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加拿大各开放大学在传播本国文明、打造覆盖世界各地的远程教育校园文化过程中,践行着其特定的文化使命。其主要表现是:在远程教育课程文化建设上,呈现出本土化、技能化、民族化的发展趋势,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显示出全球化、殖民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其办学实践表明:只有立足发展课程文化,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空间,才能为开放大学成功担负远程教育文化传播使命,提供强有力的人文支撑。  相似文献   

2.
开放民主文明的文化是发展远程教育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同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搞好文化建设,是远程教育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开放文化体现于视野、胸襟、包容与借鉴。民主文化体现于群众性、联通性、互动性与融汇性。文明文化体现于文化的高雅性、创新性、先进性与持续性。远程教育文化建设,是一项根本的也是长期的任务。在创建一流远程开放大学和远程开放教育中,我们承担着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的极其重要的使命。开放民主文明的文化是发展远程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以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认同感;促进远程教育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增强远程教育院校的品牌优势;提升远程教育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难点及原因分析,提出以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创设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发挥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性作用、突显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4.
远程教育课程文化是对课程的意义、价值、使命、地位、作用的揭示和体现,反映了课程主体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和文化理念.远程教育课程目标文化、内容文化、实施文化是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的三种主要形态,其根本特征为开放性、社会性和创新性、技术性.构建远程教育课程文化,首先要树立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的理性自觉,确立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的主导价值;其次在构建的策略和途径上,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在课程体系的平台上渗透课程文化,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和运作模式,要提高教师在课程文化构建中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习文化是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重要基石,加强学习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持续发展、学习者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稳态性与动态性、多元性与专业性、服务性与开放性等特征。加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建设,可以从优化实体文化内容和重视虚拟文化构建这两个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开放大学的建设提上了日程。而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院文化建设、虚拟文化建设和管理文化建设。但是现阶段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网络文化、校园文化、服务文化等角度出发,探析促进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成人高等学校,既承担了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又因其面向对象为成年人,主要教学手段为远程教育等特征,形成了区别于一般高等院校的大学文化。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挖掘开放大学大学文化的独特内涵,对于探寻开放大学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新时代赋予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使命,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然而,据本文调查发现,尽管目前大学文化建设总体上呈现积极、稳步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大学文化建设主体不明确、内容不全面、渠道不畅通、方法较为单一等突出问题。为此,各级高校应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完善大学文化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建设主体多元化;深入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学校历史传承;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营造文化学术氛围;畅通大学文化传播渠道,创新大学文化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加大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建设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应遵循主导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大力支持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应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加强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远程教育文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多年来,我国远程教育文化研究从远程教育文化、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文化与远程教育的关系、远程教育文化建设实践、学习文化、课程文化、质量文化以及远程教育文化比较等方面展开研究,将来可能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并有望产出系列有价值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我们需要怎样的开放大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放大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高等教育的一项创新,被视为20世纪后半期教育界的最大突破。与传统大学最大的不同是:开放大学没有入学门槛,宽进严出,并在学习时间、地点和方法上给学习者提供极大的便利。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开放大学,但探讨和分析开放大学的内涵及模式却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推进终身学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了“开放课件“(OCW)计划.这是一项耗时多年、规模浩大的工程.该项目依托互联网,旨在免费提供麻省理工学院全部的电子课程材料.休利特基金会(the 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慷慨解囊资助了目前几乎所有的开放课件计划和项目,已成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的决定性因素.另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它敏锐意识到了开放教育资源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所以成功推动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2006年,由休利特基金会资助的欧洲开放教育资源三大计划掀起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浪潮.互联网上免费提供专为自主学习设计的优质学习材料,而非大学教师的传统教学材料,体现了开放教育资源的额外附加值.本文阐述了欧洲三大计划及其特征,这些计划都是以开放和灵活的方式推进终身学习,也是达成里斯本战略目标中关于提高劳动力教育水平的必要条件.三大计划的另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是,开放教育资源这一革命性的运动改变了潜在的商业和市场模式,但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却成了人们的关注点.同时,这三个项目的一些具体特征也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英国的计划课程规模相对较大,过程中的基础和重点放在技术、非正规协作学习、社区的研究和评价方面;荷兰的计划致力于正规和非正规学习的衔接、国家有关政府额外拨款资助的政策,及相应的效果测量;欧洲远程教育大学协会的计划则针对提升欧洲高等教育普及率、促进多种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以及各个国家教育体系在互相承认方面应采取的共同措施.总之,我们正在目睹一个教育范式的转变,这需要我们在谨慎思考的同时,大胆采取相应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The extremely rapid expansion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OER) initiatives and the millions of learners they attract can be understood as an indicator of an emerging revolution in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his article describ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is area and develop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for studies and policies on OER. We describe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OER, locate these in a field of learning theories, and discuss how the wide adoption of OER may constrain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earning and education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相似文献   

14.
开放大学有效学习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建设,必须根据其特定的学习环境和其特定的学习对象,设计有效的学习资源。有效学习资源是教师基于对学习者的学习条件和学习需求、对课程学科体系和内容以及学习媒体进行相应的分析后,通过教学设计,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供给学习者的符合教育、教学原理,能够满足课程教学要求,有助于学习者学到更多、更牢固、更核心课程内容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5.
日本放送大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多渠道的社会经济支持、良好的人文关怀服务和信息技术支持等手段,持续为日本国民提供安全稳定、自由开放的教育机会.作为一所承担日本国民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重任的开放大学,坚持利用电视、收音机、网络等远程多媒体为学习者提供接受大学教育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解决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日本放送大学从学习者需求出发,深化课程改革,组建教师队伍中的专家团队,为学习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技术服务,这对我国远程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应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建立资源共享理念,不断完善国家立法和规范办学管理流程,才能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Nearly two decades have passed since th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movement was launched. Its success in Brazil can be illustrat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ESCO Chair in Open Education in 2014, in one of the country’s most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Crucially, OER were included in the 2014–2024 National Education Plan, a key piece of national educational legislation, as a categor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framed as tools. Assuming metaphors such as thi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ways we think, speak and 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OER in Brazil. Examin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ain metaphors used to construe OER in local media and academic sources, the text argues that these metaphors reflect hegemonic discourses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ncealing the non-neutrality of technological artefacts, obscuring issues concerning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and overlooking actual local needs. The article discusses issues concerning local OER advocacy, positioned in respect to specificities of a context where education, albeit a constitutionally established right, may be poised to undergo radical changes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7.
5G与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融入教育,为高校实施教学改革、实现智慧教育的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开放大学的智慧学习空间模型是基于“AI+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构建依据、空间内容、空间功能、构建路径四个方面构建的。以该模型为基础,以开放大学智慧学习空间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调查和SPSS分析开放大学智慧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实践发现:开放大学整合社会和企业资源所构建的智慧学习空间能够有效支持教学,学习者对学习空间构建和应用的整体认同度高;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在学习空间各个维度的认同度方面有明显差异;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方法与学习空间的设施设备、技术支持、资源建设、教学平台、支持服务、互动协作,均显著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空间的认同度;学习者对智慧学习空间的构建意义、特征和目标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性。为此,基于智能时代的学习观,开放大学智慧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应以智慧教育为目标,发挥智慧学习空间的教与学效用,以实现教与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Open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us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and the adoption of open education practice, has the potential to challenge educators to change their practice in fundamental ways. This paper forms part of a larger study focusing on higher education educators’ learning from and through their engagement with OER. The first part of the study was a quantitative survey investigating educators’ learning behaviour when they learned to use OER in their practic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udy explored qualitatively how educators engaged with OER and how they conceptualised their learning. Data were gathere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30 higher education educator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analysis of these interviews. The analysis draws on the theory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cultural–historical activity theory to explore the challenges adult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encounter when changing their practice. The study tests the application of a framework that traces the discursive manifestations of contradictions, exploring how this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examine different aspect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s educators learn how to use OER. We have identified three distinct tens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educators’ practice: tensions between the emerging needs of the individual (as he or she adopts new forms of practice) and organisational policies; between the transfer of responsibilities from educators to students as new practice is embedded and institutional accountability; and between cost efficiency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The framework for the discursive manifestations of contradictions was a useful tool used to surface these apparent tensions.  相似文献   

19.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s) are increasingly adopted in non-formal education contexts.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patterns of non-formal learners using OERs. A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non-formal learners precludes discussions on how to support their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open learning environments. We explored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patterns of 1892 non-formal online learners who were using OER repositories. In addition, we examined whether differences existed in future intentions to use OERs between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patterns. Four latent classes were identified, and learners’ age was found to affect class membership. We also found that non-formal learners’ use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strategies predicted their future intentions to use OERs. This study adv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populations of non-formal learners using OERs. Future research will benefit from the findings related to designing OER environments that can accommodate diverse self-directed learners.  相似文献   

20.
关于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学习者参与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学习者仅作为教育的接受者,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的质量保证过程,学校主要采取以政府或某一组织机构为主导的集权型保障体系,这一体系缺乏监督和透明性。开放大学要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学习者应在其质量保证体系中发挥应有的力量。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及在此框架下英国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中,学习者参与已经有了成熟的发展,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经验可为我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学习者的有效参与提供借鉴,以正确认识并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学习者力量来保证我国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使学习者参与成为构建我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