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由于是对言语生命的顺应和养护,对学生内在言说欲的唤醒和激发,因此,对他们言语天性、潜质、个性等的辨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不可否认,多数教师在辨析上有困难。这体现了长期应试写作教育对写作主体的忽视导致语文教师教育能力的欠缺。今后这样的教师恐怕不能算是称职的语文教师。因为这一能力是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写作不应成为折腾学生的事情,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低效以致反效,主要和动力定型有关。我国现代写作教育确立的写作应用性、实用性目的,使写作成了一项纯粹的社会化、功利化活动,与学生言语生命自发的言说欲背道而驰,成了人的言语生命诉求的对立面(从人类学的观点看,人是符号动物、言语动物,人的生命即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3.
写作不应成为折腾学生的事情,而应成为他们欢欣向往、跃跃欲试、以求一逞的事情。写作教学将因动力的改变而彻底改观。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第一要事,是把言说欲、言说权归还给每一个言语生命。写作教学再也不要干与言语生命天性、欲求拧着来的蠢事。  相似文献   

4.
人的言语动力寓于“言语生命”“诗意生命”之中,其心理根源是想象力、游戏精神。 想象力本是人的生命的特征和智慧的象征,是植根于人的生命基因、生命结构之中的。就跟一棵树只要伸出了胚芽,无须教它怎样成长自然就会抽枝长叶一样。从认知的层面看,想象力与儿童思维特点有极大的关系;从精神的层面看,则同样与儿童期的审美感知和“游戏”有关。游戏,是人的生命历程中对自身精神发育的一种成全方式,对人的言语生命、诗意生命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对人的言语生命、诗意生命的养护,首先是对想象力和游戏精神的养护。  相似文献   

5.
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是一刻也离不开想象力的。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象。生活每个人都不缺,而想象力就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对于言语表现,人与人的主要差别只是在两点上:一是你对生活的感受力、发现力是否敏锐;二是你的心灵是否丰盈、想象是否活跃、思想是否深刻。笔下的生活是否丰富,不是取决于你到过多少地方,观察过什么事物,做过多少事情,受过什么严重的挫折,  相似文献   

6.
不但“贴近生活”这句话有“语病”,即便是生活的生命化、心灵4-I=也还是不够的,人的精神的丰富和开阔,一是靠天分,一是靠后天,而后天的学习,主要是阅读和思考。以往的“生活本位”语文学习观、写作观,使我们忽略了语文学习、写作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阅读。写作的第一客体是生活,第二客体是书本。当我们讲到写作的素材的时候,总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没有人说“书本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一般而言,教学法是工具、手段,重要的是教学观念与内容.写作教学法的运用,关键是写作观念须有突破.没有观念的变革,不论用什么法、什么新名词,都无济于事.在应试观念下,不论怎么挖空心思,也是为了对付考试.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重新审视似是而非的“生活本位”观念。长期以来,在“生活”二字上积聚了太多的褒义和政治意蕴,使人见到这两个字就肃然起敬。例如“美是生活”,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家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要“贴近生活”“教育即生活”“生活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9.
写作教学了解学生的言语天性、潜质,率性为文、“放胆”为文很重要,言语个性的发展有赖于此,但这只是因材施教的基础,绝不是写作教学的全部。写作毕竟是人的综合素养的体现,言语生命需要学养、修养的贯注,精神境界的提升。这就涉及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一向以“快乐作文”作为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的理想境界,愿望似乎很好,让学生从不快乐变得快乐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其实,这仍是一个认知误区。一个人只有快乐,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知道享受快乐,不愿意品味痛苦,是长不大的。写作学习也是这样。痛苦,对于人在写作上成长的意义,也许比快乐还要大。当然,这种痛苦与以往言说欲被压抑、不得不说违心的话的写作痛苦不同,这种痛苦指的是一种自觉的付出、甘愿的承受,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自虐,是凤凰涅桨似的自焚,是追求终极幸福之途付出艰辛和努力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喜爱写作,让写作变得轻松,是我们对写作教学的终极追求。但是,到目前为止,我无法做到.至少对我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这样的。每次上写作课,多数同学脸上的为难之色和不悦之情告诉我.他们不喜欢写作,写作让他们压抑、苦恼,因之.写作的课堂少有欢声笑语,多是沉默寡言;少有言语表达的激情,多是缺乏思考的干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杨志洁 《现代语文》2009,(6):133-133
对于中学生来说,能表达他们最鲜活、最富个性激情的年轻生命的“语言”便是写作了,因此,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适应生命冲动的需要,自由地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抒真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达到情感宣泄的目的,又便于让教师掌握情况并及时加以疏导,通过批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赢得学生的真心与信任,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逐步形成高尚的健康的情感,使其热爱生命、发展生命。  相似文献   

13.
言语特点决定了言语教学的目的、路径与价值追求.为发展言语能力、丰富言语生命,教学需以言语为核心,平衡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以可操作的言语形式知识的开发为抓手,注重其生活、生命规定性;以结构化的言语活动为载体,突出学生立场、文本依据和思维训练;以对话为指导思想,以意义共生为价值追求,强调呈现新信息,敞开生命空间.  相似文献   

14.
曹春华 《江苏教育》2015,(11):76-79
教育写作是建立在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文字将日常教育生活中零散的思维进行整合、提纯的表达过程。教育写作,让流动的思绪变真切,让模糊的印象变清晰,让肤浅的认知交深刻,让飘浮的人生得以落地生根。教育写作理当是教师的一种理想的存在方式,通过教育写作坚定职业信念,树立专业信心,确立职业信仰,点染生命自觉,构建起与自己言语生命同一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常作印 《河南教育》2007,(12):30-31
作文教学首先应该是顺应自然的教学,这个自然,就是存在于学生生命本能中的言语需求和天赋.学生的言语意识、言语才情、言语智慧,应该是从他们鲜活自由的内在生命中生长、绽放出来的绚丽花朵.因为,孩子的观察角度、思维方式、选择兴趣和情感体验与我们成人明显不同.但是,当前的多数作文教学恰恰忽略了这种差异,学生的写作语言游离于他们的言语生命之外,超越了他们写作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高楠  陈建平 《现代语文》2013,(6):143-145
"每一个学生都是语文天才。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他们的言语天性与个性、潜能与才情,让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从而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尊严感。"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为每次布置作文教室里总会响起的哀怨声而苦恼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发现学生作文一篇不如一篇而叹息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因学生对我们呕心沥血批改的作文漠然置之而愤恨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面对潘新和  相似文献   

17.
现今的写作教学已经病入膏盲,走向穷途末路。还记得一位教师布置了一篇《我第一次____》的作文。有80%的同学写了做饭——这可能不奇怪,其中又有80%的同学做了大米饭——也有可能,其中又有80%的同学把米饭做“糊了”,并且都还吃得很香——怎么这样巧?  相似文献   

18.
言语生命的形成既是学生切身的体验、感知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精神创造、心灵成长的过程。它形成的复杂性造成了评价的模糊性。要评价学生的言语生命,就要从学生的言语感知、言语表现和言语创造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言语表现,以彰显学生的言语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9.
杜爱兵 《双语学习》2007,(10M):39-40
写作既和思想材料的储备有关,也和一个人的心理能力有关。张寿康说“写作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调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大脑功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综合实践活动。”写作是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言语表达。语言的表达就是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把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与思想,情绪及其波动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之从黑暗的缄默中走向明朗和确定。伽达默尔说:“艺术来自于体验,并且是体验的表现。”同样地,写作的源泉也应是学生对生活的强烈体验的表达,是郁积于心中的情感的不吐不快的自然喷发,只有这样,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才是真正能感动别人的好作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深深感到写作教学之难,学生写作上的“无话可说”“无米下炊”“无章可循”成为困惑他们的难题。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写作上的瓶颈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以语文教材为载体,通过阅读、理解、赏析、借鉴、仿照,使之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