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初儒学能够脱颖而出,最终登上独尊的地位,众多儒生的努力功不可没。汉初的儒生从礼仪制度、思想领域和儒家经典三个方面继承并改造了儒学,使之更能适应汉代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从而为儒学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乡村儒学开展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过往“乡村+儒学”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展望未来“乡村儒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融合之路。从历史、学理、实践三个维度来看,乡村儒学是活跃至今的历史现象、基于实践的理论学说、化民成俗的道德行动。未来乡村儒学开展的时代背景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事业的推进,其总体目标是淳化乡风民俗、引导向善向上、重塑乡土文明、构建精神家园。其主动性实践主体应由地方党委政府、人文学者和时代乡贤三方组成。未来乡村儒学开展的具体举措包括:把牢规范发展的政治方向,凝聚助力复兴的价值共识;转化以文化人的科研成果,增进扶志润心的民生福祉;做强融入生活的实践平台,构建协同推进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儒学的理论体系在清末已经解体,其历史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作为社会统治思想变为主要被反思的历史文化遗产。儒学虽然不能充当现代社会的指导思想,但它的积极思想可以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在“东亚儒教文化圈”、“后工业化社会”起一定积极作用。“儒学复兴”不可能,而儒学的某些积极思想必将被更新、更高的文化形态所吸收、所熔化,儒学的积极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洲开始崛起,特别是进入70—80年代,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腾飞,引起了东西方学者普遍关注,重新认识东方,重新认识东方文化,重新评估儒学的价值,使中国儒学面临新的发展转机。但是,儒学研究的复兴,不是儒学的复兴。“儒学研究的复兴”是指儒学研究在历史上中断后,现今又重新恢复了热烈研究的局面;“儒学复兴”是指恢复儒学在历史上的统治地位,恢复传统儒学的理论体系。儒学复兴不可能。对儒学的态度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实行打倒一切的否定主义与无用主义,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继承又超越,在多元文化并茂的氛围中,走中西文化融通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100周年的过程中,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引导。根据百年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以"革命"为主题的救国救民思想教育、以"建设"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改革"为主题的开放发展思想教育、以"复兴"为主题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新时代党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立足青年发展需要,鼓励青年勇于砥砺奋斗。  相似文献   

6.
宋明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然溯其源头可至唐中叶的韩愈和李翱。韩愈站在时代的高度,痛斥佛老,力图重振儒学,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道统"论和"性三品"说,其道统思想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开宋代理学道统论之先河,是承前启后,联结两端的中间环节。与韩愈亦师亦友的李翱修正了韩愈的"性三品"说,提出了"性善情恶"的"复性"说,这不仅开启了理学心性论的先河,也为宋代理学融合三教做出了表率。据此而言,以韩愈和李翱为代表的儒学复兴运动,可以算是宋代理学的先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了儒学、基督教和共产党教育思想的内涵、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旨在剖析其思想精华,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研究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于儒学适应封建政权需要这一时代呼唤,西汉早期贾谊、陆贾等人作了初步建构。董仲舒厚积薄发,兼采百家之长,从天道观、政治思想、人性论、伦常思想等不同方面系统地对儒学进行改造,标志儒学由先秦儒学到汉代儒学转变的完成,为儒学更好地为巩固封建政权服务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春秋书法是指孔子著<春秋>时所采用的方法和原则.这一书法到北宋时期随着儒学的复兴,得以发扬光大.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也是北宋儒学复兴的功臣,他以春秋书法为著史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健康思想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将“四史”中蕴含的丰富理论资源以及实践经验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当中,有助于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发展目标,使得新时代青年能担当其民族复兴的重要责任,引导其坚定“四个自信”,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研究对象,就“四史”与其进行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展开分析,并对其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儒者以参与政治、关心政治为己任,即使是在儒家义理未曾得到很大发展的唐代,儒者的政治关怀也依然得以展现。从两唐书《儒学传》来看,唐代儒者没有从义理上对儒家政治思想有较大推进,但对儒家礼教礼治的精神有所强化,他们积极运用所掌握的礼仪知识去干预政治生活,参与政权建设,这是唐代儒者政治关怀的一个重要特点。以现代视野观之,包括唐代儒者在内的传统儒者关心和参与政治的方式值得现代儒者反思,政治制度构建与维护并非儒者政治关怀落实的惟一途径。唐代儒者主要靠记诵辞章以及引经据典来维护自己的学术尊严,或者只靠繁琐的仪礼细节来说明礼治精神,拘泥于儒家学说的繁琐考证之中,失却了儒学反思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如此思路下,儒学思想的没落则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史记·儒林列传》的写作旨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司马迁颂扬了汉武帝君臣复兴儒学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儒学在汉武帝君臣的“独尊”下发生的学术质变。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的,但在司马迁的学术思想中又是统一的,把二者分割开来不符合司马迁的思想实际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支撑,而儒学在历史上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和儒学的复兴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而在儒学中包含着的"和谐社会"理想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极其有意义的资源.复兴儒学必须关注当前中国社会和全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现在, "人和自然"、 "人与人"、 "自我身心"的矛盾已成为人们今后是否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 "人我合一"、 "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合一"的现代诠释会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儒学的现代意义一直是近几年来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制度建设两个主要方面阐述了儒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现代意义,包括儒家伦理规范在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和维持正常经济商业活动运行中的借鉴意义,儒学的"为政以德"的治国方针对"以德治国"思想的启示作用,儒学的中庸精神的现代解释在社会安定、统一的政治局面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儒学的民本主义政治诉求为和谐社会秩序的维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儒学天命观与夏商以至西周、春秋时期的天命思想存在着因袭损益的关联。夏商时代,尊天奉神,“天命”概念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意义。西周承继前代传统,同时根据现实的需要赋予“天命”以人文的伦理性格。经过春秋的社会动荡,“人”的意义进一步弘扬,至孔子创立儒学,继承、发展西周以来重人道、道德的传统,形成了富有浓厚伦理色彩的儒学天命观。尔后历经孟、荀的阐发,以至汉、宋儒者的理论建构,儒学的天命思想中最终把社会道德伦理升华为本体与政治紧密相联,使儒学成为以伦理为本位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儒学本身不是宗教,先秦的儒学创始人和大师都不是宗教家。尽管在古代和现代出现了“儒教”和“孔教”的概念,但自始自终不是宗教。香港等地确实有人致力于把儒学演变为宗教,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提倡建立“实用儒学”的概念,以同应新儒家和孔教对儒学全面复兴的企图  相似文献   

17.
从先秦儒学开始,儒家就有重实践的传统。而教育不但是儒家实现其人生理想的重要渠道,而且是儒家对社会产生最大影响的途径之一。本文将从白鹿洞书院的复兴说起,探讨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家的理学教育主张和教育实践,并阐发理学思想与宋代重要私学教育机构书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儒学自先秦始创,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虽几经波折,但在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仍基本上保持了统治地位。儒学的奠基者孔子,其思想所涉及的众多问题,在封建社会漫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在各种思潮的分合激盪下,都发生了种种嬗变。然而,其思想的基本模式,却被世代儒学承接下来,虽不断变换种种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一思想模式,就是在伦理本位的基础之上天命、仁、智三者的统一,也即天道观、政治伦理观和认识论三者的统一,三位一体。这是孔子思想的基本构架。孔子诸方面的思想只有置入此构架时,才能现出其本来面目。本文从理智的天命观、伦理化的天命、仁与智的统一等三个方面分析研究这一思想模式,揭示这一思想模式犹如世代相传的基因,塑造了儒学的特质;剖析这一思想模式给中华民族文化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二程政治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丰富的思想渊源。历史背景指自唐代之后门阀士族的衰落与新官僚制度的形成,同时北宋政权的羸弱使得面对异域入侵时逼显出民族和国家意识的提高。思想渊源是指宋代之前的文化思潮对其学说的影响,主要是魏晋以来玄学与佛教对儒家名教的冲击和挑战。二程在构建新的哲学体系过程中,既批判又吸收了佛道两家的哲学资源,同时又自觉地对原始儒家内圣外王的基本理念予以发挥,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哲学在整个宋代道统重建和儒学复兴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杜甫一生曾经种药、采药、晒药甚至卖药,如此“药生活”是杜甫在秦州期间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杜甫体弱多病,草药常常是他的养生之资;杜甫一生困顿,草药时为他的生活之资;杜甫热爱自然,草药也是他诗歌意象的一个重要资源;杜甫深具儒家爱物济民的思想,他喜爱草药是因为草药为仁者之物。杜甫面对草药时的心态主要是审美的而不是经济的。草药在杜甫笔下更多的是诗人精神生活的一个表现物,是他内心深处道家隐逸意趣与儒家仁爱思想结合而成的一种象征性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