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1,(25)
保持防水煤柱是在靠近储层的煤层开采中最有效的防水方法,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确定防水煤柱的合理宽度一直是采矿学者的普遍问题。在常家沟矿区张家沟水库附近开采4-2煤层的情况下,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上覆地层开采破坏特征和地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就抗水性而言,煤柱可分为矿山压力影响区,有效防水区。此外,通过模型分析确定防水煤柱的宽度与实践结果一致,随后,根据防止储层边坡失稳破坏和采空区突水事故的要求,提出了确定防水煤柱临界宽度所需的判断条件,防水煤柱的最大宽度被认为是临界宽度。这些结果为确定靠近储层的煤层防水煤柱的宽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导水裂缝带高度与隔水煤柱的计算,结合《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及《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规定,对龙煤集团鸡西分子公司正阳煤矿一采主运道下压煤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导水裂缝带高度为58m,远小于主运道与煤层的间距,开采具有可行性,既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又对推动煤矿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实施煤炭保水开采,不但可以保护矿区水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小因为矿井水排放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兼顾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本文系统分析了台格庙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特征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确定首采煤层顶部隔水层为煤矿保水开采的隔水关键层,提出了安定组隔水层以上的含水层坚决保护,安定组隔水层以下的含水层充分利用的思路进行保水开采工作。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9)
胜利煤矿位于牙克石市境内,一采区一水平开采最上部14号煤层,该煤层埋深较浅一般为20.55—104.98m,平均厚度为47.64m,开采过程中存在顶板扰动沟通地表水体的风险,需要留设防水煤柱确保生产安全。本文以矿井以往水文地质资料、专项物探成果报告资料等为基础,结合近几年回采工作面生产过程顶板实际观测数据等相关资料,通过分析研究确定14煤回采工作面防水煤柱留设范围。  相似文献   

5.
王丽霞 《科技风》2012,(21):121
为确保矿区自营铁路在煤矿生产中不受破坏和防止事故发生,保护生产利益的最大化,避免压煤过多造成资源浪费,需要合理的留设保护煤柱。本文主要阐述了七台河福瑞祥煤炭公司九井的矿区基本概况、煤柱参数确定、铁路保护煤柱计算及留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防水安全煤柱厚度、断层导水性、钻孔导水性等问题的综合分析,论证水体下工作面综放开采的安全可行性,为水体下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安全生产是煤矿工作者关注的头等大事,大平煤矿对水库下试采面综放开采可行性的研究将为该矿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矿井防水煤柱开采的现状入手,分析水文地质条件,接着对目前设计防水煤柱资源解放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发现解放和回收设计防水煤柱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沿空留巷技术在朱庄煤矿11646工作面的实践应用,并详细阐述了沿空留巷具体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措施,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有益的总结。通过在朱庄矿11646工作面实践应用所得到一系列现场经验和研究成果,可以为本矿区或其他矿区类似条件煤层开采提供很好的借鉴和指导,应用本实践研究成果可以实现煤层安全无煤柱连续开采,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实现煤炭开采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煤炭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松散含水层。尽管该含水层中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由于地质影响,松散含水层的煤炭采量并不高,为此,开采人员开始尝试着缩小松散含水层的防水煤柱,以此提升开采上限。本文以某一煤田为例,首先对缩小防水煤柱开采进行研究,最终总结出现了研究结果,仅供能够为我国其他煤田松散含水层的煤炭开采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影响条带煤柱稳定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结合新富煤矿条带开采实践,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试验条带开采极薄煤层17、20、21煤条带煤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1、煤柱的宽高比根据国内外部分冒落条带开采的实践,条带煤柱的宽高比,我国条带开采的采深部分小于300m,条带煤柱的宽高比一般均小于15,大部分为8—10。国外条带煤柱的宽高比在浅部开采时为28,深部开采时达50—70。条带煤柱的宽高比受采深、采宽、技术开采条件及控制地表最大下沉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新富煤矿试验结果看,在采深300-400m条件下,采用大采留宽的走向条带开采方法,采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掌握了水帘洞煤矿特厚高瓦斯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状态和发展高度。结合3801综放工作面高位钻孔抽采测试效果,确定了高抽巷的布置最佳位置为冒落带上限范围与裂隙带的下限范围内。研究为综放开采煤层瓦斯抽排钻孔位置和瓦斯抽排巷道位置的优化布置提供理论和现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煤柱的利用,主要是为了保证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从而在煤矿开采区留下一部分不被开采的区域,这一段区域叫做煤柱。煤柱的作用不单单是用来保护煤炭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可以用来衡量煤炭开发区的开采量的多少。因此,合理设计煤柱是煤炭开采行业中的重点,也是诸多地理与测量工程学者们着重考虑的问题。伴随着我国采矿行业的发展,在保护煤柱的设计上逐渐找到了核心处。其中,在煤柱尺寸的确定上,发现了以开发深度与开发厚度为核心决定条件,以及凭借地表的移动和变形进行合理设计。本文所论述的重点,便是从开发深度,开发厚度以及煤炭开采地区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进行分析,然后对这三方面具体实施方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使得我国煤炭开采工程中的煤柱设计合理,有效的保障煤炭开采人员与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经过理论分析计算,得出丁家城煤矿上下2组煤开采后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及理论破坏形态预计。并且通过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研究分析了上下2组煤开采后覆岩破坏规律、顶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及覆岩沉降规律,得出导水裂隙带最大值。相似模拟实验中观测1、3层煤开采后的覆岩破坏高度,得到模拟导水裂隙带高度,再与理论值对比,综合分析分组上行开采覆岩破坏与运动规律,并确定了1煤、2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煤矿生产的指导方针中写着"以风定产"四个字,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通风的重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的通风非常重要,通风系统通风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煤矿开采的产量和安全性,对于提高煤矿开采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我国煤矿开采的通风系统的好坏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并列举了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我国煤矿矿井的通风系统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各行各业的发展和正常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解决当前的能源供应短缺的现状。煤矿开采行业作为市场和社会提供燃煤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力地缓解了这一问题。在煤矿开采作业当中,直接影响其效率和安全性的是煤矿开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采煤的环境安全。由于采煤过程中使用的落后工艺会造成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为了有效的回收被浪费的煤炭资源,需要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复采煤层的开采技术研发。本文主要针对复采煤层相关开采技术的实现原理和应用渠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重点关注复采方法和参数以及在煤矿复采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于常见的煤柱顶板管理和矿内积水处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科学化的解读和分析。全面保障了煤矿开采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希望能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延伸,为了给“三下”压煤开采和保安煤柱留设提供依据,在古书院矿151302工作面上方建立移动观测站,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并确定边界角、移动角等地表移动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东风煤矿七井开采的69^#煤层顶板砂岩有良好的富水性,采面开采后在老塘积存有大量的老塘水,影响正常的采掘布置和安全生产。但由于对69煤岩层力学参数缺乏必要的测试资料,而邻近矿井又无相关资料可借鉴,因此很难确定合理的煤柱尺寸,为确保安全生产,摆脱老塘水害的威胁,并为以后69煤层深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东风矿生产科汇同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对69层,采煤面隔离煤柱留设参数进行测试和确定,  相似文献   

18.
杨村井田3煤层80m防水煤柱内资源量1575.0万吨.通过3煤第四系安全煤柱留设研究,采用综放开采、综采顶分层网下综放开采、综采分层开采等采煤工艺,可安全解放呆滞煤炭261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从现如今的煤矿开采方式上看,主要的采煤方法就是长壁留煤柱支撑法。这种采煤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高效地提升采煤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打破传统采煤方式的弊端。通常情况下,对于小煤矿的采集工作来说,主要采用的是壁式采煤方法,这种方式受到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对于长壁留煤柱支撑法来说,涉及到的煤柱形式不同,除了区内煤柱之外,还包括隔离煤柱。在实际的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尽量对各种事故问题进行预防,加强监督和管理,提升煤矿采集工作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资源的不断匮乏,国家越来越重视矿区开采,特别是煤矿区。而煤矿区的安全也一直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提高煤矿开采有效率和安全性任重而道远。以天湖山矿区为例分析煤层构造及其规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