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  相似文献   

2.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  相似文献   

3.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2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结束。湘西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  相似文献   

4.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2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结  相似文献   

5.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2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结束。  相似文献   

6.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2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结  相似文献   

7.
1941年的“上高会战”是日军首先发动的以打击国民政府第十九集团军作战能力、掠夺物资为目标的扫荡战,但日本在战略上摇摆不定、处于自我矛盾之中,在战术、军事行动上,各部亦未能有效配合,最终陷入国军的包围,损失惨重。而战前国民政府对于日军可能要南进的战略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同时第九战区对于日军进攻上高、高安地区的可能性也有高度警惕与清醒的判断,并做过一系列战前准备。战时各阶段国军将领指挥得当,能够掌握主动权,军队多能按作战计划完成既定任务。在国民政府的恰当布置下,这场反扫荡战演变为颇为成功的围歼战,上高大捷被誉为“开战以来最有精采之作战”。总之,上高会战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型战役的代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1938年6月,日本华中派遣军兵分五路沿长江两岸实施对武汉的军事进攻。中日军队在遍及鄂豫皖赣四省的广大地区,展开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武汉会战。位于大别山北麓的豫东南地区是拱卫武汉北部的一道重要防线。从9月初的富金山战役开始,到10月中旬豫南重镇——信阳失陷,中月军队在这一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激烈的争夺战。中国军队广大官兵不畏强敌,浴血奋战,重挫了日军的气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为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通常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在这期间,国民党军队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组织了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歼敌40余万,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卢沟桥抗战是八年抗日战争第一战。日本侵略者蓄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件,炮轰宛平城;随后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大举进攻,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奋起应战,进行了拼死抵抗,直至7月29日、30日平津相继失陷。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在疯狂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同时,日军再次对淞沪…  相似文献   

10.
化学作战是抗战时期日军的重要作战方式。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美军未参战而国军防化作战技术不足的情况下,中美军事合作成为了解日军化学作战能力唯一方法。通过中美军事合作,美军化学战部发现日军的化学作战技术主要是不成熟的毒气作战。虽然日军能够通过毒气作战在局部战场上战胜国军,但无法对国军构成大规模威胁。因此,美军放弃与日军展开毒气作战的打算,转而研究燃烧弹等其它化学武器。国军则通过中美军事合作提升自身的防化作战能力,确保中国持久抗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6,(5):34-44
本文在发现、整理符昭骞将军未完成的《抗日战争中门头沟庄户会战纪要》手稿的基础上叙述、讨论几被岁月磨灭殆尽的平西作战,揭示"察哈尔——平西战役"中国军队失利的首因系第十四军驰援察哈尔战场行动迟缓;破斥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忻口战役档案、《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一致所持的"髫髻山作战是太原保卫战忻口战役的组成部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一号作战",图谋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河南会战为该战役的第一阶段,日军在河南会战中使用了战车第3师团。日军的战车师团在豫中平原上快速推进,配合步兵部队完成了一系列作战。中国军队面对师团规模的战车部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遭到惨败。日军使用战车师团是中国军队河南会战中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945年,抗日战争空中战场已经实现了敌我优势转换,而驻芷江中美空军对日军的威胁尤为重大,这是日军发动湘西会战的重要原因。中美空军积极应战,战前,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任务明确,战略战术安排得当,通信和陆空联络技术与方法得以改善。会战中,以芷江机场为主阵地,配合国民党地面部队,消灭前线日军,主动出击,轰炸日军后方交通要道和据点,扼制日军对芷江机场的偷袭,并承担将新六军从云南空运至芷江的任务。中美空军在掌握制空权和有利作战气象条件等因素下,对陆军的守-攻都形成了有力支持,加剧了日军后勤补给的困难,成为湘西会战的重要致胜因素。但空中优势能成为会战致胜因素,在中国对日抗战中却仅在湘西会战所见。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下册第33页有这样一段话:"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三十多万人被害."但教材没有交待日军攻陷南京的过程.不过,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内容是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已过去六十几年,种种原因,使许多教科书对之语焉不祥,中学教材也是只言片语,但是这一战役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1939年2月,国民党在湖南南岳开办游击于部训练班(以下简称“游于在”),调训各战区军政于部。游于班共办了三期,于1940年3月结束.由于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游干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国共合作史上和抗日战争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一、南岳游干班的创办,基于对抗战初期抗战经验教训的总结。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调集几百万大军在正面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阵地战,先后进行了太原会战、淤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虽然阻滞了D军进军速度,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但由于在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下.没有采取灵活机动…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赵寿山领导的第三十八军逐渐成为中条山抗战的中流砥柱,被日军、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所共同关注。赵寿山之三十八军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对日军作战勇猛,战区长官卫立煌称之为"中条山的铁柱子"。此外,赵寿山与中共长期交好,在中条山抗战期间两者通过各种渠道保持紧密合作,成为中共对"国军统战工作成功的典范"。相反,作为隶属于国民党政府的地方军,由于受"西安事变"的影响以及非国民党嫡系的缘故,与国民党政府关系微妙,多被排斥,被冠以"国军中的杂牌"。  相似文献   

17.
南昌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中日军队首次大规模的交锋。国民政府对会战比较重视,态度积极,为组织好此战,作战方针及部署屡更,本文试析之。一南昌西临赣江,东依鄱阳湖,为当时国民党军第3、第9战区战略运输线——浙赣铁路的掩护屏障。又是威胁沿长江日军的战略基地。武汉会战后,南昌的战略位置日益突出,成为日军必攻,中国人必守的军事要地。故日本华中派遣军和第11军把攻占南昌作为武汉会战后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8.
湘西会战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战,目的是为了夺取国民党空军芷江机场,为进攻四川建立前沿阵地,同时籍以挽救孤悬于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但是,由于国民党官兵的浴血奋战、广大湘西民众的积极支援、陆军空军的协同配合、加上国民党战略战术运用正确,击败了日军的进攻,取得湘西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会战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芷江机场,更重要的在于它揭开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起点,同时也为芷江受降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9.
武汉会战是全国抗日高潮时期规模最大、坚持最久的一次战役。活跃在大江南北的新四军积极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广泛开辟敌后游击战场,消耗、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武汉会战的正面战场,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粉碎了日军企图,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20.
日军占领太原后,对在正太路出没的八路军极为恼火。日军驻太原的第20师团长川岸文三从1937年12月22日起,调集日军2000余人,以马蹄形阵势,对陈赓722团发起六路围攻。此时,陈赓正率722团在正太路芦家庄至阳泉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