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菌菇的魅力     
林然 《生态文化》2014,(4):60-62
在我国的中医药学和营养学中,“药食同源”之说源远流长,我国历代的医学大家们都十分重视用食物来防病治病,特别强调对病患要应用饮食来调理,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食疗”.  相似文献   

2.
漫谈饮茶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觅 《生态文化》2008,(2):56-59
茶叶是承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经天涵地育、至清至洁之灵物,是我国人喜爱并公认的“国饮”。茶文化在我国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王公贵族以茶待客;文人雅士以茶会友;平常百姓以茶为乐;医家药圣以茶为方(茗)。茶道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友谊使者,还是陶冶情操、养生保健的妙茗,更是药膳食疗创新中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3.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在民间,人们常说“药疗不如食疗,药补不如食补”。而饮食疗法又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提起苹果,人们无不熟悉最普通不过:圆胖红润带着喜幸,香气诱人酸甜多汁,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都很高。光是对它的赞誉顺口溜就有一大串:“饭后吃苹果,老头赛小伙”;“每天吃苹果,医生远离我;一天吃一个苹果,疾病不找我”。人称“大夫第一药”,不但有“全科医生”之美誉,还有“全方位健康水果”雅号。可见苹果不光是人们喜吃不厌的水果,还是药材、医生、国内外公认防病保健佳果。  相似文献   

5.
中华大地是红枣故乡,食枣历史悠久。枣是人们喜食推崇的美味佳品,被赞誉为百果之冠、长寿之果、滋补良药、减压奇果、百药之引。早在3000多年前,《诗经》就已记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在汉代铜镜上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可见先祖对枣之钟爱。因此从古至今口口相传有“日食仨枣、长生不老”之说。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苏轼涉及药食同源的诗词为研究对象,以五行分类为依据,初步分析苏轼诗词中涉及药食同源的部分,从药食同源的视角对他的诗词文化进行尝试性探讨,发现苏轼诗词中涉及药食同源目录共计59种,占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名单目录53.6%,金、木、水、火、土五行均有涉及。立足药食同源,发现诗词文化新视角。养生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选读含有药食同源思想的诗歌,宣传中药文化,初步了解药食同源知识,有助于药食同源养生知识的推广和运用,为古诗词的讲解拓宽思路;选编中医药文化进高校、中小学课堂,为中医药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说“馂”     
我们先看一段《左传·庄公六年》中的文字: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馀。”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不血食,而君焉取馀。”其中“不食吾馀”,杜预注:“言自害其甥,必为人所贱。”孔...  相似文献   

8.
《职业圈》2004,(5):51-52
时下,吃新鲜、吃特色、吃情调,已成为都市人饮食消费的主流.如果你能让鲜花在餐桌上"盛开",来尝鲜的人一定少不了:既能饱口福,又有食疗之功效.因此,开家鲜花食庄,既"回归自然",又添美色,且撩人食欲,生意肯定差不了.  相似文献   

9.
《谷梁传〈春秋〉》 :襄公二十有一年“冬 ,十月 ,庚辰朔 ,日有食之……庚子 ,孔子生。”《公羊传〈春秋〉》 :襄公二十有一年“冬 ,十月 ,庚辰朔 ,日有食之……十有一月 ,庚子 ,孔子生。”《左氏传〈春秋〉》 :襄公二十有一年“冬 ,十月 ,庚辰朔 ,日有食之”(按 :无“庚子 ,孔  相似文献   

10.
香药从实物到概念都属于“舶来品”,自汉代输入我国,初始作为重要的贸易商品,之后在医疗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之下,逐步进入中医药本草体系,完成了“在地化”的转变,对中医药临床实践、理论创新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香药本草的交流融合史,为历史上中外文明互鉴提供了典型案例和研究史料。以文明互鉴为视角,重新审视中医香药本草文化,将为东西方医药交流史、中医药文化、中国香文化发展史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马玉红 《职业圈》2014,(15):106-106
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四十多年发展历程的企业。先后获得“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在董事长领导下,以谋求人类健康为宗旨,奉行“以德制药,药济民生”的企业文化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德药百年企业。  相似文献   

12.
儒学由民间学说上升为官方意识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医药民俗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思想观念上,人们认为能医懂药之士,方可忠孝两全;在医疗实践上,“蒙帕诊脉”、“牵线诊脉”以及尝药、尝粪、舔痔吮痈、割股疗亲等,逐渐演变为医药陋俗。  相似文献   

13.
关勇 《生态文化》2011,(2):60-60
蕨菜具有清热、安神、利尿的功效。(《本草拾遗》:“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有补脾益气,杀菌消炎之功,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食疗本草》:“补五脏不足,除气壅经络筋骨间,去毒气。”)。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蕨菜具有一定的抗癌、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蕨菜中的某些有效成分还能扩张血管,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古曰:“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歌唱的动机源于由感而发,曲源于心,歌随于情。《汉书、艺文志》载“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歌唱起于先秦的猎歌,随后出现的宫  相似文献   

15.
从谱牒和商业书看明清徽州的商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以人口孳乳故,徽地所产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以起”①。随着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徽州经商者愈来愈多,到明朝中期,徽州人已经是“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②了。从商是明清徽州人的安...  相似文献   

16.
李丽 《生态文化》2013,(3):59-60
“荧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烧人,杏俗难为对,桃顽讵可伦,肉嫌卢橘厚,皮笑荔枝皴,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这是唐代自居易描写樱桃的名句。大诗人不但此赞樱桃比杏、桃、卢橘、荔枝好,甚至还为最中他意两美女眷:“樊素”——尤以口型出众;“小蛮”——善舞腰肢不盈一握,写下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风流名句。足见樱桃在名流眼中难以释怀之弥珍。据《说文》考证:“莺桃,莺鸟所含食,故又名含桃。”后来演读为今日称樱桃。然而称樱桃为“百果之先”,更在于樱桃在各类水果中引领“八先”,堪称“水果钻石”的特质而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同性恋现象。从关系性质来说,这些故事大致可分为“色”恋、“情”恋、“色”“情”兼备之恋三种。纯粹的色恋主要发生在渔色的男性与职业小官之间;纯粹的情恋主要发生在妻妾之间;“色”“情”兼备的男男之恋较为普遍,当事人之间不仅有肌肤之亲、精神之恋,有的甚至结为“婚姻”组成“家庭”,可视为同性恋故事的典型模式。妻妾之间的情恋故事中,丈夫或隐或显,始终“在场”;“色”、“情”兼备的男男之恋故事中,扮演男性角色的一方拥有传统文化所规定的男性应该拥有的一切,扮演女性角色的一方则往往需要像“贞女烈妇”一样无私地不断奉献,因此,从性别意识的角度来看,在以这两类故事为典型代表的明清同性恋小说中,“情”的外壳之下包裹的是地道的、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8.
红霓 《生态文化》2013,(6):59-60
人参是百草之王、居众药之首,古往今来人们最熟悉不过,尤其大补元气独到之功大名鼎鼎。古代,人参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是闻名遐迩“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9.
写钟馗之神     
钟馗是驱邪之神,凡有恶鬼邪祟之处,钟馗一到即除之。然钟馗一人不能尽除天 下之恶,于是有人便请画家画钟馗像,帮助驱之。第一个画钟馗的大画家是唐代吴道子,清人齐周华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记云:“钟馗由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脱其原格,故世群推之。”为何灵璧人画钟馗好呢?清·金植《不下带编》有云:“钟馗乃灵璧人,至今后裔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货以资食,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也。”清代,钟馗后裔还在灵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画家陈光  相似文献   

20.
辣椒原产自秘鲁,15世纪末哥伦布于航海大发现中将其由南美洲传至欧洲,半世纪后经由海上贸易传入亚非沿海国家及商贸城镇,届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为人们熟知。辣椒自明末传入我国,呈“满天星斗”状向内陆地区传播,经历了观赏—药用—食用三个认知阶段后,被我国民众逐渐容纳,在我国饮食结构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形成了以“长江中上游”地区为主的食辣文化群,最终影响了以“川、湘”菜系为首的辣味菜肴。在“哥伦布物种大交流”的全球化背景下,美洲辣椒的引种、传播对我国本土饮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打破了我国的传统饮食结构,催生出独特的食辣文化,最终实现了我国辣椒从“客体”向“主体”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