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教学要求: 1.能看懂图意,学习围绕“我”、“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理解句子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8个新词。(注:课文中未出现的“这次”,教学中可避开)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习围绕重点仔细观察图画的方法;理解句子,启发想象,体会“我”在海边和浪花嬉戏的欢愉心情。  相似文献   

2.
《浪花》教学建议江西南昌市教委教研室万良琦《浪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看图学词学句”的课文,这类课文是凭借图画和汉字注拼音的短文,学习字、词、句,目的在于体现大纲中提出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要求。这一册教材中,共有两组“看图...  相似文献   

3.
《浪花》一课,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看图学词学句课文。作者通过比拟手法。写出浪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特点。文中插图的景物很美,可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浪花》一课的教学注重抓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浪花》中的插图,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当浪花涌向沙滩.搔痒我的小脚丫时,我的心情怎样?我看到沙滩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小虾等,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是我们来到这美丽的沙滩,看到眼前这一切,会有什么表现?通过观察、想象,学生既了解了图上的内容,又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师:(板书“花”)同学们,这个字念什么?(生齐答:花)你们平时见过什么花?(生 :桃花、丁香花、塑料花)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由水构成的花(板画)这就是浪花。“浪”和水有关系,所以它 的偏旁是三点水,(板书“浪”)齐读课题。你们知道浪花的家在哪儿吗?生:在大海中。[课题的引出新颖、别致,有助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顺便指出“浪”与水的关系,便于 记忆。〗师:好,现在我们就去海边看看大海,看看海中的浪花。(用课件演示海边风光)多么美 的大海!多么美的浪花!课文是怎样描绘出来的呢?(让学生一边看着图…  相似文献   

5.
创设情境感受美上课一开始,我问学生:“谁知道大海是什么样的?海浪文是怎样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我接着说:“今天、咱们一块学习《浪花》一课,它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然后,我挂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  相似文献   

6.
《浪花》教案福建廖亚瑄教学目的:1.围绕主题观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2.在语言环境中读懂句子的意思,培养理解句子的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新部首,会用“悄悄”口头造句。4.通过句子对比,理解比较具体的句子(含修饰成分)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2,(27)
社名:《浪花》文学社主办:广西平果县平果中学社长:黄彪指导教师:黄汇镜成绩:《浪花》文学社自成立以来,其作品在校园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作品多篇发表于《校园文学》、《中学  相似文献   

8.
同步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能回答课后问题。 同步要点: 1.情感:音乐渲染,激情引趣,简笔画揭示课题,使师生情感和谐一致;2.思维:从观察入手,展开想  相似文献   

9.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胡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咱们现在就出发,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等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播放海浪的视频)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社戏》是鲁迅先生为数不多的以抒情写意的手法表现农村美好意境,表达人与人之间温馨和谐的小说.《社戏》所表现江南水乡诗情画意之情境与《故乡》《祝福》等小说所反映荒凉落后的农村生活及揭示人性之劣根是迵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避雨》(全日制第九册12课)一文记叙了作者去玉山人民公社的路上避雨时,遇到一位年轻的、有心计的公社女气象员的事。作者用第一人称写出了对女气象员的认识过程。“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呀!”是课文的中心句。根据课文的特点,作以下教学构想:(一)整体感知,找出文章的中心句首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通过阅读,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今年春天,即四月十三日,  相似文献   

12.
“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七册第10课《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按参观顺序,叙述了游览颐和园的经过,描绘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感情.我们要通过讲读,让学生感知公园的美丽,把握观察的顺序,体会文章的韵味,临摹课文的章法.  相似文献   

13.
●李少华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复习导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陈荒煤已被广玉兰诱人的幽香所吸引,对广玉兰产生了不可割舍的喜爱之情,那么除此之外,广玉兰还有什么令作者对它情有独衷呢?二、精读2~5节1.请大家打…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夹竹桃》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这是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寄托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朗读品味,从而感受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课文整体与局部的有机把握,捕捉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思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学生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具阅读与思维的能力,他们完全能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从容对话,自我建构。再加上平日课外阅读的有效补给,特别是对《牵牛花》《草》…  相似文献   

15.
《白杨》(六年制第九册)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表面上赞颂的是白杨,实际上赞颂的是扎根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课文内容含蓄,意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我们觉得可以根据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教学应根据看图学文教材的特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一、看图入手,理清脉络,学习简单有序的观察方法揭示课题《秋天》之后,即指导学生看图,并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画是秋天的景色? 而后听老师范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诗文是先写蓝天,后写蓝天底下的稻  相似文献   

17.
《罗盛教》教学构想浙江纪育华一、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记叙的是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了抢救朝鲜孩子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歌颂了罗盛教同志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课文经2、3、4自然段分别叙述罗盛教三次下水救人的情景,各自然段均按“救人”这...  相似文献   

18.
王红 《云南教育》2004,(10):35-35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细致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虚度年华的惋惜与无奈。揭示了旧时代的青年对时事已有所觉醒,但又对前途渺茫而感到彷徨的痛苦心情。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  相似文献   

19.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教材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对该教材的初步理解和一些不成熟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20.
《草》是唐代人白居易的作品。原诗共8行4句,题目是《赋得古原草一送别》,在这首诗中作者借野草来抒发和朋友离别时的心思和情绪。小学语文第三册只摘录了这首诗的前4行2句作课文,并另加题目《草》。就课文所选内容而言,应该把赞颂野草的顽强生命力作为教学重点,可从这一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一、揭示题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揭题。首先出示草原挂图,经过观察使学生对大草原有个感性认识,然后板书课题体》,进而使学生认识这首诗所描写的“草”不是路边或花坛中的小草,而是莽莽原野上丛生的草,从而领会“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