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二者的规律性与关联性,总结出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二者的规律性与关联性,总结出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GFDL资料和偏差风计算法对平流层50hPa环流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①北半球11月至3月为冬季环流形势,4月和5月为转变季节,6月至9月为夏季环流形势,10月为转变季节,环流的转变都是从高纬向低纬推进的,秋季比春季短。②南半球5月至9月为冬季环流形势,10月和11月为转变季节,12月至3月为夏季环流形势,4月为转变季节,从冬到夏的季节变化是从中纬度开始的,而从夏到冬的季节变化则和北半球相同。③50hPa环流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高纬地区温度场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
倪步平 《考试周刊》2009,(25):190-192
热力环流的成因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原理,本文借众多实例分析了热力环流的成因和类型。  相似文献   

5.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中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与环流相互影响,环流二倍频分量进入子模块储能电容,造成子模块电压波动,引起其他偶次谐波环流.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拓展环流抑制器(ex tended circulating current suppressor,EC...  相似文献   

6.
花梅 《地理教育》2004,(5):22-23
一、教学设计思想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该节涉及到全球性大气环流是人类所直观看到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甚至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该节在该单元和中学地理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影响贯穿于整个初、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但现行高中教材只有大气环流理论一节,其影响则散布于各章节和初中地理教材中,学生很难把这些地理现象同大气环流理论联系起来,更不会运用其理论解释这些地理现象的成因.高中学习的地理理论和初中学习的地理现象严重脱节,学生学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该节的重要意义,随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流》课程主要描述海水气候式平均运动状态,是目前国内外海洋科学领域较为普遍开设的课程。本文基于讲授海洋环流课程的经验与实践,论述了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方面的思考,强调海洋环流教学内容需要与先期预修课程进行区别和衔接,增加教学内容编程实践和仿真模拟内容,着重提升学员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地理》2005,(4):45-46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2.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3.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4.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5.当大气环流微弱时,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6.由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从实验中能够得出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将原理应用于实践,达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后续学习大气相关内容的基础。在“热力环流”教学中,没有通过直观实验,而是通过模拟实验场景,设计递进式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一步步探究、发现,既较好地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又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分析和推导了交交变频传动系统中环流与无功的关系 ,给出了无功检测与控制原理 ,采用基于环流调节的无功控制方法设计了数字式有环流交交变频异步机传动矢量控制系统 ,并在 Matlab中 Simulink环境下进行系统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好的无功控制效果和较高的伺服性能 .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负反馈机制——温盐环流的存在,使得气候在变暖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突然变冷事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突变事件的研究表明:这种潜在的突然变冷事件可能会持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加强对温盐环流强度变化的监测研究对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长伟 《新高考》2006,(2):50-55
[原理呈现]一、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如图所示 2.形成过程(1)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若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水平气压差异:A地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压差异相反,A地形成低气压,B、C两地形成高气压。  相似文献   

14.
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难以正确理解高低空气压数值的绝对性和高低气压的相对性,无法把握热力环流的本质。笔者运用数值模拟法来讲解这一问题,则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具体步骤如下:一、模拟初始状态如图1,假设在单位面积A和单位面积B上各有一延伸至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鉴于高低空空气密度的差异,则可以用数值"800"和"200"分别来表示假定两空气柱内低空与高空的空气重量。那么,按照气压的定义,A气必重处大气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500Hpa多年平均环流天气形势图、1999年12月21~27日的500Hpa和850Hpa高空图以及地面图来分析霜冻天气的环流形势 ,得出并进一步证实广西的严重霜冻主要由500Hpa高空图的“两槽一脊型”造成 ,并提出霜冻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一、局地大气环流类型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是在大范围气压场影响下的大气环流,与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相比,在小范围内由于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状况等引起的气流,叫局地环流,它不能改变大范围的气候,却对小范围的气候影响很大,往往形成局地小气候区。(一)海陆风。只局限于沿海,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不同,也可以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风向转换以一天为一周期。如图1所示: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同高度的陆面气  相似文献   

17.
陈兵 《成才之路》2014,(21):95-95
一、设计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物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来探究地理过程成因以及规律等。因此,我在设计本课进行教学时,从学生身逆遇到的实际热力环流问题人手,力求将知识融于生活,并充分考虑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引导掣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来提升他们匀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章内容与前后知识关联性很强,其中“热力环流”更是本章内容学习的基础,因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而且后面的“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也都是“热力环流”的知识延伸和理论拓展,所以“热力环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可见,学好这部分内容是掌握大气运动知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郑浩 《教学月刊》2014,(4):51-53
正"三圈环流"是自然地理中的经典内容,是后续学习内容——季风环流和气候的重要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三圈环流"也是学习的难点。笔者历年教授这部分内容时,都发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在"三圈环流"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地方,供同行参考。一、重视必要的知识铺垫1.分清近地面和高空,明白等压线与纬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全球大气环流图是新版高中地理2.4全球性大气环流中的第一幅图,既非常有趣又非常重要,掌握好此图,便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的成因及分布打下了基础,该图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通过对它精心设计,巧设疑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突破“三圈环流的形成”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0.
从稳恒磁场的安培环路定律出发,论证了电流元激发的磁场的环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