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延安整风与调查研究张曙明延安态风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成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这次整风冲破了长期以来存在于党内的教条主义的束缚,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大解放,在全党范围内端正和确立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从根本上解决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延安...  相似文献   

2.
延安整风运动和建国初期的整风运动,在中共党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拟从整风发生在关键时刻、整风的方法、党的领导与当时的中心任务三个方面来分析两次整风的相似之处;从发生的背景、内容、准备和进行的时间以及存在和遗留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他们的相异之处,以期对党史研究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延安整风运动与儒家思想李义凡,唐明勇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列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与思想改造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方法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读书学习、自...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种全会后,关于整党整风问题的研究进展较大。在整党整风的内涵、特点和实质,整党整风的次数,整党整风的方针方法,整党整风的基本经验和启示,整党整风精神,整党整风与新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当前整党整风问题研究中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5.
当中国共产党正步入成熟时期但却有严重共产国际化倾向意识的情况下,党中央开展了延安整风,旨在解决党的高层组织内存在的教条主义问题;“保先教育”则是在党处于全面发展时期但由于受非公有制经济繁荣发展的影响成分再度变化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旨在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活动。这是两次各具特色的自我教育活动。它们虽然时代背景、主题、内容、原因、成效都不一样,但整党目的、所选时机、活动的进程和意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延安整风是毛泽东党建思想成熟的标志;“保先教育”则是毛泽东党建思想在新时代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一次普遍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其目的就是要克服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错误。然而,1942-1945年的延安整风在思想上和方式上却发生了偏差:由以团结教育为主转为以批评排异为主,由温和团结的整风方式转为残酷斗争的整风方式,由反对“左”倾错误为主转为“左”倾错误思想的燃起,由以整顿“三风”为主转为审干、抢救运动。  相似文献   

7.
论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思想教育运动、思想改造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闻名于世的延安整风运动,积累了丰富的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即在党内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贯彻治病救人的方针政策、运用唯物辩证的原则方法。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经验,对加强与改进新时期党内教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延安整风是中共党史上颇具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其最直接的一个结果是最终确立了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而统一了全党思想,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文不局限于1942年前后的整顿三风,而是依照时间顺序,将抗战初期的学习运动、1942年前后的整顿三风、以及稍后的主实味事件和审干运动皆纳入延安整风的范畴,从而为深入了解这一事件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本文最后还简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的过程,这亦是延安整风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整风精神”的基本特征;认为“整风精神”仍然是当前贯穿“三讲”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讨论了发扬整风精神搞好“三讲”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为了配合各地教师整风学习,就“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刊載的整风文件中选摘了部分材料,供教师参考。为了标明各部分內容,編者加上了一些插标。  相似文献   

11.
延安整风运动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全党范围内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和党的路线教育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整顿了学风、党风和文风;形成了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空前团结和统一的局面。在这次整风运动中形成的重视理论学习、立足干部教育、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作风和基本经验至今仍然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显耀着历史的光芒,并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新化运动的主体来看,新化运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精英“创造”新化,它涉及到“新化”的建设方向和何“创造”新化;二是他们开展白话、大众语、普罗学和注音字母运动,希望以此启迪民众,传播新化。  相似文献   

13.
晚清白话文运动为"五四"白话文运动作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积淀与开拓奠基,然而却不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直接发展成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较之晚清,"五四"白话文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与文学革命的合流、与国语运动的合流及其显示出的新文学创作实绩。"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将作为工具和载体的语言革命与思想文化革命紧密结合起来,迅速实现了双赢局面;与文学革命的合流,将语言的问题和文学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将主攻方向定位在文学革命,从而改变了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性质与流向,实现了历史的飞跃;与国语运动的合流,使其汇聚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旗帜下,形成双潮合一之观;而"五四"新文学显示出的创作实绩,正是"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的双重实现,也是真正推动现代书写语言发展的新文学能够站稳脚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它是一种外力刺激下的被动型的适应模式.部分晚清重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船坚炮利的进入,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近代化进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序幕.洋务运动既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政权,也包含被迫开放、发愤图强、抵御外侮的意图.他们的近代化意识以及开办的近代化企业,即使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意义.如果说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那么戊戌维新运动则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二者构成中国近代化运动从先进的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引进以及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变革的总进程.戊戌维新的"变政"、"变法"在推动社会前进和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早期的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自身所进行的近代化变革道路也走向终结.从这一进程来看,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以封建衙门方式管理大机器生产,只能导致近代企业的破产,没有主权独立就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后起国家的近代化,其前提必然是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在一个没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只能成为强权的附庸,也不可能实现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1919年爆发于中国、韩国的“五四运动”和“三一运动”,不仅标示着两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新型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的一个契机,陈独秀、胡适、鲁迅和柳宽顺等即是这一群体中的代表人物。论文讨论了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知识分子“社会身份”的“现代”转换问题:知识分子身份是如何转换的?其外因和内因是什么?这种身份转换是怎样影响了上述运动的性质、面貌和走向的,而后者在20世纪历史语境中的不断变异,又为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特立独行的价值观念提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马来西亚兴起伊斯兰复兴运动,对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沿革、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典型组织和团体、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以及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国外关于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的成果,提出国内学者需要推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国语运动的兴起及其主要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论述了汉语规范化运动与它的承接和发展关系。它们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两个里程碑,这两个运动同祖同根,源远流长;汉语和汉字是海峡两岸血肉相连不可割断的纽带。目前正肩负着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历史使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建立一个更为完善规范的民族标准语的目标努力迈进。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所占据的突出地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任何一场革命都无法替代的。它们分别标志着两个思想解放和历史情境的规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价值取向。人道主义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尽管在其勃兴的历史根据、理念及其特点、演变及其影响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流变,但是却都表现出了对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和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