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情义男”到“薄情汉”——兼论典型报道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汶川大地震"背妻男"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5日,在汶川地震过去的第三天,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每日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张题为<给妻子最后的尊严>的照片,这张照片是美籍华裔摄影师沈淇徕于2008年5月14日在四川省绵竹汉旺镇的地震灾区拍摄的,照片上一个叫做吴加芳的中年男子将妻子石琼华和自己绑在一起骑在一辆摩托车上.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10,(29):10-11
一位在汶川大地震中对已死亡的妻子不离不奔的“背妻男”,一位善良女子,相识9天后的婚礼……“背妻男”闪婚的骤然凋零.再一次无情地揭示了当下爱情面临的尴尬环境,俗世间男女初相见的美好,终究拗不过岁月的斑驳。  相似文献   

3.
在汶川大地震中背亡妻回家的吴加芳,被媒体称为"最有情有义的男人",曾经感动了无数人.然而近日却被网友爆料其"人品差"、"人缘差","和前妻感情不好","其背亡妻回家的行为是被逼而非出于自愿"、"不肯赡养亲生父亲"等等,多家媒体纷纷跟进采访报道.一时间,对吴加芳的质疑和批评如潮水般涌来,这个"最有情有义的男人"瞬间又被称为了"薄情男"和"伪君子".一时冰火两重天,大众感觉受到欺骗,媒体也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样的报道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反思呢?  相似文献   

4.
“背妻男”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被拍下背亡妻照片的吴加芳,其背亡妻回家安葬也是因为当地无人帮其处理后事并被亡妻亲人所逼之下的无奈之举。这张照片为外国媒体记者拍摄,拍摄者本人给出的图片说明仅仅描述了事实.在被外媒采用时添加了“给了她最后的尊严”的说法。而“最有情有义的男人”的称号,以及“嫁人就嫁吴加芳”的说法,是国内媒体跟进报道直接或间接产物。  相似文献   

5.
从"集体失语"到"媒体盛宴",中国新闻灾难报道完成了一个美丽的转身,有关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验证了这一点。不过,转身背后依然存在许多"次生灾害",危及着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农”报道研究,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来看,这样会更具有参照性、深刻性。诸多资料显示,民国时期的“三农”报道已经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比较客观、关注民生情怀、注重农村经济实用信息等特点。比如,1922年8月吴觉农㈦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中国农民问题》,他在文章中分析了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土地问题、农民的被剥削和被压迫、农民教育、农业技术等一系列涉及中国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根本问题。而晏阳初从1929年开始,  相似文献   

7.
话说"简单"     
记得读过一本书,说丑妻、近地、破棉袄,在过去被农民视为"三宝".丑妻,一般不会招惹是非,不会红杏出墙,只要后院不起火,丈夫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外边奔日子.  相似文献   

8.
凌晨4点,大盗被警察"状元"健步追上鞍山市公安局立山分局双山派出所所长屈丰海介绍说,4月1日凌晨4时许.派出所教导员孙立国、民警王琳以及两名联防队员正在夜巡,发现一栋居民楼下的一辆轿车里有人行动诡异.待4人上前察看时.车门猛然被推开,一名中年男子从车内窜出,撒腿狂奔.从背影看,这个人身材魁梧,个头在1米80左右,跑的速度还真不慢.但他哪里想到:34岁的民警王琳是鞍山市警察大练兵活动中的"状元",腿脚更敏捷.40米外,王琳一个扫堂腿就把中年男子撂倒了.  相似文献   

9.
1月23日重庆晨报7版“贫穷父亲下跪为儿子赎罪”一文,报道少年杀人犯父亲在法庭上为儿子下跪赎罪一事。被少年犯杀死的是一名少妇,她和丈夫十分恩爱,丈夫原计划春节接妻到湖北永远结束分居。妻子突然被杀后,7岁儿子整日向爸爸要妈妈.丈夫无言,他想念妻子,父子俩常常抱头痛哭.情形很惨。  相似文献   

10.
友直 《档案管理》2005,(5):94-95
偶见一报上登了一首"不足歌".歌中讲,"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方一饱又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上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歌词通俗,含义易懂--人们没有满足的时候,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相似文献   

11.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注点都锁定于"三农"领域,由此可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媒体理应对"三农"报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受版面、采访成本、目标受众、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农"报道在许多媒体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倾向.如何加强"三农"报道?笔者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的"非典"事件使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启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大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显示了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化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体现了突发事件爆发后党报在消除信息不确定性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也彰显了党报突发事件报道的渐趋成熟.本文以人民日报2008年9月14日~10月13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样本,探讨该报在本次危机传播中的报道特点与缺失,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地震报道看传统媒体的创新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网友的震后"网络168小时" 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14:35,地震发生仅7分钟后,第一个灾区网友描述地震情况的帖子发到了"百度贴吧"的地震吧上. 14:46,新华网发出第一条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消息.  相似文献   

14.
李娜获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威力大到把国内媒体"炸晕",引起媒体的集体"失态",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疯狂报道、起哄造"神";感情用事、无原则地报道和捕风捉影式地分析与评论等. 媒体的反应与表现 1.标题 李娜就像一个魔法师,在北京时间6月4日晚她夺得法网冠军后,国内媒体界的记者和编辑一夜变成了.一根筋",变成了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使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逻辑.  相似文献   

15.
从2005年8月起,《衢州日报》强力推出一组旨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新农民"报道,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读者来信说,这些典型既反映了新农民的时代精神,又介绍了新农民的致富经验,鲜活生动,可读可信可学,为新时代的农民树立了榜样.这组报道能取得成功,与报社"让农民自己推荐学习典型",激活"三农"报道的做法分不开.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生平有时只能用时间或其他概念来编织. 施嘉干,一个出生在19世纪末的中国人,在20世纪的二十年代去美国留学,归国后成为一名工程师.他一生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年代.他在不同的年代学习、创业,筑路建桥,设计工程.后来,他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成为一个七十高龄的"五七战士",直到1975年去世.他没有等到"四人帮"被打倒的一天,也没能看到改革开放,不然的话他会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近代中国百年沉浮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相似文献   

17.
一名明星女记者的演讲视频近来在微博上热传数万次,我看到一名从业界转到学界的新闻人推荐他的学生收看这个视频,"以体验陈述的力量",也忍不住打开了这个视频.看过之后我除了体验到陈述的技巧(不是力量),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又"被宣传"了.  相似文献   

18.
过"五·一"节     
最近一段时间,他工作很忙,连双休日都很少休息,眼看"五·一"节来临,妻关切地对他说:"后天就是'五·一'节,我说李建,到时你就别再上班了,在家休息一天,咱们上午游公园,下午逛商场,晚上我给你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再少喝点酒,让你好好轻松一下."他满口应允.  相似文献   

19.
一天我正在当班.突然接到记者小康的电话。说他在一个村里被一群农民围住了,这些农民要打他!还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跨上摩托车往这个村飞奔而去。还没到村里,就看到村边的一片森林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几百名群众不去救火,却在那儿吵吵嚷嚷。我拔开人群,只见小康被围在人群中,满脸通红。紧紧护着自己的宝贝摄像机。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以来,媒体曝光了英国国会多名议员滥用或虚报津贴的问题.朝野上下,沸沸扬扬,被称为"津贴门"丑闻,布朗内阁多名要员因而辞职.6月5日,英国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工党遭遇惨败,更对布朗首相造成沉重打击."津贴门"丑闻在6月6日达到高潮,当天多家媒体报道了布朗在报销自已第二寓所的电费、服务费和议会税时,一张发票多报了334英镑,另一张多报了12.25英镑.布朗承认在报销开支上犯了错误,并退回了近200英镑申领的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