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是目前我国变电站继电保护未来发展的选择,也是传统变电站广域发展的需要,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与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相比有诸多不同的地方,它需要操作人员认真了解,熟悉其功能构造及其调试方式,才能进一步发挥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与智能与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之间差别的介绍,进而探讨了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希望为我国变电站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智能变电站在电力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运维调试技术变得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将运维调试工作做好,那么安全性也就无法得到保证。相对于传统的变电站运维调试,智能变电站运维调试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在使用方面也十分重要,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针对智能变电站运维调试技术的实用性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方向,我国的电力系统也不例外。变电器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更好的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做好智能变电站调试过程的转变、及时发现其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就成为了相关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智能变电站的概念以及特点的分析入手,在明确智能变电站调试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了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网公司已广泛应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主要是二次设备有很大不同,本文介绍了智能变电站调试与之前的一些变化,并探讨了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思路,供现场调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障现阶段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应用,很多的变电站都已经变成了智能系统,为了更好的应用智能变电站系统中的集成调试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好智能站中的二次系统网络化、二次设备的智能化以及相关虚拟化的技术优势,可以将整个系统在进行调试的过程中分解为调试的准备、系统的联调、现场的调试以及投产试验这四个阶段。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国内智能变电站集成调试流程优化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变电站已经从传统的形式转变成为智能化的变电站,其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都在不断提升。从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上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顺应了这种形式,应用范围也会得到大大地提升。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逐渐成为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这一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智能变电站各个设备的运行效率,还可以直接提升电网工作的高效性。本文中,笔者主要对500千伏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所以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变得越来越迫切,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变电站在国内的建设。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我们需要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近几年中,我国的用电量在不断增加,这对变电站的要求也就更高,而又由于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已经实现了变电站智能化,运用先进的智能设备,以数字化的形式自动的完成测量、控制、传输保存信号、保护等工作,可以更加准确安全,并且降低人力工作量。但是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的变电站在许多方面上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并且相比传统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在功能原理上也有了变化,因此传统的运行维护模式已经不能完全的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上,需结合智能变电站本身特点研究出相应的运行维护模式。  相似文献   

9.
伴随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中传统的变电站运行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按照国家电网建设的相关要求,在电力系统中建立智能变电站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转型路径,而智能变电站的调试作为电力系统中较为重要的部分,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探讨和分析。本文通过对智能变电站调试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调试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现有的智能变电站调试技术进行探讨,以为我国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是目前智能变电站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其与传统相对的那种智能特性,也就直接导致了其在进行继电保护配置上的不同。当然,就其中的继电保护配置而言,其实际上又要在满足可靠、灵敏、迅速等指标的同时,为整个智能变电站的其他部分建设奠定有了基础。事实上,在智能变电站之中,继电保护设置又可以具体地分为变电站层以和过程层两个层面上的内容,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整个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之上。本文主要围绕着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这一中心主题,从目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现状出发,对变电站层以及过程层这两个方面的配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电力事业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成为表征我国现代电力产业发展迅猛的重要标志。智能电网的发展也离不开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平稳运行,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必须确保智能变电站有高质量高标准的运行维护要求。在电力行业中,智能变电站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对各行各业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将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进行对比,对智能变电站的概念进行阐述,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提出了简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智能变电站技术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变电站向智能变电站的转变逐渐变为现实。鉴于目前一次设备和高级应用技术水平不够成熟,智能变电站在边研究边试验中逐步提高技术水平,逐渐走向完善。本文先对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和通讯规约IEC61850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智能变电站区别于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环节。而后结合沧州地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情况,对智能变电站的使用现状、技术优势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中之前较为传统的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模式已经不能符合现阶段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了能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结合我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需求,我国电力企业在发展中的转型途径之一就是在电力系统中对智能变电站进行积极的监理,但在电力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智能变电站调试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需要进行重点分析与探讨的,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发展和进步,在发电领域,作为电网发展的方向,智能化变电站改进了传统变电站的诸多隐患,如互感器饱和、铁磁谐振、信息共享性差以及互操作性差等问题,站在发展的角度,可以发现,智能变电站在技术上具有诸多优越性。不过,智能变电站还处于摸索阶段,智能化变电站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将从智能化变电站的特性出发,分析其运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其实际运用后的检修维护质量及供电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变电站也在不断地进行革新,而新一代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具有旧系统不具备的优点,因此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本文将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现状以、可视化功能的实现问题以及继电保护故障可视化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可视化的发展有所裨益进。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13)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电力企业智能化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为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企业有必要加强智能变电站设计,以解决常规变电站难以解决的问题,且能够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然而,在智能变电站设计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能面临一定的困境。对此,本文主要提出智能变电站的架构及建设智能变电站中的技术应用,并提出智能变电站的设计配置方案和自动化系统调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变电站建设的实际对当前智能变电站的结构基本构成进行了描述,说明了智能变电站进行通信的标准,对于建设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展开了分析,列举了当前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存在的互感器、结构设计、工程模型、技术应用等一系列问题,并展开了深入分析,在最后提出了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技术建议,希望能够对建设智能变电站有所帮助,使电力行业和电力企业能够抓住智能变电站这一良机,整体性提高建设、技术、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整体用电需求上升,对供电的速度以及质量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变电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变电站,但其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等技术,促进智能变电站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介绍了500kV变电站FJNT2000型监控系统的现场调试过程,对变电站监控系统调试、验收、使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智能变电站在我国电力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也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增大,电力行业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改进与优化,这有助于促进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应用的技术进行了介绍,还对智能变电站过程的要求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设计一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帮助,从而实现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的改进与优化,使变电站可以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