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版高中课标必修教材颇具特色. 一、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听说读写. 第一,确立了语文活动教学的体系.以"活动"带动"文体"和"阅读";活动层次分明,有活动单元、单元活动和课后的思考探究活动.活动单元以5个人文主题组元,全在每册第一单元,它规模大,综合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活动与课文有密切联系,如第五册的活动与第三册的知识短文的联系.单元中都有活动设计.它重表达交流,目标较单一,规模较小,是课文学习的自然延伸与拓展.课文后的活动性思考探究,是结合课文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知识和课文融于活动,活动渗透了教材.  相似文献   

2.
新旧教材在体系与结构方面的不同点   编排体系不同。旧教材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等混合编排,其中“写作”、“口语交际”附在阅读单元之后,语文实践活动又附在作文训练之后,在目录页上都找不到位置;汉语知识穿插在课文与课文之间。新教材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四大块分开排列,各成体系。   单元组成不同。旧教材把现代文与文言文混合编排,课文按反映生活的内容由近及远进行编排,组成八个单元。新教材把现代文与文言文分开排列,现代文 20课,组成 4个单元,文言文 10课,组成…  相似文献   

3.
按语文教育全面目标精选修改的一篇篇文章为每课正文(在这里即称为“课文”),加上每课、每单元教学要求与练习题组成的语文教学材料,构成了语文教材,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所以,对语文教材内涵属性的认识基本也适用于作为语文教材主体的课文。  相似文献   

4.
刘孟青 《承德师专学报》1994,14(3):73-74,88
谈语文单元教学刘孟青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是采用单元编排的,编者把几篇文章编在一起,总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把体裁相同或相近的几篇课文组成单元;把课文和语文知识组成单元;运用比较的方法组成单元;按年代、表现手法的异同,按风格、思想内容的相同组成单元等...  相似文献   

5.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传统语文教学本着知识本位的语文观,常常从说明文的文体入手来解读课文。而新课标更强调文本的人文内涵,淡化文体知识,在单元教材的编选上虽兼顾文体,但更注重题材内容的相关性。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此单元课文的解读,重点应放在对文本内容及内容所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文体知识的把握。但目前,教师对此单元的教学仍存在两个问题:一、仍以文体为中心来解读文本,把本来蕴涵着丰富文化内蕴的课文,变为了枯燥的说明文范本;二、一些教师知道应该…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更注重能力训练的完整性、层递性。温儒敏先生在谈"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新思路时指出:"关于写作教学,新教材也有改进。主要是强调读写结合。"也有教师认为课标规定的单元作文训练,是在完成单元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来做的。毫无疑问,单元课文是单元作文的奠基。笔者认为,单元课文与单元作文不可割裂。"统编本"语文教材匕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单元作文大多与本单元课文紧密相关联,唯独第一单元的单元作文与本单元课文几乎完全脱节。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4-5篇课文,这些课文大致可分为精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每个单元的前两篇课文一般都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精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然而,精读课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为精读课文教学既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学生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单元来编排的,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更具挑战性。老师不仅要考虑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还要全面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价值如何实现,各篇课文如何互为资源、互相补充,并适当拓展教材,使单元主题更凸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篇与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册与册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有机连缀,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螺旋式训练链。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念,把一篇课文放到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整体发展结构中考虑,精心整合、苦心构思、潜心开发来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按照双线结构组织单元教学,这个单元是语文知识能力的单元。教材通过双螺旋组织的方式将语文要素分布在每一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这样的编排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什么。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课后习题,明确语文各要素在教材中的分布,着力落实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