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就业压力、焦虑三者的关系,本研究使用PPQ、《就业压力源问卷》和S-AI对34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得出如下结果:①心理资本显著的负向预测焦虑(P<0.01);②就业压力显著的正向预测焦虑(P<0.01);③心理资本中韧性在就业压力源和焦虑之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t=-2.143*,P<0.01)。说明就业压力越大焦虑水平越高,心理资本保护心理远离焦虑;就业压力增大时,韧性低的个体比韧性高的个体表现更为焦虑,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压力、择业效能感与焦虑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大学生分配体制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压力导致了诸多心理上的不适应。本文将对择业效能感、就业压力与焦虑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焦虑现状。方法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对云南师范大学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性别在就业恐惧(t=2.346,p〈0.05)、面试焦虑(t=2.525,p〈0.05)和就业焦虑总分(t=2.28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在就业恐惧(t=2.606,p〈0.01)、面试焦虑(t=3.301,p〈0.001)、工作焦虑(t=1.978,p〈0.05)和就业焦虑总分(t=2.626,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在就业恐惧(F=6.271,p〈0.001)、就业不安(F=7.231,p〈0.001)、面试焦虑(F=3.699,p〈0.01)、工作焦虑(F=7.260,p〈0.001)和就业焦虑总分(F=7.212,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学校应增强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关注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1996年正式取消毕业分配工作制度,大学生毕业必须面临自己找工作的问题。然而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沉重的就业压力不仅使毕业生在毕业前焦虑情绪严重,就业压力甚至影响到了大一大二的学生,甚至出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沉重的就业压力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针对就业焦虑的界定、测量、相关研究、现状和影响因素四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并通过以上四方面的研究和启发,针对众多研究者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给与各方研究者进行参考研究,同时也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提供参考,并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对1543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高焦虑组相较于低焦虑组表现出较高的风险认知水平.对于风险的各种特征,高焦虑者预期各种就业风险因素将会产生更为长期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更为不可控制.因此,本研究认为高焦虑水平与低焦虑水平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就业风险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探究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共施测220名大学生,收回有效数据182份。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较低水平;心理韧性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和生源地在就业压力行为表现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签订就业单位在就业压力总分及其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源地和考研是否过目标学校分数线在心理韧性力量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签订就业单位在心理韧性总分、坚韧性和乐观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就业压力和心理韧性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心理韧性坚韧性维度能有效预测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因为性别歧视等原因,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突出,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本研究以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南京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大学学生普遍存在就业焦虑现象,并且女大学生的就业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根据问卷调查和对女大学生的访谈结果探究女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整体状况逐渐成为我们现在所关心的焦点。本文从中发现新特点、新规律,为高校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群体面对就业问题时产生的不良情绪.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注意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学校耍注意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导与培养.同时,大学生们也应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使自己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相似文献   

10.
吕映福  粱天坚 《教师》2012,(23):120-120
近年来大学生因就业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对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就业压力和焦虑、抑郁三者关系,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期降低就业压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使大学生们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就业。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大学生焦虑、抑郁水平与预见就业风险认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总分与风险的"重要性"负相关显著,与风险的"时效性"和"不可控性"正相关显著,与"就业市场竞争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正相关显著,在"重要性"、"时效性"和"不可控性"以及"就业市场竞争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高低焦虑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抑郁总分与风险的"重要性"负相关显著,与风险的"时效性"和"不可控性"正相关显著,与"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正相关显著。在"重要性"、"不可控性"以及"职业自我认识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高低抑郁水平者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是影响其就业风险认知的重要情绪变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就业焦虑现象,且持续时间、焦虑程度有所不同。为了提前适应择业就业,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兼职以期调整自己的状态,提升职业胜任能力。采用SPSS22.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焦虑主要来自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大学生兼职与就业焦虑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个体、学校和社会等层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缓解其就业焦虑。  相似文献   

13.
曹绍平 《文教资料》2010,(32):202-20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焦虑。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产生就业焦虑的心理因素及如何从多方面共同努力,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分析了毕业生就业焦虑心理的成因,并提出了化解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毕业生主要压力源为个体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支持系统的评估,不同生源地、不同就业状态的毕业生在就业压力及子维度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科毕业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和非毕业生。不同就业状态毕业生在焦虑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心理弹性在就业压力和焦虑之间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当就业压力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心理弹性与焦虑水平成反比趋势,当就业压力超出一定的范围时,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回归模型显示,对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的预测变量为心理弹性中的社会资源、自我效能、社交能力子维度以及就业压力源中的就业心态评估子维度。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焦虑现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春雷 《教育探索》2009,(2):131-132
通过自编诊断问卷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采用个案访谈、专家咨询、文献检索等方法,对就业焦虑的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就业焦率与年级层次、与性别、与经济条件、与就业形势和就业期望等有关.解决的对策和建议有:政府加强调控,完善服务体系;深化学校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家庭积极配合,转变就业观念;学生主动择业,适应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7.
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源,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承受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心理承受力概念、研究现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增强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承受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焦虑这一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普遍性.而过度的、持久的焦虑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应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就业心理指导课程、提供就业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降低大学生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使得大学生产生就业焦虑。本文从宏观经济、高校教育方向及大学生自身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焦虑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了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当代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依据。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20名高校大四女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在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对就业压力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最后得出结论:女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可通过增强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来减少其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