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故事我一直铭记在心.爱因斯坦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道手工作业.他打算做一只凳子,他做了第一只后,很不满意,就做了第二只.做完后还是不太满意,就做了第三只.第二天,他带了后做的两只凳子去学校.老师检查时,他拿出最好的(第三只),老师看了后说:"噢,我想世界上没有比这只更糟的凳子了."爱因斯坦听了后说:"有的."他说着拿出他做的第二只,说:"看,如果您想看更糟的还有,是我做的第一只,在家里."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故事我一直铭记在心。爱因斯坦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道手工作业。他打算做一只凳子,他做了第一只后,很不满意,就做了第二只。做完后还是不太满意,就做了第三只。第二天,他带了后做的两只凳子去学校。老师检查时,他拿出最好的(第三  相似文献   

3.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儿,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只制作得很粗陋的木板小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爱因…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有目标、有梦想,并有为实现梦想而不断进取的精神。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上小学时,曾呈交了一份自己较满意的小制作——自制小板凳。而当老师指出“没有比这糟糕的小板凳”时,他拿出了自己做得更糟的小板凳。原来,他交上去的小板凳竟是他第三次制作的。看了这则小故事,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6.
这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一次手工课上,严格的女老师布置说:“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动手做一件小手工制品。”爱因斯坦想了一会儿,决定动手设计、制做一只小木凳。时间过得很快,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纷纷将自己做好的小手工制品交给了老师,剪纸呀,泥塑呀,木刻呀……摆满了讲台。爱因斯坦呢,却没有按时交出手工制品。老师望着累得满头大汗还在继续制做着的爱因斯坦,破例让他明天再交。第二天,爱因斯坦高兴地把一只做好的小木凳交给了老师。老师看了看小木凳,皱起了眉头。这是一只做工很粗糙的凳子…  相似文献   

7.
怎样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杨凤英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时,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唯独爱因斯但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当即讥讽他:“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可是爱因...  相似文献   

8.
小学四年级时,老师问我们:“你们有什么梦想?”那时我们都是10岁左右的农村孩子,对“梦想”这个词还很陌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什么是梦想。老师又补充了一句:“长大后你们想干什么?”这回大家踊跃起来,有的说想做警察,有的说想做科学家,有的说想做老师。轮到班里一个叫周强的同学,他说:“我想做一个神通广大的农民。”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止住大家的笑声.问他:“你为什么想做一个农民?”周强说:“我看爸爸种地太累了,所以想长大后帮他,让他清闲一些。”老师点点头,  相似文献   

9.
一节劳作课后,学生们都交了作业:泥鸭、布娃娃等。只有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交给老师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后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0.
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存在过程和结果的。其中,过程更是构成学生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应该只看他们做的结果怎样,便以此作为表扬他们的唯一依据。而要在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努力和探索程度,进步情况,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业”,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高兴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有  相似文献   

11.
裴庆美 《家长》2011,(7):17-18
儿子放学回来后显得很不高兴,他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气呼呼地说:“我以后再也不跟王正玩儿了。” 我急忙问:“怎么了?” “他嘲笑我!” “嘲笑你?你们不是好朋友吗?到底是怎么回事?” 儿子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对我说:“老师今天公布考试成绩,第一名不是我,大家都很诧异地朝我看,第二名也不是,直到第四名才是我,然后王正就说:‘文强这回怎么不考第一了?’他当时的表情和语气,明摆着就是嘲笑我,我真想揍他一顿。”  相似文献   

12.
记得那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节语文课,上课前,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没鼻子的娃娃脸,还准备了一只红色的大鼻子。我感到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下一节语文课要玩贴鼻子的游戏。上课了,李老师用手拿着那只红色的“鼻子”,对大家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玩贴鼻子的游戏!”他的话刚一说完,凳子就像突然长出了钉子,大家再也坐不住了。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说:“张昌耀,你先来吧!”李老师边说边从讲台里拿出一条彩色的围巾,用围巾蒙住张昌耀的双眼,让他拿着“鼻子”上去贴。只见张昌耀慢慢地走上讲台,拿出手中的“鼻子”,毫不在乎地往上一贴。这时…  相似文献   

13.
记得小学有一门课叫手工劳动,即老师布置完作业后,大家必须自己动手自己完成,如叠个纸飞机,做个小泥人等。有时,老师还会要求学生把作业带回家做,第二天再将“作品”带来,而每当这时,也就会有学生亮出父母代做的种种玩艺儿。老师浑然不觉,也就这么相安无事,过去了─—自然,此类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真正的锻炼。于是想起了爱因斯坦。是小时候。一次,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大家亮出自己的劳动作品,爱因斯坦立刻举起了一只挺丑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看,摇摇头。爱因斯坦便立即举起了两只更丑陋的小板凳,说:‘刚才您看到的是我做…  相似文献   

14.
宋徽 《师道》2008,(9):25-25
晚上放学回家,孩子神秘地告诉我上午发生在他们班里的一件“大事”:第二节数学课上,老师发现一位男生正在入神地看课外书,便走过去,严肃地说:“你看的是什么,拿出来!”谁知,那个学生片刻惊慌后,竟然不理不睬。老师有些生气了,请他站起来,他却乜斜着眼睛,眼角挂着一丝挑衅的笑意。老师更生气了:“你给我出去!”当老师伸手想抓起他时,只见那学生腾地一声站起来,接着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好端端的一节数学课就这样被搅得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爱     
在小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有几名学生。一个学生天真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是爱?”老师觉得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十分有意思,值得好好回答。当时正是课间休息的时候,于是老师要求学生到校园里去玩儿,并在重返教室时带回一样他们喜爱的东西。孩子们都迅速地跑到外面。在他们回到教室后,老师说“:我希望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带回的东西。”一个学生回答说“:我带回了这朵鲜花,它好看吗?”第二个学生说“:我捉到一只蝴蝶,你们看,它的翅膀多漂亮呀!我会把它收藏起来。”第三个学生则说“:我抓到一只小鸟,它是从树上鸟巢中掉出来的,你们看,多好玩儿啊!”就…  相似文献   

17.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准备上《三角形的分类》一节。刚出示了小黑板,我便顺势往旁边的凳子上一坐,想休息一下。谁知还没等坐稳,便一个趔趄摔向一边,全班哄堂大笑。我尴尬地看了一眼凳子,我的天,不知哪个调皮鬼把凳子换了一个“卫生型”的,两条腿之间没了固定的木棍。我灵机一动,决定改变事先的教学设计,先不做练习题了,干脆以此为契机导入新课。我说:“同学们,刚才老师摔了一跤,你能开动脑筋,或者通过小组的讨论,帮老师找一下原因吗?”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进入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凳子旧了”、“凳子断腿…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等秘书 语文课上,老师出了个题目“假如我是市长”,让学生写作文。   同学们写呀写呀,陷入了美好的幻想之中,惟独毛毛坐着不动。老师奇怪地问:“你干嘛不写,不想当市长吗 ?”   毛毛高兴地说:“我当然想当市长啦,但写写画画的事不是有秘书去办吗 ?” 言简意赅   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何为懒惰 ?”   课后,当老师批改冬冬的作文时,发现第一页、第二页一个字也没有写,在第三页末尾老师才发现有这样几个小字:“这样就是懒惰 !” 先见之明   放学前,老师把亮亮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片止痛片说:“你把它吃…  相似文献   

19.
这天,书架上放了新书,小朋友洗手时就拿好了一本,边吃点心边忍不住看。我轻轻走过去,温和地说:“吃完点心再看好吗?”不情愿地点点头,可眼睛就是不离开书。我顺手合掉了书,对他说,吃完了再定定心心地看。当下不吃了,脱口道:“你不像个老师。”我一愣,难道纠正幼儿的不足也有错吗?我又站在的立场上一想:他认为书是老师给小朋友看的,他想看就可以看,你不让他看就是你不对,考虑到的个性特点,我随即又拿出一本卡通新书,说:“这本书更好看,不过你要先吃完点心,咱俩一块儿看。”盯了我几秒钟,转过身大口吃完了点心,还乖乖…  相似文献   

20.
咏梅 《中华家教》2011,(11):30-31
女儿到美国半年后的一天,放学回家后跟我说,她被老师给捉弄了。我很好奇,难道是老师"童心未泯"?女儿哭笑不得地说,老师让他们做了些题,结果大多数人都上当了。我问是什么样的题,女儿就从书包里拿出了一张卷子,卷子第一行注明"跟随指令测验",第二行写着:"时间限制:4分钟",第三行印着这样的要求:"精确地按所列的指令做。读完后再动手。不要提问,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看邻桌,否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