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科技力量与人类精神──《中国南方洪涝灾害与防灾减灾》出版回顾黄健《中国南方洪涝灾害与防灾减灾》(以下简称《防灾减灾》)正式面世了,这是一部关于洪涝灾害和依靠科学技术防灾减灾的科普读物,它应用多学科对洪涝灾害的成因、特点和防御进行综合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序幕已经拉开,到西部淘金正成为时尚。笔者作为中国科协减灾白皮书专家组专家,认为:安全减灾要走在西部开发前面,任何忽略安全减灾的开发行动,迟早要招致悲惨的后果。 中国西部处于大陆西北灾害带及青藏高原灾害带之中。这是有特殊自然条件的地理单元,干旱、少雨、多风及沙漠化制约着西部的发展,频发的灾害是西部十省区不容忽视的灾情。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长  相似文献   

3.
作为水利行业权威媒体,<中国水利报>一直把防洪抗旱减灾救灾报道作为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报社在报道数量、理念、方式上不断调整、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防洪减灾报道发展轨迹 1. 报道数量增长.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防灾减灾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防灾减灾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直接关系到城市防灾减灾的效果。本文分析了植物在防灾减灾绿地中具有的防火、避震、防风、防洪功能,就如何在福州市科学选择防灾减灾植物进行探讨,并提出防火、避震、防风植物合理配置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减灾十年委员会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世界宣传日,今年的减灾宣传日是10月14日,主题是“减灾与媒体——防灾从信息开始”,强调各种媒体在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与新闻媒体的共同努力,推广普及减灾知识,增强减灾意识。而我国恰在全国军民万众一心,抗击今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迎来了这个日子。我们组织的这一组文章是前两期抗洪专题报道的继续和深化,探讨进一步加强减灾与媒体的关系,加强减灾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
减灾报道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完善媒体的减灾报道,加强全社会对灾难警醒预防的实效,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引导人们反思和约束自身的行为等,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减灾报道如何进一步为减灾工作服务?三位国家减灾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应考虑成立“减灾部”,将有关灾害的部委和局纳入,联网形成中央灾害信息系统,与各省市联网形成国家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应用国家通信、卫星及遥感共用系统,汇集与灾害相关的气象、海洋、水文,地震、遥感、灾情等诸多资料或信息;开展重大灾害的预测评估、辅助决策和紧急救援等工作,形成现代综合减灾系统。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灾害现象每年或大或小都有发生,这一时期,我国依旧延续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形成的系列防灾减灾先进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和完善了若干防灾减灾思想理念,持续把防灾减灾作为国家发展事业的关键。本文以建国以来我国防灾减灾思想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共产党防灾减灾思想在主旨追求、救助措施、价值理念、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四维透视。  相似文献   

9.
灾难是媒体的热点,相比较而言,防灾减灾是新闻的冷点.媒体应该报道哪些防灾减灾新闻?如何处理与防灾减灾组织的关系?在防灾减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美国媒体有一套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卫星遥感为主的天基技术具有宏观动态、快速准确等突出优势,已成为有效减轻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现有空间减灾国际合作机制,从运行机制、数据政策、用户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基于开放科学的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数据提出应急响应框架,进而以中国GEO开展的减灾合作实践为例进行阐述,为形成自愿参与、全面开放、公平透明的灾害数...  相似文献   

11.
“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年)是由联合国组织、协调,由各成员国积极参与的国际性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特别是减少灾害对发展中国家的生命财产的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1989年第44届联大正式宣布“国际减灾十年”于1990年1月1日开始,并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每年提出一个适合“国际减灾十年”的目标,以此方式纪念这个国际日。今年的“世界减灾日”主题是“防灾与媒体”——强调了各种媒体在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与新闻媒体的共同努力,推广普及减灾知识,提高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思想为研究对象,从防灾减灾理念之基点、准绳、效验、通达等四个主要方面论述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防灾减灾理念中的群众路线印迹。  相似文献   

13.
肖鹏  张栋 《北京档案》2011,(9):42-43
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是档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国内档案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维护和确保档案的安全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夏,我国人民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我国新闻工作者及时报道,弘扬了正气,鼓舞了斗志,表现出崇高的敬业精神,为夺取抗洪抢险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包括洪涝灾害在内的重大自然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促进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减灾科学和减灾工作,以防患于未然,需要认真加强对减灾科学和减灾工作的新闻宣传力度和新闻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5.
陈书义 《大观周刊》2012,(33):135-135
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如何积极有效地做好防灾减灾是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防灾减灾机制建设进行了探讨分析。因此,清晰认识灾害种类是做好防灾减灾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建立减灾处突机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阐述了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危机处置模式及其对档案工作的启示,制订了基于公共安全管理目标的档案减灾处突机制,并提出了我国档案减灾处突的实现策略,为档案防灾和处突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减灾工作,需要一张面向减灾全局的报纸,“减灾”工作包括防灾,救灾。减轻自然灾害,必然依靠科学技术,必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减灾工作,涉及与人民生命财产有密切关系的预测,对策,灾害评估和保险事业;涉及政府的领导、职能部门的工作、人民群众的参与作用,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有一张报纸,沟通国际与国内、政府与群众、减灾工作与科技界及部门之间的联系,宣传动员亿万群众投身减灾事业。这在本世纪最后十年有不言而喻的特殊意义。减轻灾害必须立足于预防,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必须努力促进三个方面的结合,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三个方面的结合即政府的减灾职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公众参与的紧密结合,这是减轻灾害的  相似文献   

18.
许可发 《新闻世界》2010,(8):300-300
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人的本质,从人的本质出发,积极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用思想政治指减灾扶贫工作,促进减灾扶贫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地方,面积只占全球的7%,却发生1/3的破坏性地震。本世纪死亡一万人以上的大地震,中国就占了3/5。中国对地震的经验是靠血的代价换来的。对于地震灾害形成,地震防灾减灾专家,研究员张少泉解释说,有地震不一定成灾,关键因素并不是地震,而是人。人口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是首部全面反映我国气象灾害史的历史书,又是我国开展灾害研究,指导防灾减灾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资料性工具书。经过三年的努力,灾害大典辽宁卷已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