我们不难看出,“人权外交”说到底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谋求霸权地位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杨立英 《华章》2007,(8):35
俄罗斯独立后,融入西方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俄罗斯政府逐渐意识到过分偏向西方的政策不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俄罗斯必须重视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而东北亚以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成为国际的热点地区,俄罗斯的东北亚外交成为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分析了俄罗斯东北亚外交的演变以及俄罗斯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五国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