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鸿门宴》中范增语曰:“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教材注为“这是一种迷信”,说是“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种异样的云气,会望气的人能够看出来。但究竟“天子之气”是怎样的云气?教材注释并未说清,于在春《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将此句译为:“我叫人观察过他的气象,都象龙腾虎跃,显得五色缤乱,这是真命天子的气象。”亦有人译“皆为龙虎”为“都是龙和虎的形状”。案:此句中的“龙虎”应是偏义复词,偏义在“龙”。权代人迷信观点认为龙是称帝之象。《史记·集解》引苏林曰:“龙,人君象。”又引应劭曰:“龙,君之象。”而  相似文献   

2.
在《鸿门宴》这篇课文中作者共用了二十四个“为”字。这些“为”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现的意义和语法特点有较大的区别或差异。本文拟就这些“为”字作以下简要辨析。1.动词王力先生说:“‘为’字是一个动词,是做的意思,但古人‘做’的含义非常广泛,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它的含  相似文献   

3.
“戏”说《鸿门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与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在执教《鸿门宴》时,针对这篇文章独有的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情节特色,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改教师讲析为学生表演,采用了课本剧的形式来完成本文教学。主导权下放给学生,由学生自编自演自评,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人物个性的基础上,自己去分析创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领会精妙、传神的文字魅力,从而达到对文章的全面把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第二册《鸿门宴》一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和表现可以归纳为五个“二”、五个“三”、四个“四”。  相似文献   

5.
《鸿门宴》一文(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有好几个带“旦日”的句子: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半,为击破沛公军!”2.(项伯)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这里的“旦日”,一般都理解为“明日”或“第二天”。实际上,这种解释并不妥当。在古汉语中,“旦日”是多义词。它可以表示“明日”,也可以表示“第二天天亮之时”。众所周知,词的多义性,是就孤立的词来说的,一旦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话:“项羽大怒曰:‘旦日飧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句话中的“为”字,课文注释为“wéi,将要”。从“为”字在这句话中的语法地位看,它直接用在动词“击”的前面.表示“动怍将要发生”的意思,是副词。课文的注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从语义的角度来考察,那么这个“为”字译为  相似文献   

7.
8.
在《鸿门宴》中,宴会以刘邦取胜,项羽失败告终。而我以为在鸿门宴上刘邦虽然脱离了险境逃归汉营,看似取得了胜利,但是却输了仁义。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是这样描写座次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句中的“向”字如何理解?是介词“朝向”、“对着”,还是名词“方向”?“东向坐”等词语如何理解?是“面向东坐”,还是“坐在东边面向西”?  相似文献   

10.
在平时有关《鸿门宴》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只关注了主要人物,而本文作者则另辟蹊径,通过对文中并不太引入注意的项伯这一小人物的分析,来领略司马迁刻画人物的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在《鸿门宴》中,让许多独具个性的历史人物出席,诸如项羽和刘邦、范增和张良、项庄和樊哙,卓立于其中者当推樊哙。诚然,别说同项羽、刘邦,即便同范增、张良相比,樊哙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仅是刘邦麾下区区“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角色而已。然而,由于他,鸿门宴上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紧张形势才得以缓和。事实证明,刘邦与项羽的强弱胜败正是以此宴会为转折点的。所以,说樊哙身系刘邦及其军事集团的祸福安危、生死存亡,盖不算溢美。作为文学典型,其形象随着斗争或张或弛愈来愈饱满,以至光彩照人。灭秦之后,项、刘两大对峙着的军事…  相似文献   

12.
史上最牛的宴席当属鸿门宴了,鸿门宴对秦末农民起义以及楚汉相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主要描写的是宴会中人物形象之间的对比。本文让学生学习文本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分析人物性格,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了解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一、鸿门宴的形象对比艺术鸿门宴既是历史实录也是楚汉相争的艺术再现,如同一部多幕剧,故事情节曲折且引人入胜。同时,矛盾冲突尖锐,人物形象鲜明。在《项羽  相似文献   

13.
要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只有字词句方面的古汉语知识是不够的。古代的文章是古代社会现实的反映,涉及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衣食住行、姓名称谓等文化情况。如果对古代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缺乏了解,就会误解文句,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古文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4.
解释一个词语不能单独地从一篇文章中找出例证,而要从同时期,并且要从早于该时期的文献中找出例证,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解释词语,否则就会误解词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9期上刊登了《〈鸿门宴〉“立诛杀曹无伤”的“诛”字义辨》一文,仔细阅读该文后,发现作者的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情节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楚汉双方选择的结果,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处处渗透着的选言思维,进而启发学生选择的智慧:作为领导者应该在调查研究、深思熟虑,经过趋利避害的比较选择,最后确定目标,并且意志坚定地走下去;作为下属,要与领导者有效沟通,为其殚精竭虑、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帮助领导者正确决策,要和领导者始终保持一致、上下同心。学会正确选择,学会解决问题,这样的探究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正>炼字,也称炼词,顾名思义,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对所用字词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的一种艺术手法。这种艺术手法常见诸诗歌。古人为了炼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熟知的贾岛"推敲"的典故,也是炼字的典范。其实,不仅诗歌需要炼字,任何文学体裁都需要炼字,人物传记也不例外。高明的作者总是通过炼字,让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熠熠生辉,神采飞扬。在此,笔者以人教版高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2007年版)第一册(必修)中的课文《鸿门宴》里有一句:“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对这一句子中的“王之”,课文注释为:“王之,做关中王。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  相似文献   

18.
《鸿门宴》“樊哙闯帐”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鸿门宴上,波诡云谲,风浪迭起。范增亡刘心切,先“数目项王”,继而“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敦促项王清除心腹大患。然而刚愎自用而又优柔寡断的西楚霸王“默然不应”。无奈之下,范增只得授计项庄,假以舞剑助酒兴,伺机击沛公于座。一时间,刀光剑影,风云突变,沛公性命情同一发系千钧,雏汉根基势比击石之卵危。于是,一个身系刘汉集团的祸福安危、生死存亡的小人物卓立而出——樊哙闯帐。刘邦危在旦夕,张良趋出告急。  相似文献   

19.
紧扣“宾主变化”教学鸿门宴江苏/胡海舟第一步,引导发现问题。“鸿门宴”是项羽、刘邦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楚汉相争”的第一回合。这段极重要的史实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都有记载,为避重复,必有所详略。鸿门宴上项羽掌握生杀予夺大权,...  相似文献   

20.
解释一个词语不能单独地从一篇文章中找出例证,而要从同时期,并且要从早于该时期的文献中找出例证,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解释词语,否则就会误解词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