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拼音,其实特好玩!"1.读,很好玩。(1)超级顺口溜。新奇有趣的顺口溜,琅琅上口,在富有节奏的诵读中,把字母的音、形"一举拿下"。声母:"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伞柄朝上fff……";韵母:"张大嘴巴ɑɑɑ,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1上加点iii……";整体认读音节:"小ü见大y,擦掉眼泪笑嘻嘻……"三拼音的拼读规律:"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引导同学们自己尝试编一编拼音顺口溜,更有创意。(2)美妙小故事。创设一些美妙的故事情境,可以让抽象的拼音符号变得  相似文献   

2.
一、"顺口溜"法,焕发学生"童"趣顺口溜语句有趣、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懂易记,非常符合小学生活泼、爱动、好玩的特点。在教学中巧妙运用顺口溜,可以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还可以使知识化繁为简,易于掌握。如教学《水墨画动物》一课在引导学生说说"青蛙长什么样"后,我用顺口溜概括了学生对青蛙的认识:"尖  相似文献   

3.
<正>一、用"编"吸引1.编故事学拼音。j、q、x和ü的拼写规则是一年级上学期拼音学习的一个难点。课伊始,我利用情境图编故事导入:j、q、x带着小i出去玩,小ü也要去,急得哭了。j、q、x说:"你先擦掉眼泪,我们再带你去。"小ü连忙擦掉眼泪,拉着j、q、x的手出去玩了。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专专心心。2.编顺口溜识汉字。有些汉字笔画繁杂,我采用编顺口溜方式引导,记忆效果较好。如编"善"字的顺口溜:一只羊,袋里装着两颗糖,坐在凳子上尝。一口尝不完,分给同伴尝。这只羊真善良。顺口溜生动,形象,学生个个倾耳倾听,兴趣盎然地记住了"善"的音、形、义。  相似文献   

4.
[原因及分析]早在我们上学的年代,校园里就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现在顺口溜有所发展,变成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老师逼出来的绝招."这个"逼"字,用得很生动,也很贴切.审视现今的校园,学生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顽疾.  相似文献   

5.
(一)记大小月日数,可用下面的顺口溜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每月三十一天不会差;只有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日.注:在教学时须向学生讲清两点:①"腊"即"腊月",本指阴历十二月,此处借指阳历十二月;②除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以及平年或闰  相似文献   

6.
jqx和ü相拼,要省去ü上两点.这条重要的拼写规则,对小学生讲许多音理知识是不行的,但总得设法让他们记住.于是,过去有一些教师编了一首顺口溜:jqx,真淘气,见了鱼眼就挖去.这首顺口溜合十三辙中的"一七辙",唱起来顺口,又形象地说明了ü和jqx相拼的规则.但是,"挖"鱼眼"的行为显得残忍,作为语言的内容用来教育小学生不够文明.不少教师就对顺口溜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生中盛传着这样一句语文学习过程"三怕"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怕文言文,可以理解,毕竟老祖宗留下来的之、乎、者、也,离我们太久远了,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学校园里广为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是农村中学生更甚。在农村初中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三多":假话多、空话多、套话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中学生有"三少":见识少,阅读量少,生活阅历少。  相似文献   

9.
"顺口溜"以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时使用.顺口溜"辅助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今介绍数例供同行参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以顺口溜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字母的音和形"一年级学生学拼音,学得快,忘得也快。"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在编顺口溜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单韵母"o"时,我启发学生:"‘o’像什么呀?"有的说像圆圈,有的说像圆月,还有的说像洋娃娃的眼  相似文献   

11.
<正>1.词汇教学1.1利用顺口溜巧记单词。采用简洁、明快、风趣的顺口溜巧记单词,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生学习词汇既轻松又妙趣横生。在教学单词现在分词变化规律时,重读闭音节,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并加ing的这种变法,sit—run—jog—swim—begin—shop—put可以编成顺口溜:"我们坐着,坐累了,出去跑步,跑累了,慢跑,大汗淋漓去游泳,神清气爽开始去购物,购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的一首顺口溜反映了当前学生写作的状态:"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一个小时没开头。"应该说,这首顺口溜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反映了目前习作教学处在一种低效的尴尬境界。一、当下习作教学的积弊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首顺口溜反映了当前学生写作的状态:"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两节课时没开头."应该说这首顺口溜从某种意义上确实反映了目前习作教学处在一种尴尬、低效的境地.那么,当下习作教学的积弊在哪儿?又该如何变革呢? 一、当下习作教学的积弊  相似文献   

14.
一、不定冠词用法:名词像秃子,常爱戴帽子;单数名词前,需用a和an;辅音前用a,元音前用an。根据上面顺口溜我们可以把"我们需要一把刀子和一个苹果。"这句翻译成:We need a knife and an apple.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7,(6)
"戌、戍、戊、戎"四个字很难区别。但只要记住下面的顺口溜就好区别了:  相似文献   

16.
镇江三怪     
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第一怪:香醋摆不坏。醋,是我国传统酸性调味品,古人给醋冠以"食总管"的美称。千百年来,人们在爆、炒、拌等烹制中,都要加些醋,去腥解腻,增进菜肴的风味。镇江香  相似文献   

17.
<正>1.利用儿歌、顺口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生认数和数数时,经常利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儿歌、顺口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铅笔能写字,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能听话,4像红旗迎  相似文献   

18.
自己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知道大多数学生都害怕写作文,可以用以下的顺口溜来概括当前学生的作文状况:"提起作文直摇头,看见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化难为易,下笔成文呢?我觉得应该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9.
论顺口溜     
顺口溜是群众口头创作的重要形式,几乎每日每时都在群众中产生,在群众中传播,对表达思想情感和社会交际起着重要作用.可是却很少有人去对它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个未经充分开发的宝藏,还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发现其真正的价值,探索出它的科学规律. 为了明确讨论范围,这里有必要为“顺口溜”一词正名.以现在所见,“顺口溜”有三种  相似文献   

20.
五光十色顺口溜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抄、抄、抄,我们的绝招;打、打、打,家长的王法."走进中学校园,不时能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它成为了中学生们嬉笑调侃的一部分.这些校园顺口溜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有反映学习与生活的,也有反映早恋与家长关系的;有根据脍炙人口的诗词歌曲改编的,也有自编自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