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高校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教育与职业》2008,(14):156-157
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期的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是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主要部分,因此,构建新的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是高校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就业最难年"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强调高校的创业教育,如何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是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通过大学生的创业背景和现状,研究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试图对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代社会,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从而拓展其就业途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创业教育的概念,然后着重论述了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和采取的途径,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赵玉瑜 《文教资料》2014,(16):162-16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以创业促就业是高校就创业指导工作的基本方针。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维度入手,探讨了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为基础,实证分析了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创业禀赋的视角,对当前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地方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状况及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变迁过程进行了分析;其次,借鉴创业禀赋理论对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进行了评析,并构建了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最后,对当前地方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为地方高校借鉴创业禀赋理论,形成高校、社会、政府的联动机制,开展有特色的就业创业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高校创业教育的互动融合,以高校创业教育为切入点,在就业竞争力的视阈下,围绕回答什么是高校创业教育,为什么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和如何进行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通过对就业竞争力和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厘定和关系梳理,阐释就业竞争力视阈下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摸索出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创业教育的三种重要模式,即科技孵化模式、师生一体模式和分化拓展模式,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日益攀升,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和高校普遍关心的话题。面对第四次创业高潮的到来,高校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实现从培养就业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过渡。本文通过阐释就业竞争力与高校创业教育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以"什么是创业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创业教育、怎样创新创业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期为高校的创新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洪银 《江苏高教》2012,(2):108-110
每年约有1/3大学生毕业后半年内实现就业。研究发现,职业定位模糊、劳动力市场竞争和试错心理等延长了大学生就业搜寻期,毕业即就业的传统观念使就业教育缺乏延续性,毕业前未就业群体不再纳入就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大学后"就业责任缺失。高校应该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半年跟踪就业服务。政府除提供免费的有组织培训外,还应建立社会补偿机制,制定创业补偿政策,促进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的就业教育起步较晚,加之西方创业型就业教育的理论在中国没有本土化,使得创业型就业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经验。文章主要从社会、高校等方面论述实施创业型就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探讨高校实施创业性就业教育可行性,提出高校要实施创业型就业教育必须在课程和课堂的实践体系上进一步深化,在大学生创业型就业能力培育上设计更加合理的体系和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热点。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经济与科学技术双向同步发展,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渴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显现。“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育理念,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对于培养高校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从“课程思政”背景下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在“课程思政”理念支持下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措施,以期给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宁波高校为例,分析了高校公关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缺乏有效对接的现实问题,剖析了高校公关教育助推就业创业教育的旨归内涵,提出实行互为融合是实现校公关教育助推就业创业教育的策略选择,回归实践是实现公关教育助推就业创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柔性服务是高校公关教育助推就业创业教育的优化组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产生就业市场的职业性别隔离和“玻璃天花板”现象;二是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导致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强,这种现状显然与创业即就业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方原因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由此催生了高校创业教育热.但我国创业教育社会基础薄弱、高校施行创业教育条件不足、创业教育自身功能局限和当前创业环境缺乏等因素影响了高校创业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我们应理性认识创业教育及其功能,并通过强化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改善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和大力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来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让大学生成功就业,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合理地理解创业教育与就业的内涵和特征,实事求是地认识创业教育与就业的联系和区别,与时俱进地厘清创业教育与就业的辩证关系,切实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鼓励大学生创业,既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所以,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毅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7):114-115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传统就业模式满足不了就业的形势,通过创业教育创新就业模式,达到"创业带动就业",使就业这一民生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刻不容缓。分析创业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探讨创业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希望通过创业教育,增加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化解就业矛盾和危机。  相似文献   

17.
就业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为了培养新型人才所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为了对该全新理论与动态指导下的大学生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就业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以及通过就业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措施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试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引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磨炼创业心理品质,打好创业知识基础,培养自主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社会环境,可以有效地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也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生长点,为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转交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提升就业能力、培养创业意识,因此,创业教育成为众多高校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选择。然而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大力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以期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产业机构的不断变革,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针对当前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专业特色不明显、指导发展失衡以及机构设置不完善等问题,本文认为各高校应在深入了解社会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应通过加强学院师资建设,完善就业创业相关理论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增设就业与创业指导机构等措施来保障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