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报     
再试一次马希荣4岁那年,我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父母带着我跑了好几家医院治疗也不见效果,原本瘦小的我已经奄奄一息,好多人都劝母亲别再浪费钱了。一天,固执的母亲终于打听到外县有个民间医生专治疑难杂症,于是便拿着卖血换来的钱找到了那位医生。说来也怪,吃了那位医生的  相似文献   

2.
近日,一台小小的电脑引起不同寻常的关注,原因是它摆在了“两会”发言人的面前。坐在发言人位置上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不像以往的发言人那样手握一摞材料,而是在电脑前边轻点鼠标边介绍情况。一位外国记者率先注意到了这一变化,认为这象征着中国网络民意的重要发展。那位外国记者更直接将问题抛给发言入:“您是否认为中国社会的网络化有助于政治民主化和对官员的监督?”赵启正的回答令人欣慰:“中国的网民在八年间扩大了三十倍,  相似文献   

3.
1980年9月,我到英国访问的时候,伦敦一家出版语言教材和音像磁带的公司——灵格风语言中心,邀请我参观他们的总部。在介绍了业务情况和播放了录像以后,他们的版权经理拿出两本用新闻纸翻印的《灵格风教程》,说这是他1979年在广州买到的“海盗版”,问我是否知道中国政府对此类“海盗行为”的态度。我回答说,我国目前还没有版权法,就我所知,中国既没有与外国签订双边版权协定,也没有加入任何国际版权公约组织,因此,目前中国利用外国的作品或外国利用中国的作品都不存在“海盗”问题。那位先生很聪明,听我这么一说,只好转换了话题。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一位做记者的朋友来访,给我讲了一则笑话:她去工地采访一位外国老工程师,因为是第二次见面,老远那位外国朋友就用生硬的中文给她打招呼,她灵机一动也用“生硬”的英语回应他: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24日,我到安徽江城安庆市采访,听说这里正在举行全国第七届“新体育杯”围棋赛,又听说,香港一位知名人士也要来参加比赛,我是对外记者,我首先想到的是,也许能在安庆访问这位知名人士,于是我冒雨来到杯赛驻地宜城饭店。到大会报道处一打听,才知道我想访问的那位人士没有来。我想,能不能报道这次围棋赛的其他内容呢?  相似文献   

6.
将心比心     
《档案与社会》2004,(3):1-1
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手。当她道谢的时候。那位妇女说:“我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希望她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张旧剧照,从照片上的字可以看出戏的名字叫《劝放足》,剧团是陕西合阳新剧团。剧种是同州梆子(“东路秦腔”)或者迷胡。照片摄于30年代。中间那位是合阳有名的民间艺人贾车荣。据说他虽未投师学艺,但秦腔、迷胡、蒲剧样样能唱,生旦净末丑无一不精。《劝放足》是一出现代戏,宣传的是解放妇女的思想,规劝妇女们要破除缠足的陈规陋习。林语堂先生说,所谓缠足就是用几码长条子的布,把足部束紧。我觉得这种描述和解释太轻淡,叫人感觉不到那种折叠活生生的人体骨骼时的那种骨头的声响和痛楚。解放前夕,一位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说…  相似文献   

8.
要强国就要睁眼看世界,走改革开放之路。中国妇女要“自尊、自爱、自强、自重”,也必须克服封闭意识,了解和认识外国妇女,从外国妇女运动中汲取经验和营养。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妇女名人辞典》为我们认识外国妇女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领略外国妇女的丰采英姿,管窥外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和现状。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介绍外国妇女名流的中型工具书,其中汇集了公元前23世纪以来世界六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妇女2200多人。读后的印象是:该书所选人物突出了妇女运动中的主要问题,有助于人们认识妇女克服对妇女的偏见;并将史料性与趣味性熔于一炉,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前,伟人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客人时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去年“5·12”那天.我在首都机场候机。突然,脚下晃动,座椅摇摆,那座世界最大的单体新候机楼似乎发生了倾斜。说实话,在奥运之前.带有喜庆之意的中国人.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发生这么一场大灾难。顿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抄起手机,向外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地处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的河北省平山县,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都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领导下的平山县妇女工作更是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2.
勿忘国耻     
我的集邮档案从1995年开始。1995年9月15日.为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邮票在中国北京发行,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在我短短地集邮历史中承载着一段最有意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李牧 《全国新书目》2013,(11):42-43
中国与外国 我明白,如果想实现自己的功夫梦,我必须了解中国文化。 我给自己布置了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我必须去了解中国的一切。有了这种心态,我很快就开始适应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04,(1):45-45
你坐下来写广告正文的时候,不妨假设你是在晚宴上和坐在你右手边的那位妇女交谈。她问你:“我考虑买一部新车,您推荐哪种牌子?”你呢,就好像在回答这个问题那样写你的广告文案。  相似文献   

15.
1994年2月,我在贝乐格莱德新闻部大楼办理联合国维和部队记者证时,被办公室里的一堵“名片墙”给深深吸引了.墙上一米多见方的地方,贴满了各国记者在上办证留下的名片,粗粗一算竟有400多张.3月中旬我辗转至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采访,在联合国维和部队总部的新闻办公室里打听到,在此办证的外国记者已逾800人,而陆续前来办证的人仍是不数据.也就是说,为采访前南斯拉夫地区冲突而在最近三年到过巴尔干半岛的外国记者已在千人以上!  相似文献   

16.
陶建杰 《青年记者》2009,(19):25-26
外国记者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极其重要的通道,正是有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世界各国才能了解洞察到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红色中国的真实面貌。在抗战等特殊时期,他们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坚强不屈的中国形象,为中国的抗战营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7.
我的照片档案中,珍藏着一本我和我的异国“兄弟”在一起的照片,每每看到这些照片,都不禁让我心情激动,浮想联翩……. 1992年5月16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刚刚退休才一个多月的我,正拿着一把榔头在修整我的小木屋,弄得满身泥土,满脸灰尘.忽然间,听得门外有人用不纯正的中国话打听:“这里,住着一个叫黄德福的没有?”我感到奇怪,哪来的外国人说中国话.刹那间,一道思维的电光穿过我的脑海:莫非是顾二哥回来啦?不!这是不可能的,多次的梦境告诉我,那都是虚幻的空想.我开门一看,一群年轻人簇拥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向我走来.  相似文献   

18.
七八年前,偶然从《新闻研究资料》丛刊上看到《主编〈中国青年〉杂志10年的杂忆》,我就开始寻找其作者邢方群先生了。我为《中国青年》在五六十年代一个又一个轰动效应而激动,为著名期刊背后并不著名的期刊编辑家而陷入沉思。我向曾在团中央系统工作的一位老编辑打听,他未知其详。我听从他的建议写信给工人日报社打听,但没有回信。来北京工作两年,忙乱有加,探访的渴望却一直没有熄灭。98年6月,与一同事闲聊,才知道她就住在工人日报社内。一时激动,我竟连要打听的人的名字也记不起来了,只说是位曾在《中国青年》当总编的老头,想不到她竟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无锡市档案局的朋友托我打听在江南大学退休的梁家佑老师,朋友告诉我梁先生曾经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我当时就一阵激动,心想在我们身边居然还有中国远征军的老兵。几经周折,我终于电话联系上了梁家佑老人。电话里传来的声音非常热情,他虽然已90多岁,但思路清晰,反应敏捷,更让我高兴的是,他还和我一样都是九三学社的社员。几天后我们如约来到梁老师家中,他住在江南大学青山湾校区一栋普通的教工宿舍楼里。为了接待我们的采访,他特地早早将房  相似文献   

20.
外国记者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极其重要的通道,正是有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世界各国才能了解洞察到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红色中国的真实面貌。在抗战等特殊时期,他们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坚强不屈的中国形象,为中国的抗战营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