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振丽 《现代语文》2007,(7):46-46,62
巴金独具特色的文学创作观是其一生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巴金的创作始终倾注着他的满腔爱憎之情。他站在真诚的立场上,把心交给读者,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生活,不仅以给读者带来温暖、光明、力量为己任,而且也以创作为武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虽然这些关于文学创作的经验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但仍闪烁着不灭的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巴金悲剧意识在其生命体验及审美体验中的反映,包括生命体验之悲剧意识,艺术创造之悲剧形象和审美体验之悲剧效应三部分。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是整个文学活动中处在最关键位置上的一个环节,通过观察生活,体验一定的生活获得创作所耍的足够的生活积累是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准备。关于作家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性一直是文学理论领域争论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历史和现实的文学现象简要论述作家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方明莲 《福建教育》2007,(12):54-54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学习做人,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无技巧”和苏轼的“平淡”文学创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着重分析了巴金的“无技巧”和苏轼的“平淡”文学创作观的相同点, 指出其内涵是: 写作要有感而发, 要写真实, 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然地抒写, 并指出要达到这种艺术境界, 必须是到了晚年, 生活阅历丰富了, 思想成熟了, 艺术技巧丰富了, 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7.
巴老逝世后,《收获》载过一位客居海外的老妪回忆抗战陪都作家圈生活琐事的文章。她由靳以讲到巴金、曹禺、老舍……恨不得把那段重庆的锦绣日子,一缕缕地全给揪扯回来。  相似文献   

8.
巴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将博爱、悲悯、宽容、慈善等人道主义情怀和生命意识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漫长历程之中,生命意蕴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融合了他的独特的生存感悟和审美体验而获得了存在的鲜活性与合理性.作家的人格和艺术的风格、人品与文品的有机契合实现了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他通过自己的生命意蕴的审美体验和细致描摹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跳动在了一起,以热烈酣畅充满感情色彩的语汇为社会的发展踪迹和人物的生命神态描摹尽相,成为文学史上无人替代的生命意蕴的抒写巨匠。  相似文献   

9.
文学研究需要多种方法、多重视角的共同作用才能打开新局面,巴金小说研究领域概亦如此.在目前相对稳定的常规研究状态下,叙事学研究和读者接受研究二种方法赋予研究者新的理念和新的批评资源,有可能给巴金小说研究带来新面貌.  相似文献   

10.
大冈升平在二战期间亲身经历了战争。战后,他根据自身的战争体验,创作了一系列的战争文学作品。他主要从微观的视角、受害者的视角和庶民的视角描写战争,揭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扭曲,而没有从历史的、社会的角度追究日本侵略战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巴金的创作成就、创作经验启示我们,从有切肤之痛的生活体验感受提炼出来的真话,符合人民意志和历史发展要求,且又通过生动形象体现出来,才能对读者有强大的审美感染力。作家的真实、强烈的感情,须从长期深入的生活体验中蓄积酝酿而成,并且作家要善于依赖形象(人物和情景)体现作家的审美情感,以激起读者的审美共鸣。审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欣赏优关,而应理解为通过感觉观赏形象而引起愉悦、快适、震撼等感情。巴金有追求真善美,为人类自由幸福解放的美好理想而奋斗的真情,他塑造了追求真善美的新时代青年,激动人心。文艺作家和作品必须有巴金的这种真情,以使作品产生强大的审美感染力和审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教育界最主要的话题就是立德树人,"德"是"人"的德,"人"是有"德"的人.生活德育有两个内涵:一是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实施德育,二是让学生在德育当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坚持德育过程向生活开放,三是坚持生活德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生活与德育联系在一起时,学生的自主认识可以得到尊重.在初中德育中采用生活德育的思路,实际上是将德育进行课程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在德育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3.
巴金的作品能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染。他创作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作家要长期地、全身心地深入到生活中,体验同时代人的甘苦和要求,产生强烈的爱憎感情,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材料的变化和改组,找到准确表达思想感情、善于引导读者进入规定情境、激动人心的艺术形象的形式,使读者激起美感,美化灵魂。  相似文献   

14.
以写“家”的意向为特色的巴金老先生,在其作品中呈现了如《红楼梦》般的家庭意向,他的家庭小说与《红楼梦》有着明显的文化传承关系。无论是《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公馆,还是《憩园》中的杨公馆,抑或是《寒夜》中的汪文宣的寒舍,都与贾府一样超越了自身的具体规定性,而演变为封建文化衰落的象征,一种没落的社会存在的象征。或曾经显赫,由于父辈的沉沦腐败,子辈的压抑反抗而走向衰败和崩溃;或风雨飘摇,爱的根基已腐朽而各自天涯。作者还以巨大的热情关注“家”中女性的生活和命运,透视女性的生存价值和心态,他用“家”来象征囚禁女性的金丝笼,消蚀了女性在天空中飞翔的能力。但随着作者思想的成熟和创作风格的变化,“家”在作者笔下已改变了它原有的意向。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于生活之中,是双向往返的过程。没有生活体验的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生活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一、在情境教学中体验生活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新鲜事物、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充分发挥学习主动  相似文献   

16.
少儿美术教育不应把大量地描绘技术孤立地传授给儿童,不应以成人为中心的一味“改变”儿童,“塑造”儿童,而应该将儿童天性中固有的、同时又是美术活动所必需的这些特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存留下来。少儿美术教育需要创造开放、自由、宽松、民主的时空条件,发现并挖掘儿童的艺术个性,激发想象和创造力,为儿童人格的自我实现,促进儿童人格和谐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由于巴金对以俄国文化与法国文化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人道主义与基督教等现代西方文化的接受使他获得了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视野,从而导致了其怨恨体验的产生。巴金小说的怨恨首先是对旧社会制度尤其传统文化中家族制度的外向怨恨。同时也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弱点在知识分子本身与他自己思想深处存在着极大的积淀与制约,从而又导致了其怨恨的现代性体验由外发转向内省,由怨恨制度转向怨恨知识分子本身,由怨恨他者转为怨恨自我。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诗歌天性的最主要动力之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而情感也是欣赏者体验的核心,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最后的归结点也是情感。欣赏诗歌的目的在于领略诗人抒发的情感,并期望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情燃烧。欣赏者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从自己内心的情感积累和先从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作品的意蕴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艺术学习和创造需要有源之水。艺术学习必须建立艺术理想,并在体验生活中获得艺术自信。在学习传统艺术、面对自然界写生和创作中偶然性的感受,将有助于避免艺术学习、作中概念化倾向。对生活深切的体验是创造富于感染力作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1853年夏,俄国借宗教争端之机,挑起俄土战争。沙俄鲸吞土耳其的行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震动了欧洲。1854年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之后,英法积极争取盟友,1855年1月与撒丁王国结盟共同对俄作战。奥地利帝国对于巴尔干半岛早已怀有野心,现在,面临俄国威胁,它派遣8万大军云集东部边界,准备攻击俄军后方,并多次向俄发出通牒。俄国虽在战争期间进行过外交努力,试图与丹麦、瑞典、普鲁士等国结盟,但均遭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