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但是却常被忽视的问题.大众传媒能够为农村环境保护建构公共舆论空间.大众传媒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公共舆论空间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沟通功能、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功能、服务功能、培养功能等方面.目前大众传媒农村环境传播处于缺失状态,未能建构起良好的公共舆论空间.针对目前的问题和困境,建构良好的农村环境保护舆论公共空间应选择以下路径进行:政府建立传媒农村环境保护激励机制;传媒管理者和媒体从业人员提高对农村环境传播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农村环境传播本身的质量;农民主动、充分利用传媒资源,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领导者公共形象日益成为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在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发展过程中,大众传媒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大众传媒一方面使现代领导者处于政治传媒化、传媒政治的氛围和环境,改变了领导者的活动方式,凸现出领导者公共形象的重要性,推动、促进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兴起与发展;另一方面在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关键环节发挥着主导作用,对领导者公共形象具有“双刃剑”效应。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具备一定的传媒素养,提高与传媒打交道的能力,利用传媒塑造良好公共形象是必需的素质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西方危机传播理论植根于危机管理的背景中,全面整合公共关系学、政治学、舆论学等多学科知识,目前已成为较为成熟的理论。西方学界日益转向以媒体为本位,在危机传播的理论框架中探讨大众传媒的作用与功能,探索在危机事件中传媒本身如何进行议题设置,这对在我国现实语境中建立危机传播中传媒的良性反应机制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并应用于传媒建构政府形象的过程中,有助于建构良好的政府形象,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传媒与政府有着天然的联系:传媒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保护;传媒掌握着丰富有效的传播资源,良好的政府形象离不开传媒的建构与传播。形象是一种价值导向,依存于实体,升华的良好形象是先进的生产力;良好的政府形象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改革开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形成推进改革的良好的舆论环境,传播先进的思想,激发思想解放,维护政治稳定,捍卫改革开放取得的优秀成果。未来传媒的力量会不断壮大,对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也会不断地增强,必须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传媒业在传媒内容、传媒理念、传媒管理中存在的较普遍问题,指出只有坚持受众本位的传媒理念、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职责、实行多管齐下的传媒管理、发挥学校、家庭的育人功能,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特性要求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传播主体、交往行为、公共性和公共舆论出发,研究作为新兴的个人意见表达和平等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和传播方式的博客对公共领域模式的四个方面的建构:博客演绎着公共领域中的传播主体自我;促成了公共领域中的交往行为发生;搭建了公共领域中的公共性的空间;营造着公共领域中的公共舆论氛围。文章通过论述以期对当前语境下的公共领域理论发展扩宽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是一个以媒介环境为基础的社会。大众传媒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媒介带来的信息充满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大众传媒如何与民俗传播嫁接,民俗如何更好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为当今民俗学界不可不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民俗传播,将民俗生活变迁与传媒结合起来,来揭示媒介环境中的大众传媒与民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由大众传媒承载的公共舆论,是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不可忽视的推进力量。大众传媒、公共舆论、民主形成了一种互动的、彼此强化的促进过程,巩固、加强、推进、优化了民主政治的操作和运行。网络的兴起,使得网络媒体成为新兴的传媒手段。由于网络媒体在具有传统媒体属性的同时,表现了其本身的独特性。而由网络传媒作为载体而形成的公共舆论,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将形塑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将更加完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10.
不少研究将清末民初由报刊、出版等传媒力量所形成的“公共舆论”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混淆,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讨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这显然不妥当的。在厘清这一错误的基础上,通过对大众传媒在近代发展的基本形态、学“公共舆论”的作用、学会社团的公共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影响近代社会变革的传媒力量-“公共舆论”的特点以及它对学变革、化思潮变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也随之日益发展壮大,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功能不仅在于进行信息的传播,还在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指引和行为活动的暗示,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文化的建构和强化具有导向作用,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导向,可能会传播社会的积极一面,但是有时也会相反.例如对于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和固化,大众传媒就在其中起到了很深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本文对大众传媒如何建构性别文化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传媒发展的新方向,以促进性别观念和性别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新闻传媒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并且具有新的特点与功能,已成为大学德育环境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德育环境建构中,高校新闻传媒成为良好的信息传播与沟通平台,对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文明向上的德育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建构大学德育环境的新路径,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时务报》从有批判意识的公众群体和非政治化的公共政治问题两方面建构了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拟从办报背景、信息内容的转向、公共舆论空间的扩张与曲折发展三个角度具体探讨以上看法,是《时务报》研究新思维的简单尝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背景和地理学"文化转向"、社会学"空间转向"的理论背景,从厘清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现状与问题出发,解构相互嵌套的农村空间系统,据此提出应建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新体系,认为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应从价值导向与研究内容、理论建构、演变与差异化、动力机制及路径等方面着力建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走向世界需要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家认可,这是实践中拓展国家形象建构的新境界。传媒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部分西方传媒制造的虚假舆论事件,本质是在国际社会建构针对中国的负面形象,以此压缩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活动空间。解构西方传媒针对中国的负面国家形象建构,并将其转化为增强中国正面国际形象的典型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际层面,涉华虚假舆论事件转化为中国正面国家形象建构素材的策略包括:展现真实以揭批虚假舆论,消解负面形象建构影响;甄别涉华舆论话语套路,破除负面形象建构迷雾;贡献普遍认可的价值,在国际社会赢得正面的国家形象等。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介“反教育”趋向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 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多数孩子 是在电视机和屏幕前度过童年的。传播学的奠基人和集大 成者施拉姆在讨论媒体的功能时,认为所有的电视都是教 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从而鲜明地概述 了电视传媒的教育传播功能及功效。在媒介高度发达的今 天,大众对于传媒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忧心忡忡,舆论普遍 认为电视媒体造成孩子的早熟、消费主义、暴力、价值观混 乱等不良影响,传媒在少儿的身心不健康和社会化方面有 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试图探究电视传播中的“反教育” 趋向的应对策略,并希望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17.
学校传媒所具有的诸多大众传媒的特点及其自身优势,与师生对学校信息的需求相吻合。加以因势利导,可以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8.
席佳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03-105
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理论一直为各国研究者所青睐和深思。随着我国社会民主的发展和进步,构建"公共领域"越来越体现出一种问题的当下性。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众传媒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形态;大众传媒是公共领域不可或缺的载体;公共领域为大众传媒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网络时评对构建我国公共领域有现实依据,网络时评为公共领域的建构培育主体、提供载体,并促进对公共议题共识的形成。总之,网络时评对构建我国公共领域有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教育舆论是依附在教育景观中广泛传播的,教育部门只有深入把握教育景观的建构规律和教育舆论的形成规律,才能正确处理各类复杂的教育公共事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理性的正能量。转型期社会环境下,教育景观和教育舆论呈现以下特征:热点事件是教育景观的源头,是社会舆论的触发器;网络是教育景观建构的主要空间,舆论领袖在分享景观主导权;教育景观成为社会公众消费的对象,情绪型舆论成为景观的重心;教育进入综合型景观主导时代,教育舆论在媒介互动中获得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运用便利,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研究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引导大众传媒坚持正确方向发展,应当使传媒工作者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传媒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积极创造良性的发展环境,使大众传媒在科学发展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