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学会找错单位"1"?并不是学生缺乏找单位"1"的技巧,而是我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出现了问题. 1.用所谓的"技巧来确定单位"1,忽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有些老师这样训练学生:先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句子中的"比、是、占"籽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实际上,从分数意义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图示的方法,完全可以理解这些含有"分率"的子,不难找出是把"谁"平均分成若干份,出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相似文献   

2.
1问题提出在日常教学中,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会将"1"生成为"1+1"等.实际上,形成这一现状的责任不全在学生,主要在于教师.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2.让学生初步了解记叙文的要素;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德.[方法提示]1.用童话故事引路,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3.即兴表演,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目悦"、"耳悦"、"心悦",进入故事的情境.[课前准备]1.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有关卡片;2.录音机、磁带.[教学步骤]一、童话引路,激发兴趣.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运用童话故事引路.导入新课,先出示一幅投影灯片,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鸭  相似文献   

4.
1 制作主文档 首先把"学生期末成绩汇总表"(excel表)复制到"我的电脑"里作为数据源;然后建立一个名叫"学生成绩通知单"的word主文档. (1)打开主文档"学生成绩通知条",制作如表1所示的通知条.  相似文献   

5.
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进入角色 1.教师板书:<从">"到"!">. (1)学生面露难色之时,师引导释疑,发现这个题目其实就是写事的.  相似文献   

6.
王孝梅 《科教导刊》2021,(1):105-106
针对部分学生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逃避的情况,提出6+1高等数学教学法.6+1高等数学教学法改变了传统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且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相吻合.通过"导""议""展""评""理""研""思"七环节,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高等数学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课外的搜集,认识一些带有"礻"和"衤"的字词、成语、诗句等,提高学生的识字量。2.区分"礻"和"衤"的含义。3.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课外的搜集,认识一些带有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字词、成语、诗句等,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教学难点】1.区分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含义。2.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兴趣和  相似文献   

8.
记忆我能行     
[活动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有意记忆"和"及时复习"对记忆的重要性;了解"分类"、"联想"、"谐音"和"趣味"等科学记忆方法和窍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交流以及探究等能力. (3)通过归纳"记忆方法和窍门"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亲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1.应让学生明白,"自主探究学习"是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该从小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作者对此进行了几点探索,作出如下总结:1.尊重情感,使学生有"疑"敢"问"。2.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3.施展空间,让学生见"疑"必"究"。4.授其方法,使学生有"疑"善"问".  相似文献   

11.
<正>本节课是笔者"打造释放学生潜能的教学课堂"专题教研活动中执教的一节观摩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局部"以直代曲"的过程,理解割线逼近切线的过程;(2)理解割线与切线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借助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体会"以直代曲"和无限逼近思想;(2)掌握借助割线逼近切线求曲线上一点处切线斜率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经历概念生成的过程,培养学  相似文献   

12.
<正>概率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各地高考的考点,同时更是学生的易错点.为了减少学生求解此类问题的出错率,提高解题技能与技巧,下面就学生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解举例剖析,希望能够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注意.1将"非等可能"与"等可能"混同致错例1将一枚硬币连掷三次,出现"2个正面1个反面"的概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1.同学们,你们会说话吗?(学生笑,继而惊诧)2.教师出示来自于学生中的诸如"哇塞"、"帅呆了"等词  相似文献   

14.
"1+3模式"中的"1"指的是学生,"3"指的是学校、企业与第三方公司,"1+3"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企业、第三方公司三方面密切合作,组织学生开展秘书技能实训,提升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5.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笔者认为要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要从以下五个各方面做起:1.给学生一个有"亲和力"的课堂;2.给学生一个有"吸引力"的课堂;3.给学生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4.给学生一个有"表现力"的课堂;5.给学生一个有"竞争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找准单位"1",效果较好. 1.理解本质——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中找准单位"1"的量.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哪个量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哪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红花是黄花朵数的5/7,是把黄花的朵数平均分成7份,红花的朵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所以,黄花的朵数是单位"1"的量. 2.挖掘补充——在补充扩句中找准单位"1"的量.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练习课的教法是——首先,让学生板演一道习题:"三(1)班学生植树227棵,三(2)班学生植的树比三(1)班少45棵.三(2)班学生植树多少棵?”学生算完,教师将题中的"少45棵"改成"多45棵"再给学生计算.学生计算完毕,教师引导他们比较两个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突出所谓关键词"多"与"少"来确定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课上完后,听了这节课的教师建议教者出了一道题目给学生解答:  相似文献   

18.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1.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9.
如何确定单位"1"?很多教师教给学生一些"窍门,如:"是""比""占""相当于"等字词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我认为用这种方法不一定可靠,比如:"女生人数的五分之四是男生人数."这里就不能把男生人看作单位"1"而应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不要要片面地用个别词语去套,而要根据题意确定标准量,否则不利于学生理解单位"1"的真正含义.教学中引导学生据题意确定标准量,要学会对一些关键词语的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采用"2+1"办学模式,即学生第一、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到企业定岗实习.与传统日校办学模式相比,"2+1"模式在德育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上具有双主体的特点,德育途径和方法也应有新思路.文章通过对"2+1"模式下德育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应这些特点的德育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