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传山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19(6):50-52
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彻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发 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这是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一场重大变革。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运用系统论观点对教育的诸因素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改革开放20年,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已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九部分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各职业教育和培训”,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的是同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对提高广大劳动素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已显得十分重要,本就体育教育如何适应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特点并体现以健身和终身教育为方向,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体育课程体系的新构想,以 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教育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梅玉萍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2):16-17
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人才。在当今社会,能否与别人很好地沟通和交往,已成为事业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章就学生中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了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利因素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东晓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0,16(1):109-111
就进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以在日留学期间的切身体验,对中日教育观念的异同和教育方式的差别做了分析比较,谈了可资借鉴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围绕必须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来针对性地对学生(未来农村体育教师)进行培养教育为题,运用调查分析等方法,对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教师工作现状和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对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等方面作了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其具体措施;以及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课程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6.
沈宗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1):22-25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富有时代精神 ,适应科技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的人。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是 :世俗理性、宽容、学习、创新精神。为培养这种时代精神 ,学校教育要真正落实主体性教育、重视人文教育 ,教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白丽英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2)
高EQ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人的基本素质 ,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恰是培养学生高EQ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 ,学校应充分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为社会培养高IQ且高EQ的“双高”人才 相似文献
8.
黎志容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1):122-124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迈入了新的时代,优化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逐渐凸显。在挖掘“健康中国2030”战略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传统学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以“健康中国2030”为契机,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方略。 相似文献
9.
刘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5):60-6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阶段,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状态,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理念的重大转变,如何应对这一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呢?本文通过对美国品格教育和中国现阶段青少年德育状况的分析,研究了美国品格教育对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汪宁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1(6):63-64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社会要求“教育应当培养具有自主能力、独立意志、自律意识和自由创造思想的个人”,但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教育,还是现代的应试教育都未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都未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人格素质的潜力。要使“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必须从人出发,以人为本,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有着独特个性和健康人格的个体,只有这样,教育才成其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学校公共安全现状和国外学校安全教育经验,建议:我国教育部门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指导,结合国外经验开展以应急避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兵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20-122
揭示了我国学校素质教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分离的现象.在深入剖析学校体育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内涵基础上,探讨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全民健身的有机接轨,提出提升在校学生的体育能力既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根本前提.又是最终实现全民健身的主要步骤,是有效衔接学校素质教育与社会全民健身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试论学校体育教育对德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和古代先贤们对德育的精辟论述为依据,结合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就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国家教育部领导在几次全国性的体育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反复强调: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显而易见,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指出了方向,明确了要求。因此, 相似文献
15.
李红智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70-72
在学校教育的内容中,学校体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培养道德意志品德的任务。从研究体育的本质涵义出发,通过有关资料的查找,对学校体育的本质内涵与功能目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使学校武术教育更符合各级学校的具体实际和一般青少年的具体实际,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了学校武术教育变革的历史轨迹,特别是剖析了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研究认为:20世纪初将武术纳入学校教育的初衷是“拯救文化,进而拯救民族”,但在20世纪中叶发生了重大变革,即开展武术教育的着眼点由“铸就文化之脊,培育民族精神”转化为“锻炼身体,树立优美形象”,由此导致了诸多问题;21世纪初国家层面又要求武术教育回归“培育民族精神”的原点,为完成该任务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武术界先后出现了3种典型的改革思想,这3种思想既有共同点,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将3种改革思想进行整合,分别应用于武术专业教育领域和普通教育领域,可理顺关系,解决矛盾。未来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研究应该按照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2个方向,分别立足于传承发展独具特色的武术技术体系和培育“刚健自强”的民族精神而展开。 相似文献
17.
杨廷燕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2):25-25,42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它来交际。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我认为,任何一位英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放在首位。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注重传统的语法教学,忽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费时低效”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这已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形式听说能力的训练。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呢?一、运用Classroom English组织教学,养成学生英语听的习惯,为学生进行交际作准备… 相似文献
18.
徐琳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44-45,88
当前,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一般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创新是在个性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没有个性,谈何创新?学校体育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营造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
"学校心理教育"概念理论研究的滞后,使教育实践创生出对心理教育的多种理解,使心理教育实践出现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的窘境,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学校心理教育基本概念的澄清与诠释,不仅对学校心理教育自身的理论建设关系重大,而且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针对社会转型期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求寻找改革、调整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为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