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性别认同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对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别形成的认同感,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否顺利地形成对自身的性别认同,将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健全发展,是学生社会化中非常重要的步骤.文章将探讨儿童性别认同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性别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是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角色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教育问题中融入性别视角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然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女性角色的缺失和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历来是教科书中最为敏感,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教科书作为重要的大众媒介以及性别社会化媒介,左右着学生对社会中两性的看法。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会产生和强化社会的不公平,影响学生对她们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因为初中是性别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使社会的性别偏见合理化和合法化。国内学者对外语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的研究还很不够。研究初中英语教材的性别偏见问题尤为必要,因为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的课程,也是中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学方案的心脏"[1]。教材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资源和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影响源,"教材文化对学生包括性别在内的诸多认同与归属影响极大。特别是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以及为考试而对其进行的重复学习,使教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法学教育必然受到重新审视,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应成为实现性别平等的强劲动力,而且社会性别观念的引入和贯彻也是法学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的努力方向。法学教育中受教者与教育者的两性性别有着不同的意义。开设"性别与法律"这类的专门选修课程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外在框架,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渗入法学必修课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实质内容,同时应以社会性别意识增订新的教材、审视和修订旧有教材。通过引进判例法教学方式,改革讲授法教学方式,培养教师性别平等意识,由因材施教而至"因性别施教"等方式,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培养新生法律人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从而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5.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通过对A幼儿园幼儿性别认同的研究,发现部分幼儿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儿不能分清自己的性别;二是幼儿出现明显异于自己性别的行为、态度和情感.而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性别认同也存在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这些研究发现启示教师和家长都应重视幼儿性别认同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通力合作,以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  相似文献   

6.
刘忠华 《考试周刊》2007,(37):33-34
教材是知识读本,是社会的重要文化产品,还是社会性别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语文教材,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对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巨大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两性观念。语文教材中的性别文化虽已有研究者关注,但仍未能引起教材编写者的足够重视。通过对近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中女性形象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仍未消除。因此,关注性别平等,体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意识、民主平等的理念,应该是今后编写语文教材时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人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制约中形成的.本文将知识女性成长环境置于社会性别概念范畴之中,分析性别概念对知识女性成才所造成的影响.社会性别分析是锐利的批判武器,从理论上解构两性关系不平等的根源.社会性别问题的传统思维必须得到改变,知识女性的自信度和自身价值必须得到提高、欣赏和认同,才能取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的发展中间,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性别的问题.现代科技凸显了人们的社会认同.而社会认同中间包含着人类认同,包含着国度认同,包含着文化认同,当然也包含着性别认同.性别认同在当代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自己对于社会性别问题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但作为一个哲学工作者,不可回避地会遇到性别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在生活中间也会遇到性别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师,面对自己的不同性别的学生;作为一个大学的管理者,在分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间,也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他们在性别的认同和性别的社会角色扮演和性别的社会发展方面有诸多的困惑.凭借着这些感性的认识和一般学术背景,我斗胆做一个发言,以"社会性别问题的实质及其意义"为题,谈一下我对社会性别问题几个非常不成熟的看法,向大家讨教.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作为传播社会文化、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对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认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教材中的女性形象逐渐受到关注。研究选取二期课改后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针对教材中主要人物和插图中人物的性别数量比例、两性人物的职业分布范围和数量、名人倾向几方面进行统计,发现女性角色始终都处于劣势。从历史文化、刻板印象、性别平等意识方面对其原因予以揭示,通过这些讨论,最终提出推进性别平等教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小班幼儿处于性别认同的形成和模仿学习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西南地区六所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深度访谈,分析和探讨了教师对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价值理念,以期构建出一种合理有效的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将社会性别视角引入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更开阔、更具包容性的视野,为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研究提供新的知识资源。有利于引导学生先进性别观的建立,纠正文学作品中的性别偏见,促使学生构建健康完善的人格,增强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PISA 2012测评结果显示,虽然天津男生与女生数学学习成绩不存在差异,但男女生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动机和自我信念还是有明显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学习的坚持性、问题解决的开发性、对自身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自信更差,而数学焦虑更强,更倾向于将数学学习失败的责任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学校教育视域里的性别文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与性别文化建构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 ,建构先进性别文化的教育突显三个主要特征。在学校教育领域 ,存在三个影响较大的制约性别文化建构因素 :异化教育的观念与机制、教师的落后性别观念、课程中大量性别偏见的存在。教育要在性别文化研究、教育研究和实践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女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本管理、相关课程改造与建设、开发有效学习途径、教学运用感性审美原则、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建设班级女生性别文化、消除教师性别刻板印象和尊重差异、对女生进行挫折教育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Gender represent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schools textbooks of Pakist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amines gender biases in school textbooks after a decade long effor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Pakistan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IOs) to eliminate all forms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education. The intention underpinning these initiatives was to nurture a view of gender equality based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more positive gendered images into school textbooks in Pakistan. However, the stud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discovered that schools textbooks are still embedded with gender-biased messages and stereotypical representations of male and females. Gender biases in 24 textbooks (Urdu, English and Social Studies) from class 1 to 8 were analysed with the help of a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approach. The paper draws attention to the insouciant approach taken by the MoE and IOs towards the goal of gender equality. The study found that, despite the prevailing claims of achievements, the new textbooks are ideologically invested – and contribute to the perpetuation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this context, the gender blindness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ers and textbook authors is a matter of serious concern.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学生家长对中学生未来性别角色发展的期望,本研究采用性别角色期望调查表调查了1 591名中学生家长,结果发现:中学阶段,男生家长对男生的性别角色期望更趋近于男性化,女生家长对女生的性别角色期望更趋近于双性化。男生家长期望男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女生:有幽默感、喜欢运动、胆大、不屈不挠、侠义心肠、豪放、好动、奔放、文质彬彬;女生家长期望女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男生:快乐、善良、乐观的、自立、开朗、爱整洁、和气、心细、洁身自好、纯真、文雅、温顺、温柔、文静、贤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学教师对中学生未来性别角色发展的期望,本研究采用性别角色期望调查表调查了99名中学教师,结果发现:中学教师对男生的性别角色期望趋近于男性化,对女生的性别角色期望趋近于双性化。教师期望男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女生:快乐的、有幽默感的、自立的、有创造力的、喜欢运动的、善交际的、精干的、胆大的、心宽的、不屈不挠的、主动的、奔放的、侠义心肠的、豪放的、外向的、直性子的;教师期望女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男生:善良的、爱整洁的、洁身自好的、文雅的、和气的、纯真的、含蓄的、心细的、守本分的、安分的、温柔的、柔情的、温顺的、文静的、贤淑的。  相似文献   

17.
张莹  易进 《教育学报》2005,1(2):88-95
关于中学生对语教师性别接受和期待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中学生的性别认知状况,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语教师在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性别差异。依据自编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三所学校的117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对女语教师的接受和喜爱程度高于对男教师;他们普遍认为女性更适合做语教师;但学生对不同性别语教师的期待没有明显差异;遇到过男语教师的同学对语教师的性别期待表现出比较大的灵活性。中学生认为男女语教师在教学优势和教学风格方面有显的差异。因此,就中学生对语教师的性别接受和性别期待的可能影响因素、男女教师在教学优势和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及其可能原因和后果等进行讨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luralisation of European societies has produced national and 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increasing the need for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o support recognition, equality, justice, self-determi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others. This paper responds to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accompanying immigration by focusing on gender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mong a selection of Danish and Norwegia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Data came from questionnaires given to 895 students from four schools—two Danish and two Norwegian. One major finding was gender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which is discussed using inclusive citizenship theory, gender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feminist standpoint theory. For the control variables, cultural capital theory and intergroup contact theory were used to analyse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school diversity and thei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School diversity contributed moderately to greate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while moderate differences arose between national samples. Finally, teaching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以社会性别理论视角来考察和分析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发现学生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存在着种种性别不平等现象。要真正实现男女两性的教育机会均等,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各级性别公平化教育的监测机制,重新审视编订学校的教材,培养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并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以有效促进性别公平化教育的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初中女生性别教育应立足于相应的性别文化之上。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文化,制约着农村初中女生性别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树立女生主体意识的性别教育理念,建构体现男女平等的性别教育课程内容,建立突出性别关怀的性别教育评价体系,走一条性别文化的重建之路,就成为推动农村初中女生性别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