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族豆浆染曾广泛流传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水族聚居区,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手工印染技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豆浆染装点和美化了水族人民的生活,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和传承水族豆浆染技艺,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16.82万人,境内有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3.
小七孔瀑布群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16.82万人,境内有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省占据着少数民族多、少数民族节日丰饶的资源优势。在贵州境内有苗族、侗族、彝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多种少数民族,在这些民族中的民族节日也相应的类别繁多,苗族有苗年、芦笙节、姊妹节、还有十三年才举办一次的牯藏节;侗族有侗年、吃新节、斗牛节;彝族有火把节;水族有端节、卯节;布依族有三月三、六月六等等。民族节日  相似文献   

5.
水族民间文学作品按文体形式可分为"散文形式的水族民间文学作品"、"韵文形式的水族民间文学作品"、"韵散结合的水族民间文学作品"三大类别。其中,韵散兼用、说唱结合的水族曲艺"旭早"是我国少数民族曲艺中的一朵奇葩。水族旭早的源头是水族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水族旭早的产生是水族社会生活的需要,水族旭早的嬗变是水族社会发展的必然,并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水族围腰作为水族女子的主要服饰之一,与水族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客观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水族围腰的功能。水族围腰有多种功能,即实用功能、体现婚嫁与否的功能、体现水族的审美观与性格的功能、反映水族宗教文化的功能以及传播水族文化等方面的功能。通过水族围腰,可以透视其社会习俗、宗教信仰,进而折射出水族深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荔波县水浦村板本寨明代水族石板墓群中发现的水族石刻集体舞像浮雕,证明水族地区曾流传过早于水族铜鼓舞的一种最古朴的水族踏歌形态歌舞。通过对踏歌渊源、水族踏歌产生的原由及与铜鼓舞的比对演化的探究,得出了水族踏歌与水族铜鼓舞是水族文化传统舞蹈中两个发展阶段的形态,是时代发展导致了水族踏歌变异融汇于水族铜鼓舞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20):52-54
文章从水族数学历史文化、水族学生数学学习、水族数学教学等三个方面对贵州水族数学教育研究进行梳理概述。  相似文献   

9.
水族族源问题是民族学的研究范畴。以水族民歌音调特征为基础,将水族民歌音调特征与诸水族族源地民歌音调特征进行对比,从音乐学的角度切入水族族源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从水族民歌音调所包含的遗传密码中论证水族族源问题,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旁证水族族源。  相似文献   

10.
潘一志(1899—1997),水族,水族史学的奠基者,编纂有《荔波县志稿》(1944)、《荔波县志资料》(1954)、《水族社会历史资料稿》(1959)等,对水族古文字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保留了大量水族文字资料,在近150年水族文字研究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族民歌是水族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丰富地展现出水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水族情歌是水族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真实体现。水族情歌可分为惜春歌、相会歌、相爱歌、誓约歌、思念歌、分离歌等等;其歌唱形式主要有两种:单唱和对唱;水族情歌具有浓郁的抒情性,语言生动,节奏鲜明,常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呈现出朴实、自然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2.
水族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水族社会发展与水族武术有极深的历史渊源,水族武术显现出独特的技术风格与文化特质.探析水族武术的历史渊源,对水族武术乃至水族传统体育及水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族是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水族文化丰富多彩,但目前水族文化保护、传承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水族地区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水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族文化教育活动等为载体,深入持久地推行“水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水族现代诗歌创作的浪潮不断掀起,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水族诗人立足本土、致力于水族现代诗歌创作。时至今日,水族现代诗歌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水族现代诗歌作品的桥梁作用,推动和促进了水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出了文学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浅论水族妇女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建社会中,水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新中国成立后,水族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水族妇女应当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建设水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政治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开端。水族,是一个拥有自己民族发展历史、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生活方式的少数民族,水族独特的文化对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阐述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现状的同时,分析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探析引导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族妇女养儿育女的背带,它的制作和使用深刻地反映了水族的生育观念、妇女的社会地位、水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水族刺绣的高超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水族的丧葬家祭习俗,在形式上外借了周礼,其内容却是祭师一代一代传承与提炼的汉文化和水族文化的精妙结合.通过对水族丧葬文化的探析,挖掘丧葬文化所包含的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元素,有利于深入了解水族社会和水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水族是中国具有自己文字的17个少数民族之一,“水书”是水族社会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字和水族典籍,一直至水族民间广泛运用,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古老而神秘的水书具有宝贵的学术地位和文献价值,开发水书旅游产台客观上能够促进水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较大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族的节日有两类,一类是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如端节、卯节、苏宁喜节、敬霞节等,另一类是在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而过的节日,如端午、清明、七月半、六月六。水族传统的节日习俗是水族传统的稻作文化的反映,记录着水族人民的祖先崇拜与多神崇拜,体现了水族人对和谐的人天、人际关系的重视,也体现了水族是一个感恩的民族。节日中儿童的重要角色体现了水族对于生殖、繁衍与文化传承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