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记     
《广东第二课堂》2005,(7):32-32
一口气欣赏完四川的名水名山,同学们是否已经被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而迫不度待想踏上四川,一睹川地美不胜收的芳容了?不知你们是不是这样想,当我读完这几篇文章后,心已经飞向了四川。这几篇游记的确把四川风景胜地的特点惟妙惟肖展现在读者的眼前,那作者是怎样抓住读者的眼球的呢?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喂鸡》是一篇习作例文。教这一课时,找把读和写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紧紧围绕这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进行教学。教学中,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之后,着重引导他们对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和怎样将其特点准确、生动表达出来这两点进行理解。以“喂食”为例:这一段共四个自然段,是作者描写最具体的一件事,也是观察最细致的地方。作者抓住几只鸡重点观察,写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这一段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琥珀》(第十二册)这篇课文通过介绍科学家是怎样假想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懂得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情或事物的几个要点进行客观的分析,把与要点有关的情况考虑周到,有条理地叙述出来。琥珀是什么东西,它是怎样形成的?这对一般人来说是陌生的。因此,作者抓住这几个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即琥珀形成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精彩新茶〕也许你攀登过“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也许你游玩过那秀丽甲天下的漓江水,也许你曾到过风景迥异的异国他乡;也许你注意过城市的天际线,也许你见过田园歌的“世外桃源”,也许你欣赏过傍晚时分老人融于夕阳中的美丽风景……你最喜欢什么样的风景呢?请以“我最钟情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开馆泡茶〕这个题目的写作思路因不同的作者对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风景”一词的不同理解而不同。比如:(1)自然游记类写法。考生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最让自己动心的某处风景来写,写作时应注意不要面面俱到,可以选择…  相似文献   

5.
冯婧 《考试周刊》2013,(40):50-50
<正>一、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第一单元"壮丽山河"写景类课文的收尾之作。它不仅具有写景文的特点,即作者写了哪些景,这些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而且是一篇游记。关于游记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在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学习《黄果树瀑布》、《只拣儿童多处行》和《早》这三篇课文的基础,对于游记"移步换景"的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游记,描述和介绍了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旖旎风光和文化艺术。通读全文后,首先要把握文章的结构。描述威尼斯旖旎风光是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从自己对这座名城最直接和最深刻的印象起笔,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别致”在哪里?作者先从平视的角度写地面上看到的“河网之城”的威尼斯,介绍了这座水上城市船多、河多、桥多,河道纵横,“轮船象  相似文献   

7.
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保留了现行高中语文第二册中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和徐迟的《黄山记》。这两篇都是游记散文,都以独特的构思谋篇而见长。我在教学过程中却有另一番感受,而学生也在质疑中激发了创造力。《过万重山漫想》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作者把写作的重点放在“漫想”上。面对三峡奇景,作  相似文献   

8.
游记散文有着强大的教学功能。要想上好游记散文,首先要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游记散文教学设计可以从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研读表现景物的手法和做好文本的延伸比较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阅读指向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主题,用古诗词、散文游记等多样化的文章体裁,描绘了祖国那令人神往的山水景观。在这几篇课文中,作者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了自己眼中景物的特点。抓住景物特点,写出景色之美,也是我们这一单元要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诗歌《独坐敬亭山》中,李白抓住了一个"独"——鸟尽、云去、山看,还有孤独的"我",将这座山的"独"  相似文献   

10.
《满井游记》是作家袁宏道在游历了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后写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他的这篇山水游记信笔直抒 ,不择笔墨。写景独具慧眼 ,物我交融 ,怡情悦性。语言清新流畅、俊美潇洒 ,如行云流水舒徐自如。这篇小品文生动描绘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于一室之内 ,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愉心情 ,充分体现了“公安派”“性灵说”的“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的特点。那么 ,作者是怎样写景抒情的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 ,《满井游记》也不例外。作者采用了心境物化的手段 ,把无形的情思化为有形的景物 ,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人把他的环境人…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抓住课题,引导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齐读)。师:文章的题目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给读者诸多思考,吸引读者去开展阅读。现在请大家说说对这一题目的思考。生:这一题目很吸引人,我想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生:我想了解谁才是最弱小的?生:课题中的"我"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但并没有否定自己的弱小。我很想知道"我"是与谁比,才觉得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篇游记体散文,作者巧妙地沿用了议论文的某些表现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第一段开篇便是立论。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而作者却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一不同凡响的立论,很能吊起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追下去求索答案。接下去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对此,是人们认识事物、说明事物的重要方法。事物之间的相异点,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鉴别清楚。作者选择了几个比较项目:从时间上看,长城修建要比都江堰晚数十年;从规模上看,都江堰看起来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四年朱自清先生任教于浙江温州,以那里优美的山水风景为题材写了一组散文,名叫《温州的踪迹》。《绿》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描写了温州附近梅雨潭的风光。这是一篇把诗的抒情浓厚、画的境界优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熔于一炉的写景佳作。任何事物都有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风景也是这样。为了把某处风景准确、清晰地告诉读者,就必须抓准风景的特点来写。《绿》这一篇写梅雨潭就是如此。作者通过自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7,(12)
【教学目标】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抑郁忧伤之情,一直吸引着元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沉思。本课教学准备通过诵读和展示画面引导学生感知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让学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15.
写法指径     
写游记文章总要写到游览地的美景,我们不少的学生在文中把游览地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想以此来感染读者。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往往成不了美文,这是什么原因呢? 要解决这个困惑,必须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要立足于情。一篇游记美不美,不是看写了多少美的景,关键是要看抒发的情感美不美,以及抒发的感情和景物能否交融在一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寻常的游记,叙写了春夏之交的某一天上午作者游览“鸟岛”的情景。这也是一篇非同寻常的游记,文中的优美景物没有成为审美反映的中心,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抒发才是最关键的。怀着饱览奇观之心兴致勃勃前往,带着深深的“愧疚感”悄然而返,这篇佳作就在这“往返”之间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新颖别致的亮丽、璀璨和深刻。  相似文献   

17.
在我是学生的时候,最想做一名编辑;而在我做编辑的时候。又想当一名普通的读者。 杂志如果是风景,那读者就是看风景的人。编辑呢,只是一个修补匠,把风景残缺的地方用草木或鲜花装饰起来。作为一个修补匠,最在乎的当然是别人对风景的看法。而获得这种看法的最直接手段就是自己变成一个读者。  相似文献   

18.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内容充实、词章华美的散文,可谓字字珠玑,美不胜收,可讲的地方实在是很多。但根据学生读写的实际程度,我决定以“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和“抓住特点写景”两点作为教学重点,用两课时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学生自读之后,对课文内容已大体了解,对天山景物的秀美也已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问:天山连绵几千里,景物又如此繁多,要有条有理地写出来,就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本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呢?接着告诉学生:这篇游记散文,主要是按空间位置的转移为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而在表示空间位置转移的地方,通常都有表示过渡的词、句或段,起承上启下、  相似文献   

19.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变形记》入选了广东高中粤教版教材,虽然只是节选"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甲虫——决定起床——艰难离床"这一部分内容,但是我们通读一遍这篇短篇小说就会知道,作者用超现实、象征等手法创造的这篇小说的手段是明确的。而不明确的是作者想通过这个一个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仅仅孤立地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是不够的,如果只是单纯地反映现实,何须用难以言说的隐喻方式来呈现?那卡夫卡想告诉我们读者的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正> 新编初中语文第六册《登泰山记》是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的一篇有名的游记,作者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具体地描写了胜地泰山的景物特色。其中“是日观道中石刻”一句,目前比较通行的几种古文选本对它的标点和译释似有不当之处,这里谨陈浅见,以就正于大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